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同被引文献8
-
1刘守安.姚鼐与理学和考据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56-59. 被引量:3
-
2胡守为.陈寅恪先生的考据方法及其在史学中的运用[J].学术研究,1980(4):75-80. 被引量:8
-
3车锡伦,萧宝万.姚鼐《登泰山记》所述泰山南麓三谷订正[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3,28(3):78-80. 被引量:2
-
4王立群.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J].文学评论,2005(3):155-160. 被引量:30
-
5虞万里.“洛”、“雒”异文与汉魏二朝之五行忌避[J].社会科学,2014(6):136-145. 被引量:5
-
6吴怀东.《登泰山记》与义理、考据、辞章“相济”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6):49-61. 被引量:8
-
7郑素燕.试论姚鼐的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2020(3):9-18. 被引量:2
-
8盛险峰.视角与面相:乾嘉学派与桐城派关系的多重释读[J].社会科学战线,2023(2):117-127. 被引量:1
-
1刘桂传.关于姚鼐登泰山的路线[J].现代语文(高中版),2003(6):28-28. 被引量:1
-
2郭素青.《登泰山记》的“就那样”与“没意思”[J].语文学习,2008(6):53-53.
-
3丁克威.《登泰山记》英译欣赏:美的景色,美的文字[J].新高考(高二语文、数学、英语),2011(5):45-46.
-
4胡志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搞好语文教学[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6):113-113.
-
5颜生民.痴情泰山留妙文——解读姚鼐《登泰山记》[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7):60-61.
-
6杨军.文笔缜密 景象壮观——《登泰山记》赏析[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6):48-49.
-
7何登保.《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3(5):22-22. 被引量:1
-
8舒广袖.说“晦”“朔”[J].语文知识,2001(10):15-17.
-
9杨顺仪.震撼人 影响人 塑造人——《登泰山记》三读[J].中学语文(教师版),2005(5):34-35.
-
10马建社.关于《登泰山记》一文“神气”的体会与教学[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1(6):5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