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熊十力与马一浮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晚清唯识之学力谋重振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华学术传统中唯有佛学之唯识一派思辩程度甚高 ,可作为与西哲对话的逻辑基础。熊十力于此最具理性的自觉。《新唯识论》和唯识旧师的区别 ,主要是熊所建立的哲学体系具有新儒学的种种特征 ,而不是一个佛学的体系。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给以高度褒扬的是马一浮。 1 92 7年熊十力到杭州养病 ,请马先生为《新唯识论》作序 ,两人从此成为相契之好友。但熊、马的学术思想亦存在分歧。特别是后来围绕着复性书院的办学而交恶。但他们彼此仍有关切。 1 95 5年之后 ,不见两人具体的文字联系。
作者 刘梦溪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38-146,共9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0

  • 1熊十力.《十力语要·王汉传》[A]..《熊十力全集》:第4卷[C].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54页.
  • 2熊十力.《十力语要初续·陈白沙先生纪念》[A]..《熊十力全集》:第5卷[C].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9-280页.
  • 3.《中国哲学》(第11辑)[M].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9-199页.
  • 4.《马一浮集》(第二册)[M].,.第179页.
  • 5.<马一浮集》(第二册)[M].,.第307页.
  • 6丰子恺.《桐庐负暄》[A].夏宗禹编.《马一浮遗墨》之附录[C].华夏出版社,1991年.第209页.
  • 7马一浮.《致邵廉存》第二函[A]..《马一浮集》:第二册[C].,.第410页.
  • 8乌以风编次.《马一浮先生语录类编》“师友篇”[A]..《马一浮集》:第三册[C].,.第1088页.
  • 9马一浮.《新唯识论序》[A]..《马一浮集》:第二册[C].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7-29页.
  • 10.《马一浮集》,第二册,《新唯识论序》附录[M].,.第29页.

共引文献27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