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甘薯育成品种系谱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甘薯原产于南美洲,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历史。甘薯因有高产稳产、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种植。在长期的自然及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农家种,其中编入“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目录”(1984)的就有589份。传统的育种是以农家种为基础,通过对无性变异的选择来改良品种,育种水平较低。40年代以后,出于有性杂交技术的应用。
作者
陆国权
机构地区
江荪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出处
《作物品种资源》
1992年第1期14-15,共2页
China Seeds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育种
分类号
S53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1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151
1
张启堂,傅玉凡,杨春贤,谢一芝,吴纪中,孔令明.
具有三浅裂野牵牛血缘的种间杂交甘薯新品种“渝苏303”的选育及经济性状表现[J]
.杂粮作物,2004,24(5):270-271.
被引量:2
2
郭其茂,杨立明,何胜生,卢春生,苏秋芹.
国家2003年特用甘薯新品种南方(龙岩)点区域试验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893-894.
被引量:5
3
刘庆昌,罗建钦,周海鹰,陆漱韵.
甘薯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3,1(1):84-89.
被引量:15
4
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安康.
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广东农业科学,2004,31(B12):3-5.
被引量:52
5
贺学勤,刘庆昌,王玉萍,翟红.
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50-257.
被引量:46
6
向仁德,丁健辛,韩英,苏淮.
引种的巴西甘薯叶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1994,25(4):179-181.
被引量:26
7
刘庆昌,王晶珊,国分祯二,佐藤宗治.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及其近缘野生种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J]
.作物学报,1995,21(1):25-28.
被引量:10
8
谭桂山,徐平声,戴智勇,唐果成.
引种巴西甘薯叶化学成分研究(Ⅰ)[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4):44-46.
被引量:24
9
贺学勤,刘庆昌,翟红,王玉萍.
用RAPD、ISSR和AFLP标记分析系谱关系明确的甘薯品种的亲缘关系[J]
.作物学报,2005,31(10):1300-1304.
被引量:49
10
胡春,丁霄霖.
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3):46-53.
被引量:140
引证文献
12
1
张文启,陈才水.
甘薯叶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6(2):85-87.
被引量:9
2
季志仙,王美兴,范宏环,吴列洪,朱金庆.
基于ISSR指纹的甘薯食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核农学报,2014,28(7):1197-1202.
被引量:16
3
张道微,张超凡,董芳,黄艳岚,张亚,周虹.
中国甘薯育成品种遗传系谱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5(11):1-6.
被引量:23
4
王钊,高文川,刘明慧,张文超,王云龙.
陕西省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种业,2017(6):25-27.
被引量:10
5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郭小丁,谢一芝.
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系谱与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27-35.
被引量:10
6
崔纪超,余金姜,中奕,钟玉扬,郑建扬.
甘薯×木薯远缘杂交与甘薯种质创新[J]
.热带农业科学,2018,38(12):56-63.
被引量:4
7
崔纪超,余金姜,中奕,钟玉扬,郑建扬.
紫肉甘薯新品种‘莆紫薯3号’选育及特性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8):1482-1487.
被引量:2
8
黄艳霞,林子龙,陈根辉,郭其茂.
十个甘薯新品种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2020,40(11):35-39.
被引量:4
9
武小霞,崔纪超,钟玉扬,余金姜,颜墩炜,朱锦乐,郑建扬,中奕.
福建省甘薯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21,41(7):57-62.
被引量:3
10
王章英,唐朝臣,江炳志,张湘博,房伯平.
1978-2016年广东甘薯育成品种系谱与亲本利用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21,48(8):29-3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孙钟毓,龚莺,赵琳,石江,毛碧增.
甘薯病毒病害(SPV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2020,0(1):71-77.
被引量:7
2
项超,沈升法,季志仙,李兵,吴列洪.
浙薯系列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甘薯品种系谱和品质性状分析[J]
.核农学报,2020,34(1):36-44.
被引量:19
3
李俊玲,施鹏斐.
红薯茎叶饮料的开发研制[J]
.粮食流通技术,2008(3):41-44.
被引量:3
4
张彧,吴祎南,陈莉,高荫榆,朱靖博.
红薯茎叶化学组成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6,27(3):252-256.
被引量:50
5
陈瑛,孙兴力,王文渊.
红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提取研究[J]
.广州化工,2011,39(6):82-84.
被引量:18
6
李敏.
红薯茎叶汁对酱油保鲜作用研究[J]
.中国酿造,2013,32(7):94-97.
被引量:1
7
方忠祥,倪元颖.
甘薯食品研究概况[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22(B12):11-15.
被引量:23
8
宋振,木泰华,孙红男,席利莎.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茎叶粉营养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J]
.食品科技,2014,39(11):163-169.
被引量:2
9
张安世,张利民,徐九文.
甘薯SRAP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生物技术,2015,25(2):161-164.
被引量:6
10
李雅婷,王红娟,向增旭.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基因组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112-116.
1
王树峰,卢为国,李卫东.
河南省大豆审定品种系谱来源及性状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37-41.
被引量:11
2
王树峰,卢为国,李卫东.
Pedigree and Trait Analysis of Soybean Varieties Registered in Henan Provinc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11):2471-2475.
3
李庆林,李光太,郭桂珍,姜浩,赵立宁,李克祥.
日本水稻优质米育种现状及主要品种系谱[J]
.吉林农业科学,1993,18(1):24-26.
4
李成军,王广石,许春风.
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品种系谱分析[J]
.中国马铃薯,2000,14(2):112-113.
被引量:1
5
何凡.
我国红麻育成品种系谱初析[J]
.种子,1991,10(1):56-57.
6
吴凯,王玉全,高金欣,高增贵.
辽宁省11个玉米主栽品种对大斑病菌的抗性鉴定[J]
.辽宁农业科学,2012(2):19-21.
7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与种质基础(1923—2005)》出版[J]
.大豆科技,2015,0(5):33-33.
8
张秀和,刘国健,孙素英,郑凤英.
河北省水稻品种系谱分析[J]
.作物杂志,1993(S1):33-35.
9
王清和,何建军,杨治明,曹阳,严玉萍,冯振秀,张燕,李生,王东杰,白旭.
新陆早品种系谱及北疆棉花育种方向[J]
.新疆农业科技,2003(3):21-21.
被引量:1
10
高增贵,赵辉,张小飞,庄敬华,赵柏霞,隋鹤.
辽宁省部分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J]
.种子,2010,29(2):1-3.
被引量:4
作物品种资源
199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