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几点区别
被引量:
20
Sev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 philosophy thought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视马克思同恩格斯在思想上尤其在哲学思想上的区别 ,对于恢复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思想的本来面目 ,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超验”视野与“经验”视野的分别 ;2 “存在决定意识”与“物质决定精神”的不同 ;3 大写的“真理”与小写的“真理”的距离 ;4 “彼岸”的“自由王国”与“此岸”的“自由王国”的差异 ;5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个性分野及其影响。
作者
何中华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2004年第3期10-20,共11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哲学思想
区别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3407
同被引文献
183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70
参考文献
27
1
何中华.
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维度之我见[J]
.山东社会科学,2003(4):38-43.
被引量:1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9,11.96,447,72,73,81,92,72,56,54,75,77,78,55,2130,122,85,119,119.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6
.爱因斯坦文集(第1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9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8
.现代外国哲学(第4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4.
9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94.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6.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李江凌.
从市场经济看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合理性因素[J]
.现代哲学,1998(1):55-60.
被引量:5
2
刘锋.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
.学术月刊,1986,18(1):21-29.
被引量:2
3
黄楠森.
谈谈哲学现代化问题[J]
.现代哲学,1985(0):6-9.
被引量:1
4
赵修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辩护问题[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4(5):23-31.
被引量:3
5
王淑芹.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与何中华同志商榷[J]
.哲学研究,1995(2):18-24.
被引量:5
6
胡寿鹤.
什么是哲学的价值概念?──同何中华先生商榷[J]
.哲学研究,1995(9):43-48.
被引量:2
7
刘森林.
自然·自然性·自发性──再论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J]
.哲学研究,1994(3):3-10.
被引量:7
8
鲁鹏.
道德形而上学与现实─—与何中华同志商榷[J]
.哲学研究,1994(12):10-16.
被引量:3
9
杨友成.
科学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较量──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论辩[J]
.哲学研究,1996(8):3-9.
被引量:9
10
王彬彬.
历史中的当代投降兴趣[J]
.天涯,1996,0(4):104-10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07
1
沈铀.
社会中间层——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崭新进路[J]
.行政与法,2007(12):147-149.
被引量:1
2
董晓蕾.
试析马克思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历史进程[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56-59.
3
钱厚诚.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三重向度与划界方法[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58-63.
被引量:1
4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5
王浩斌,王飞南.
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1-4.
6
罗天强,李晓乐.
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35-238.
被引量:3
7
姚建军.
毛泽东调动人民积极性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4-37.
8
傅有明.
略论个体道德的形成与提升[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2-13.
被引量:1
9
周琦.
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202-204.
10
梅高火.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的困境与出路[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6(6):89-91.
同被引文献
183
1
王海英.
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人本思想及当代启示[J]
.长白学刊,2007(5):17-20.
被引量:5
2
高清海.
走哲学创新之路(续)——关于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心路历程 [J]
.开放时代,1996(4):7-12.
被引量:6
3
张奎良.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创立新哲学体系过程中的贡献[J]
.现代哲学,1991(2):28-33.
被引量:4
4
沈真.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新研究——评《黑格尔左派·批判分析》[J]
.世界哲学,1987(5):44-50.
被引量:1
5
纪玉祥.
关于恩格斯对《费尔巴哈论纲》的若干修改[J]
.哲学研究,1982(10):30-36.
被引量:7
6
俞吾金.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2):68-77.
被引量:27
7
孙荣,王金福.
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理解新旧唯物主义区别时的哲学视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7):39-43.
被引量:3
8
朱传启.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其杰出贡献[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49(4):3-10.
被引量:2
9
乔法容.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走之路[J]
.国外社会科学,1995(6):21-27.
被引量:12
10
刘放桐.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论纲)[J]
.天津社会科学,1996(3):10-16.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20
1
薛俊强.
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的神话和幽灵——与俞吾金、何中华先生商榷[J]
.探索,2006(3):171-176.
被引量:1
2
何中华.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一个再辩护[J]
.学习与探索,2007(2):28-36.
被引量:16
3
何中华.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J]
.现代哲学,2007(3):1-10.
被引量:16
4
盛卫国.
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的历史观诠释[J]
.学术研究,2007(9):59-62.
被引量:2
5
孙亮.
“重新理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点困惑[J]
.人文杂志,2008(5):1-7.
被引量:7
6
何中华.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再答我的两位批评者[J]
.江苏社会科学,2009(3):229-236.
被引量:6
7
田爱景,李宗荣.
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哲学──试论社会信息科学的哲学基础[J]
.医学信息,2009,22(7):1107-1110.
被引量:1
8
梁树发,李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变化与发展——从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认识谈起[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1(4):83-92.
被引量:6
9
罗伯中.
论马恩差异论的两个理论维度及其文本论据的考察——以《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为考察对象[J]
.理论探讨,2009(5):69-72.
被引量:1
10
何中华.
恩格斯对“唯物—唯心”之争的态度——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J]
.学习与探索,2009(5):61-7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70
1
张志昌,王秀.
厘清恩格斯对城乡关系问题的贡献——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关系的视角[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11-16.
2
邹思怡.
简论恩格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修改[J]
.理论观察,2023(8):32-37.
3
何中华.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新诠[J]
.学术月刊,2008,40(8):37-45.
被引量:13
4
孙亮.
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驳疑与自然辩证法客观评价——与俞吾金先生商榷[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45-51.
被引量:5
5
孙亮.
原创法度:“面向事实”抑或“面向文本”——“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J]
.理论探讨,2009(2):38-42.
被引量:6
6
孙亮.
哲学视域的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2):61-65.
7
闫顺利,敦鹏.
实践论纷争及其出路——兼论一种实践过程观[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2):5-11.
被引量:1
8
桑明旭.
从解释学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关系[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7(1):7-9.
9
何中华.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再答我的两位批评者[J]
.江苏社会科学,2009(3):229-236.
被引量:6
10
刘雷德,金碧辉.
实践范畴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转变——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3):20-24.
1
程秀娟.
彼岸与此岸的守望——读《共产党宣言》[J]
.传承,2009,0(4):54-55.
2
宋才发.
邓小平理论形成溯源与评析[J]
.琼州学院学报,1999,0(4):1-6.
3
贺祥林.
实事求是、自以为是、以本为是之分野──领悟《反对本本主义》之精华[J]
.东南学术,1998(3):37-40.
4
杨淑静.
商品概念在《资本论》中的地位问题研究[J]
.理论月刊,2016(4):15-18.
被引量:2
5
王晓更,王延民.
塑造“大写”的人[J]
.中国职工教育,2006(6):53-53.
6
刘顺,周泽红.
机遇·挑战·应对:后危机时代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
.桂海论丛,2012,28(1):26-30.
7
尚婷.
马克思、费尔巴哈关于人性、人的本质论述的分野[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7):49-52.
8
刘方喜.
“剩余价值的流转”与“自由王国”——《资本论》美学维度的重构及其意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9(1):100-107.
9
戴劲.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存在论上的差异[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0(1):209-218.
被引量:1
10
林海燕.
论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价值[J]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4):1-3.
东岳论丛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