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新探——浅论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22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9,共5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5
-
1吴红斌,吴伦敦.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4):48-54. 被引量:8
-
2顾书明.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教育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9):33-36. 被引量:24
-
3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王建磐,马钦荣,袁振国,唐玉光,胡惠闵.建立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关于“十五”期间我国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2):1-5. 被引量:37
-
4韩清林.21世纪初中国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及对策建议——第三篇:建立发展型教师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师范教育转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5):5-16. 被引量:7
-
5李莉,吴伦敦.中小学骨干教师能力素质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天津教育,2002(2):28-3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7
-
1赵建华.面向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J].教育研究,1997,18(10):53-56. 被引量:19
-
2刘文华.国外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8(5):48-51. 被引量:14
-
3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课题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上)[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0(5):4-7. 被引量:34
-
4连榕.教师培训的核心: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增强[J].教育评论,2000(3):24-26. 被引量:31
-
5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设想[J].中国教育学刊,2000(5):58-60. 被引量:68
-
6杨启亮.论主体性教师素质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0(2):36-39. 被引量:17
-
7周懋良,万明.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及规律[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4-8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70
-
1孙军,郑旗.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沿革与背景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z1):92-95.
-
2佘丽珍.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质[J].怀化学院学报,2002,21(4):87-88.
-
3米俊魁.新世纪初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5):21-24.
-
4叶世帆.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及思考[J].科教导刊,2014(18).
-
5朱英伟.对高校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途径的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1):84-85. 被引量:1
-
6曹成刚.问题和出路——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76-79. 被引量:14
-
7孟繁胜,张贵新.国际经验对建构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2):52-56. 被引量:10
-
8杨占明.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素质准备[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16-18. 被引量:13
-
9顾书明.高师小学教育双语专业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3):110-112. 被引量:5
-
10方千华,刘明辉.我国高师青年体育教师职后培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5):137-14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37
-
1于静.浅谈我国目前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及变化[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6(1):47-48. 被引量:1
-
2范兆雄.欧洲师范教育的新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9(3):46-48. 被引量:5
-
3李盛兵.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和师范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5):53-56. 被引量:78
-
4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1):14-19. 被引量:125
-
5郭声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音乐探索,1999(2):83-86. 被引量:15
-
6方国才.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关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4):1-4. 被引量:5
-
7姜哲.当代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概念重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104-106. 被引量:1
-
8卓越.创新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2004,18(8):48-50. 被引量:1
-
9孙元涛.论教师继续教育的未来走向[J].继续教育研究,2004(4):3-5. 被引量:3
-
10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4-36. 被引量:216
引证文献22
-
1曹红卫.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72-74. 被引量:23
-
2曹卫红.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公共课程的问题分析与调整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5(1):93-96. 被引量:9
-
3方奕琪.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后教育体系[J].保山师专学报,2005,24(6):44-46. 被引量:1
-
4范琳,陈素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8(3):232-235. 被引量:1
-
5唐如前,黄春春.论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南省永州市中小学教师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0):206-208. 被引量:2
-
6唐洁.教师职后教育的案例教学模式[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4):93-96. 被引量:1
-
7张艾娅,付义朝.初中教师在职培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基于武汉市的一项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8):175-176.
-
8杨国燕.“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农村英语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62-65. 被引量:3
-
9刘畅.生态系统理论:一个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新思路[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2):159-165. 被引量:6
-
10朱新生,施步洲,庄西真,臧志军.职教教师专业化内涵及培养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0-5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126
-
1阮春颜.混合模式下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英语,2020(16):21-23.
-
2念创,赵云娜.我国中小学STEAM教师培养的文化困境及其出路[J].课程教学研究,2021(7):92-96.
-
3叶晓力.公费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5):68-72.
-
4李文.基于CNKI统计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研究述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8):96-97. 被引量:1
-
5祁翔.师范院校公共物理课教学中实施角色互换的作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124-125. 被引量:1
-
6王麟娜,郭峰.关于工科大学教学管理的思考[J].硅谷,2009,2(24):167-167.
-
7高磊.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84-88. 被引量:10
-
8兰继军,于翔.加强教师教育改革 培养全纳型的教师[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4-18. 被引量:27
-
9钟经华.关于盲校教师校本培训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5):42-46.
-
10李镇译,勾柏频.贵州省特殊学校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5):47-51. 被引量:14
-
1刘先春.全国普通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8):58-59.
-
2朱丽新.认知策略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培训[J].青年文学家,2010,0(7X):215-215.
-
3阮亚莉.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及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85-86. 被引量:2
-
4穆岚.简析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J].继续教育,2004,18(4):29-31. 被引量:1
-
5张红英.优化课堂教学的“三段法”[J].新课程(综合版),2009(9):64-64.
-
6邵欣.初中语文教学三段法刍议[J].学周刊(上旬),2013(12):57-57.
-
7段润宽.阅读教学“三段”法[J].内蒙古教育,1997,0(1):21-21.
-
8侯建平.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问题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2,2(5):60-63. 被引量:2
-
9宋晓旭.案例教学法在员工培训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09(5):108-109.
-
10王旭娜.职业培训中如何上好活动课[J].职业时空,2007,3(02X):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