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4年第32期37-40,共4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5
-
1潘善斌.关于侵权法危机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5):17-18. 被引量:3
-
2朱强.论强制油污责任保险制度[J].金陵法律评论,2009(2):75-81. 被引量:1
-
3顾颂.中国核共体建立核巨灾准备金的可行性研究[J].消费导刊,2009,0(21):40-41. 被引量:2
-
4宋玮,张晓霞.浙江海洋保险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浙江金融,2012,0(4):58-60. 被引量:3
-
5刘冬娇,阎石.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及其实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68-69. 被引量:11
-
6郑少华.试论环境法上的社会连带责任[J].中国法学,2005(2):134-141. 被引量:16
-
7杨鹏艳.美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的特征、影响及其启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2):30-32. 被引量:3
-
8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J].法学研究,2006,28(3):84-97. 被引量:60
-
9贾爱玲.公法与私法融合的法律调整模式——环境管理中经济刺激手段的运用[J].行政与法,2006(6):94-97. 被引量:2
-
10熊英,别涛,王彬.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J].现代法学,2007,29(1):90-101. 被引量:85
二级引证文献8
-
1孙昌兴,周彦.我国企业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6. 被引量:2
-
2孙昌兴,周彦.论我国企业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3):68-73. 被引量:2
-
3清风慕竹.承担[J].才智(才情斋版),2014(1):30-30.
-
4章瑜.环境利益的民事立法保护与救济[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9(4):100-106. 被引量:1
-
5白小平,李海宇.违反医疗告知义务的侵权责任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1-22.
-
6杜一冉.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多元机制初探[J].法制与经济,2017,26(2):139-141. 被引量:4
-
7刘丹.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社会化研究[J].才智,2014,0(18):254-254.
-
8李南英.环境侵权救济的社会化机制——以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为视角[J].区域治理,2020,0(6):141-145.
-
1李松,张念.我国保险合同法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50-52.
-
2石玥.侵权法的危机浅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9):95-95. 被引量:1
-
3田新丑.对废除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7):38-40. 被引量:1
-
4潘善斌.关于侵权法危机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5):17-18. 被引量:3
-
5张雨.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J].社科纵横,2009,24(8):70-72. 被引量:1
-
6王雪丹.走出侵权法危机之路径选择[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3):27-29.
-
7马青,一鹤.国开行窝案调查:贪官将风险转嫁情人[J].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09(5):49-50.
-
8杨华柏.德国侵权法与责任保险的互动关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保险研究,2009(3):95-100. 被引量:7
-
9殷梦亚.从美国侵权法的变迁看责任保险对侵权法的影响[J].大观周刊,2012(11):26-26. 被引量:1
-
10王疆中,顾文怡.把风险转嫁给单位是否构成贪污[J].人民司法,2002(12):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