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湘论坛》
2004年第3期84-85,共2页
Huxiang Forum
同被引文献19
-
1陈筠泉.制度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1998(6):7-12. 被引量:33
-
2常欣欣.儒家政治伦理批判[J].开放时代,1995(4):26-30. 被引量:5
-
3王泽应.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551-558. 被引量:8
-
4万俊人.政治伦理及其两个基本向度[J].伦理学研究,2005(1):5-10. 被引量:62
-
5王建新.近十年来国内“政治伦理”基础理论研究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2005(5):56-58. 被引量:2
-
6陈瑛.传承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3-5. 被引量:2
-
7[1]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427.
-
8万俊人."德治"的政治伦理视角[J].学术研究,2001,(4):16-16.
-
9万俊人.“德治”的政治伦理视角[J]学术研究,2001(04).
-
10周长鲜.“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研讨述评[J].人大研究,2008(3):31-34. 被引量:1
-
1重塑全社会对当官好处的预期[J].党建文汇(上半月),2014(8):35-35.
-
2李广义.《太平经》的官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3(4):106-108.
-
3戴木才.论现代和古代政治伦理的分野[J].云梦学刊,2016,37(4):48-52.
-
4马小林.试论独立人格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学术界,1999(5):9-12. 被引量:5
-
5A.古谢伊诺夫,贾泽林.道德与市场[J].世界哲学,1999(4):72-73. 被引量:3
-
6成庆.后现代情境下的哲学与政治[J].社会学家茶座,2008(3):108-114.
-
7张荣,张素兰.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9):104-109.
-
8苟东锋.“内圣”能否开出“外王”?——略论儒家道德与政治的关系[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17-22. 被引量:2
-
9张俊国,杨莉.和谐社会政治伦理探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构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25-27.
-
10张文彪.关于台湾现当代佛教历史[J].台湾研究,2004(4):5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