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光明中医》
2004年第2期42-42,共1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同被引文献24
-
1刘曾荣,李挺.复杂系统理论剖析[J].自然杂志,2004,26(3):149-151. 被引量:10
-
2徐征,吴承玉.中医肺系证的规范化研究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4,24(7):1-2. 被引量:1
-
3杨洪军,赵亚丽,刘艳骄,西广成,吕冬梅,冯成强,王永炎,戴汝为,黄璐琦.“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6-19. 被引量:27
-
4余宗阳,杜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实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4-846. 被引量:27
-
5凌云彪,邱万寿,褚忠华,杨宏志,汤照峰,谈智,许瑞云.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不同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10):1165-1167. 被引量:6
-
6金海浩.中医学的方证相应论[J].黑龙江中医药,2005,34(1):44-46. 被引量:8
-
7张兰凤,王阶,王永炎.方证对应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10. 被引量:71
-
8刘红林,程牛亮,赵建滨,牛勃,覃秀桃,杨涛.中药复方补益剂对不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3):312-314. 被引量:6
-
9于成瑶,王硕仁,赵明镜,吕希莹.心梗后心衰-心气虚病证大鼠模型梗塞区能量代谢功能基因差异表达谱的特征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22-424. 被引量:5
-
10谭文斌.迎接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时代——基因组与蛋白组计划时代[J].医学与哲学,1998,19(9):449-452. 被引量:10
-
1党琳,张旭晨.受体学说在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中的运用[J].陕西中医,2004,25(10):929-930. 被引量:6
-
2王海东,陈文垲.归经研究与受体学说的思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3):8-9. 被引量:2
-
3史正新.中药归经与受体学说[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4-5. 被引量:11
-
4李松柏.定位药性研究——归经与受体之我见[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3):321-321.
-
5姜楠,张冰冰.中药归经理论浅析[J].中药与临床,2011,2(4):37-38. 被引量:2
-
6王自勇,刘艳.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1):79-80. 被引量:4
-
7王海东.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及与受体学说关系的论证[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8):323-326. 被引量:21
-
8司端圣,石洪超.方证从化学说与方证对应观——中日中医临床比较与发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3):36-37. 被引量:3
-
9后盾.从瞑眩说和受体学说的角度浅析莨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843-2843. 被引量:1
-
10宋小莉,王树荣.中药归经理论现代实验研究综述[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1):76-78.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