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九江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79-80,共2页
Journal of Jiujiang Teacher's College
同被引文献22
-
1杜秀君.谈学习动力内化[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2(4):43-44. 被引量:3
-
2董春山.关于成就动机的几个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19-20. 被引量:4
-
3启哲.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J].职业时空,2005(8):1-1. 被引量:44
-
4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27(5):46-49. 被引量:142
-
5季美玲.打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6,3(9):108-108. 被引量:1
-
6纪大海,杜萍.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0-42. 被引量:42
-
7郑素娟,孟亚明.大学生就业心理培养机制的研究——以大学生村官为视角[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13-115. 被引量:2
-
8王丽欣,朱哲.对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反思[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3):58-60. 被引量:4
-
9陈敏.大学生村官职业倦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2):151-153. 被引量:4
-
10钟强,汪路勇.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学理论,2010(20):23-2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7
-
1王怡淼,刘桂林,陶秀梅,严诸颖,谢广喜,聂延光.创新(实验)思维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5):147-150.
-
2王宏.大学生村官职业动机与职业发展困境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172-173. 被引量:1
-
3鲍志伦.基于人才开发与管理视域下的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36):33-34.
-
4杨天华,陈杨青.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外部环境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1):128-131.
-
5梁政,王长海.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4):250-251. 被引量:1
-
6王宏.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66-68.
-
7丁洁瑾.课程思政融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机,2023(4):115-118. 被引量:3
-
1金佳佳.行随心易[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6,0(5).
-
2周梦玲.个人成长历程的分析报告[J].赤子,2015(4Z).
-
3李杜芳.从社会性发展入手促学校适应[J].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版),2010(9):28-31.
-
4田剑.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10(9):83-84. 被引量:3
-
5顾丽霞.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思考[J].理论研究,1996(5):25-26.
-
6王仁欣,罗杞秀.试论有关“遗传素质”的问题[J].心理科学通讯,1982,5(1):7-12. 被引量:1
-
7邓细芳.马克思关于人的受动性之积极意义的思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18-20.
-
8刘韬.关于象、意、境发展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3,26(8):170-170.
-
9王丽霞.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1):31-32. 被引量:1
-
10王宵前.康德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J].学海,2001(6):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