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属于”自己的领域——女性视角中的中国战地女记者
被引量:2
出处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5,共2页
Journalism Lover
参考文献10
-
1黄薇:《从火线到后方》,《中国女记者1》,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年2月版.
-
2乔云霞:《生命之火在革命中燃烧的女记者杨刚》,《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4月版.
-
3陆诒:《彭子冈的爱憎》,《编辑记者一百人》,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年3月版.
-
4.《中国女记者2》[Z].,..
-
5.《中国女记者3》[Z].,..
-
6李小江.50年,我们走到了哪里?——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历程回顾[J].浙江学刊,2000(1):59-65. 被引量:56
-
7.《中国女记者1》[Z].,..
-
8义高潮.循着爆炸声去抢新闻[J].新闻记者,1999(5):7-8. 被引量:1
-
9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30315 76 68704.html.
-
10林林,张玉川.女性报道者的角色嬗变——从凤凰卫视伊拉克战争报道谈起[J].声屏世界,2003(6):18-1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2
-
1有关详细分析可参阅我的《关于女人的答问》(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中“关于妇女就业”一章。
-
2参阅1950年《婚姻法》和1954年宪法,以及1954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其中明确了男女“同工同酬”原则)。
-
3我在《夏娃的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中对此有详细论述。
-
4参阅我的《走向女人——新时期妇女运动纪实》(香港青文出版社,1993年)。
-
5参阅我的《告别昨天——新时期妇女运动回顾》(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
6我在《解读女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必要的清理”一章中对此有详论。
-
7详见《公共空间的创造:一例个案的自我分析》,载《妇女研究运动:中国个案》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1997年。
-
8我在哈佛大学“’95世妇会后续会议”上的书面发言[J].香港明报月刊,1995,.
-
9.《婚姻法》.,1950年..
-
10陈阳.性别与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23(1):59-64. 被引量:81
共引文献55
-
1高小贤(口述),宋少鹏(整理).社会性别进中国:历史进路与理论反思[J].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20(1). 被引量:2
-
2沈莉.女性意识的失落与唤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0-71. 被引量:1
-
3刘丽群.试论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运动[J].唐都学刊,2010,26(2):120-124. 被引量:1
-
4禹旭才.高校女教师生存状态的历史变迁——基于历史与社会性别的双重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116-120. 被引量:3
-
5付春.性质转型、功能演化与价值变迁——建国以来我国妇联组织的转型分析[J].兰州学刊,2004(4):200-203. 被引量:6
-
6刘俊清,甘开鹏.论妇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途径:人种方法论的视角[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98-100.
-
7刘志玲.从政治解放到自我解放——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历程的研究[J].前沿,2007(1):234-237. 被引量:1
-
8张凤娥.高校图书馆中女性馆员职业的自我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91-93. 被引量:4
-
9孔秋叶.《李双双小传》中的农村妇女解放的理性审视[J].洛阳大学学报,2007,22(1):50-52. 被引量:2
-
10张晓红,梁建东.从“铁姑娘”到“新典范”--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变迁[J].思想战线,2008,34(1):88-91.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8
-
1女战地记者不再受排斥[J].国际新闻界,1991,13(2):47-47. 被引量:1
-
2崔诺.女人视角 女性意识——《半边天·2003女性记录》解读[J].电视研究,2004(9):47-48. 被引量:1
-
3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J].军事历史研究,2005,19(1):57-66. 被引量:4
-
4诸小妮.解读凤凰卫视女主持人的形象魅力[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104-105. 被引量:4
-
5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22(4):55-58. 被引量:146
-
6吴兆仁,许永.新女性记者—“媒体宝贝”现象探析[J].新闻知识,2002(7):18-20. 被引量:1
-
7李怀宇.张郁廉: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J].同舟共进,2017(12):64-68. 被引量:1
-
8朱晓彧.论受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性别气质的认同[J].电视研究,2003(2):57-58. 被引量:1
-
1王黎燕.走进硝烟里的中国战地女记者[J].军事记者,2005(3):38-40. 被引量:1
-
2刘祥娥,林琳,姜丰辉.高校学报工作对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促进作用的探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37-539. 被引量:12
-
3周淑珍.简论高职院校学报与科研的“整合”[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76-78. 被引量:6
-
4何志刚.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地方性浅析[J].数字化用户,2013(6):111-111.
-
5王忠双.高职院校学报应走与科研“整合”之路[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2):117-119. 被引量:8
-
6林巧丽,周葳.报纸副刊如何应对媒体竞争[J].记者摇篮,2009(5):94-94.
-
7张郁廉.我是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J].中外书摘,2016,0(2):6-9.
-
8王黎燕.开放在战地的第一批“玫瑰”——二战时期的美国战地女记者[J].青年记者,2005(12):33-35.
-
9战地女记者[J].文史博览,2012(7):62-63.
-
10王黎燕.西方战地女记者的生存困境[J].军事记者,2006(3):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