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基金
深圳大学中青年科研启动基金
参考文献4
-
1张家骥:<中国造园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9页.
-
2李白.<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李太白全集>卷27[Z].,..
-
3彭定求.<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年.第3616、1290、5655页.
-
4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的自然意趣>,(伍蠡甫编)<山水与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301页.
同被引文献110
-
1杨径青.王维的终南隐居──与陈铁民先生商榷[J].文学遗产,2001(4):51-55. 被引量:4
-
2徐茂明.国家与地方关系中的士绅家族——以晚清江南减赋为中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4):108-114. 被引量:10
-
3李剑锋.隋唐五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42-46. 被引量:13
-
4严正道.论唐代文人的儒侠互补意识[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131-134. 被引量:3
-
5张晨.超拔中的不朽——盛唐三诗人生命状态阐说[J].社会科学辑刊,1999(3):121-127. 被引量:1
-
6李剑锋.论唐代人接受陶渊明的原因和条件[J].文史哲,1999(3):84-88. 被引量:13
-
7周凌云.浅淡孟浩然的隐逸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J].江苏社会科学,1999(2):148-152. 被引量:3
-
8刘飞.明月与酒:李白人生定位的困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115-120. 被引量:3
-
9熊宪光.“纵横”流为文士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30-36. 被引量:5
-
10尚永亮.论白居易所受佛老影响及其超越途径[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2):116-12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8
-
1张淑娴.明代文人园林画与明代市隐心态[J].中原文物,2006(1):58-61. 被引量:14
-
2侯素馨.从唐代桃源诗看唐代文人仕与隐的矛盾[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2):121-122.
-
3郭鹏.“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身处困境中的唐代文人对陶渊明桃源理想的认同[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213-215. 被引量:1
-
4吴仁安.明清时期中央朝廷与地方关系中的江南著姓望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4):36-49. 被引量:4
-
5张佩.近年来关于唐宋文士与儒学研究的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41-46.
-
6孟祥静.浅谈陶渊明的“桃源理想”[J].才智,2015,0(29):267-267.
-
7高琼燕.民俗学视野里的刘禹锡作品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30(4):85-93.
-
8龚艳.新时期唐代隐逸文学研究述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4):81-85.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刘文英.近百年文征明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7):96-101. 被引量:4
-
2任联齐.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8):26-27.
-
3吴仁安.明清时期中央朝廷与地方关系中的江南著姓望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4):36-49. 被引量:4
-
4许文茹.文征明园林画的艺术风格解析[J].大舞台,2014(11):53-54. 被引量:1
-
5董文强.明清胶东望族的道德文化生态考察——以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为视角[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1):15-20. 被引量:1
-
6张丹.精丽幽和境 雅致淡逸趣——论沈周工笔园林画的创作特征[J].大舞台,2015(1):25-26.
-
7陈欣仪,别雨璇.中国山水画对文人园林的影响与发展[J].城市建筑,2016,0(23):225-225. 被引量:1
-
8熊震.明代中期江南两类艺术家的审美异同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8):118-124. 被引量:2
-
9李刚.园为心迹——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8(7):158-159.
-
10赵思媛.明代吴派绘画中的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关系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8,34(6):80-82.
-
1熊金莲.略论元曲家曾瑞的隐逸心态[J].新余高专学报,2009,14(4):72-74.
-
2韩云波.陆龟蒙的隐逸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枣庄师专学报,1995(1):17-20.
-
3许江.周作人隐逸心态再思考[J].励耘学刊,2010(1):261-271.
-
4刘卫莉.归隐之路与不隐之心——浅析陶渊明的隐逸心态[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1):108-109. 被引量:2
-
5赵建梅.试论李颀的隐逸心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3):88-91.
-
6王芬涛.从《闲居赋》看潘岳的隐逸心态[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4):71-74. 被引量:1
-
7朱易安.谢灵运的隐逸心态和山水审美意识[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5(1):1-7.
-
8苗霖.王绩入唐后的隐逸心态及其诗歌创作[J].北方文学(下),2013(8):34-35.
-
9张申平.初唐王绩文化身份辨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11):193-194.
-
10赵芷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J].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12):215-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