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世俗认同与身份焦虑——论池莉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池莉主动调整自己的写作姿态,以“市民作家”自居,赢得大众的认同,这不失为一个聪明务实的选择。市场的成功,为池莉潜意识中的身份焦虑提供了一种心理“代偿”。由于得到了来自现实层面的另一种形式的身份确认,池莉不惮以“市民作家”的务实姿态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然而对精神价值的“否定”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池莉后来的作品格局狭小、价值单向、思想单薄的缺陷。
作者
陈国恩
王艳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池莉
市民文化
身份焦虑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1
池莉.
写作的意义[J]
.文学评论,1994(5):15-22.
被引量:100
2
池莉.
我[J]
.花城,1997,0(5):51-54.
被引量:42
3
孙绪敏.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成因探源[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4):18-21.
被引量:2
4
池莉.
创作,从生命中来[J]
.小说评论,2003(1):32-35.
被引量:38
5
赵艳,池莉.
敬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池莉访谈录[J]
.小说评论,2003(1):36-40.
被引量:48
6
王确.
文学经典的历史合法性和存在方式[J]
.文学评论,2007(2):67-73.
被引量:28
7
维雷娜·卡斯特.克服焦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8
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9
章平.荒诞派在中国[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10
李骞,曾军.
浩瀚时空和卑微生命的对照性书写——池莉访谈录[J]
.长江文艺,1998(2):61-63.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2
1
王春荣.
“后新时期”文学的焦虑/癫狂主题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2):75-79.
被引量:2
2
崔金巧.
俗雅之间:世俗人生的诗性消解与重建——评池莉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J]
.文山学院学报,2017,30(2):85-8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谢昉.
沉重的新世纪文学与乐观的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发端之比较[J]
.理论与创作,2008(6):38-40.
被引量:1
2
闫冬.
《传统的精髓》中焦虑问题探究[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63-70.
1
王海强.
自我追求中的世俗认同——浅谈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意识[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9):338-338.
2
方涛.
浅析虎妞的命运悲剧[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8):133-134.
3
黄毓璜.
批评在何处失陷[J]
.文艺评论,1999(6):85-88.
4
徐翔.
以池莉小说谈新写实小说的世俗化特征[J]
.经营管理者,2010(24):381-381.
5
解彬艳.
关于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后殖民主义夹缝中的困惑[J]
.西安社会科学,2010,28(3):134-135.
6
王毅.
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命名与言说[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5):35-38.
被引量:2
7
吴冰洁.
论《城堡》中K“追寻”的含义[J]
.戏剧之家,2015(23):237-238.
8
王志萍.
殊途同归的叙事——《倾城之恋》与《不谈爱情》中的世俗认同[J]
.昌吉学院学报,2001(4):21-23.
9
徐翔.
论池莉小说创作的世俗化特征[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3):41-43.
10
黄毓璜,丁帆,王彬彬,费振钟,王世城.
放逐于世俗的文学[J]
.雨花,1996,0(1):4-12.
江汉论坛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