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减刑”“假释”程序的重构
被引量: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减刑、假释具有满足刑罚目的要求、契合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蕴涵。我国现行减刑、假释程序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减刑与假释适用程序相同,笔者认为,减刑属司法权范畴,应由法院审理决定,并应符合司法程序的一般原则;假释属行政权范畴,应由执法监督机关依法核定,并应符合行政程序的内在要求。因而对于减刑、假释应按其性质设置不同的程序。
作者
宋世杰
彭海青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法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3期43-46,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人道主义
程序重构
分类号
D91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0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220
1
熊秋红.
刑事执行检察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1):71-89.
被引量:6
2
侯亚辉.
刑事执行检察职能定位和权力边界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1):53-70.
被引量:16
3
周文章,聂友伦.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基于80,351份判决书的分析[J]
.清华法学,2021,15(5):177-191.
被引量:21
4
唐亮.
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J]
.法学,2001(7):29-35.
被引量:74
5
赵运恒.
罪犯权利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71-90.
被引量:43
6
黄征,郑牧民.
减刑制度的反思与创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z1):123-125.
被引量:8
7
连春亮.
我国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重塑[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2):18-21.
被引量:4
8
宗雄信.
也谈减刑权的运作[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2(1):25-27.
被引量:2
9
陈瑞华.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三个传统[J]
.东方法学,2008(1):23-30.
被引量:17
10
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
.中外法学,1997,9(2):69-77.
被引量:245
引证文献
24
1
陈卫东,刘计划.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
.法学家,2005(1):85-89.
被引量:1
2
陈卫东,刘计划.
探讨刑诉法修改 关注司法改革——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J]
.人民检察,2005(01S):57-61.
被引量:1
3
王平,何显兵.
减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及其改革思路[J]
.中国司法,2007(1):24-29.
被引量:10
4
宁松.
论我国服刑人“受刑主体”地位之缺失与弥补[J]
.河北法学,2007,25(5):191-196.
5
蔡杰,肖伟.
减刑程序中检察参与机制的缺失与构建[J]
.人民检察,2007(10X):13-16.
被引量:9
6
王春燕.
论刑事执行变更程序的价值[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123-125.
7
祁云顺.
论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重构[J]
.河北法学,2008,26(6):188-192.
被引量:5
8
付磊.
减刑程序之模式化检视[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8(3):113-122.
被引量:7
9
付磊.
论减刑程序发展的两个方向[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3):32-37.
被引量:6
10
王志祥,敦宁.
论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完善[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22(3):5-1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程相鹏.
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完善论要[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104-108.
被引量:1
2
刘骞.
我国减刑根本条件的重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56-58.
3
张恺,蒋国方.
对申诉服刑人员减刑的正确处理及检察监督[J]
.法制与社会,2008(32).
4
林斌.
减刑制度及其刑法根据探讨[J]
.求索,2007(9):110-111.
被引量:4
5
刘方.
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程序监督的立法完善[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1):53-63.
被引量:9
6
付磊.
减刑程序之模式化检视[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8(3):113-122.
被引量:7
7
王志祥,敦宁.
论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完善[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22(3):5-13.
被引量:7
8
张要平.
论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从监狱执法视角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6):35-36.
被引量:1
9
黄兴瑞.
论减刑、假释程序的性质[J]
.中国司法,2011(11):31-35.
被引量:2
10
梁曦月.
刑罚执行公示制度探析[J]
.学理论,2012(24):95-96.
1
马继红.
论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J]
.甘肃高师学报,2005,10(1):91-93.
被引量:1
2
黄强,郑志慧.
浅论刑事再审程序重构[J]
.今日科苑,2008(11):135-135.
3
刘涛.
诉讼化:我国减刑假释程序改革之方向[J]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5):33-35.
被引量:2
4
北京规范减刑假释程序,狱警违法审批将被严惩[J]
.法制与经济,2005(10S):5-5.
5
朱志磊,裴宏齐.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重构若干探析[J]
.法制与社会,2007(7):469-470.
被引量:1
6
董艳.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重构[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70-71.
被引量:1
7
郑莹.
民事再审程序重构[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3):117-122.
被引量:2
8
杨正万.
被害人参与减刑假释程序思考[J]
.政治与法律,2002(4):43-47.
被引量:14
9
朱德宏.
影响侦查程序重构的若干因素[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5):83-86.
10
祁云顺.
论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重构[J]
.天津检察,2007(4):12-13.
社会科学家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