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2-43,共2页
Economic Forum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同被引文献11
-
1郭代习,熊大薇.庐山旅游经济开发的几点思考[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4):45-47. 被引量:5
-
2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44-45. 被引量:141
-
3张俊才,董显苹,徐婷婷.红色旅游潮涌中国[J].中国经济周刊,2005(2):10-17. 被引量:22
-
4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J].小康生活,2005(4):5-6. 被引量:10
-
5胡海胜,郑艳萍.中国自助旅游发展探论——以庐山风光网旅游论坛分析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96-100. 被引量:15
-
6戴健.庐山形成红色旅游热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7-03(6).
-
7刘菁,张曙光,叶再春.庐山与黄山的“体制对话”[J].瞭望,2001(41):26-28. 被引量:2
-
8吴必虎,高向平,邓冰.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3):326-334. 被引量:110
-
9欧阳毛荣.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庐山的历史渊源[J].九江师专学报,2003,22(3):25-32. 被引量:2
-
10杨文健,李瑞琼,庄春辉.依托区位优势 整合红色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1):34-3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3
-
1张立根.正确认识我国已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2,4(12):8-9.
-
2谢雨萍,胡海胜,郑艳萍.论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752-756. 被引量:10
-
3杨云仙,孟令凤,钱建富.环庐山旅游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0,0(25):184-185.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宋友荔,戴华.江西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的若干问题探讨[J].金融教育研究,2009,23(6):73-76. 被引量:1
-
2黄细嘉,曾群洲,陈志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以江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19):213-216. 被引量:5
-
3黄三生,卢丽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J].求实,2009(2):52-54. 被引量:12
-
4黄三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27(5):91-95. 被引量:4
-
5庞振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J].鄱阳湖学刊,2012(1):66-72. 被引量:3
-
6余福海.陇东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刍议——基于华池、庆城两地的调查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2,23(2):113-116.
-
7易红全,胡海胜.庐山别墅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旅游论坛,2015,8(3):34-39. 被引量:1
-
8王元.红色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2):11-17. 被引量:13
-
9陈清扬.红色文化资源传承路径与发展对策研究——以马鞍山市江东地区第一党支部遗址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4):148-151. 被引量:1
-
10田萌.南京地区红色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传承新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1):170-173. 被引量:1
-
1高峰毅.五台山以雄厚的实力跻“中华十大名山”之列[J].山西旅游,2003(2):25-25.
-
2武志军.大美长白山 休闲养生地[J].中国品牌,2013(3):60-61.
-
3高铭铎,孙祝春.日照市——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经济开发区[J].紫光阁,2009(6).
-
4贵州将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J].当代贵州,2012(29):64-64.
-
5青岛:将在胶南再建亿吨大港[J].中国招标,2008(28):33-33.
-
6徐聪荣,张朝枝.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探讨[J].经济地理,2008,28(6):1045-1048. 被引量:12
-
7焱冰.绿色贸易壁垒让贸易披上绿装[J].企业天地,2003(9):34-35. 被引量:1
-
8五台山风光[J].新闻采编,2010(1).
-
9陈国钧.庐山的生存与发是重在保护旅游资源[J].九江师专学报,1999,18(1):69-71. 被引量:1
-
10宗荷.湘风正在“从下往上”吹[J].民族论坛,2010(1):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