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北部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生态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报道了从1989~1991年对采自山西省运城(北纬35°02′,三代区)辽宁省熊岳城(北纬40°11′,二代区)、吉林省白城(北纬45°37′,二代区)、吉林省公主岭(北纬43°31′,一、二混发区代)、吉林省敦化(北纬43°23′,一代区)和黑龙江省克山(北纬48°02′,一代区)的亚洲玉米螟种群对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的反应及生长发育速率等进行了研究,以明确亚洲玉米螟在我国北部是否存在生态型(Ecotype)。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上述地区采集的亚洲玉米螟种群存在3个不同的生态型:(1)运城生态型(暂定,下同):50%幼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为14.0小时。这一类型的幼虫滞育对光周期变化敏感,对温度变化不敏感。(2)白城生态型: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约为14.5小时。这一类型的幼虫滞育对温度和光周期的变化都比较敏感。(3)克山生态型: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约为15.0小时。在本研究中还发现,在某类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化性的亚洲玉米螟对光温反应也有所不同;不同生态型的幼虫期和蛹期也有差异,即在发育速率上有所不同。如运城和白城生态型的幼虫期和蛹期在相同条件下比克山生态型短。克山(雌)同运城(雄)种群杂交,其F_1,代的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表现居中,说明其遗传有稳定性。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C12期69-72,共4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朱传楹,张增敏.玉米螟发育起点温度估计[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8(02).
  • 2弓惠芬,陈霈,王瑞,连梅力,夏志红,阎毅.光周期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滞育形成的影响[J]昆虫学报,1984(03).
  • 3杜正文,蔡蔚琦.玉米螟在江苏光周期的反应初报[J]昆虫学报,1964(01).

同被引文献90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9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