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煤炭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3,共1页
Coal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3
-
1刘进.浅谈劳务派遣中劳务人员的权益保护[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04,0(10):13-13. 被引量:4
-
2苗剑东.维护“劳务派遣”职工权益不容忽视[J].中国工运,2004,0(5):41-41. 被引量:1
-
3何小勇.对劳务派遣的法律思考[J].中国劳动,2004(11):57-58. 被引量:9
-
4刘庆唐.多渠道扩大就业——关于发展劳务派遣企业的几个问题[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0(2):7-9. 被引量:3
-
5人力资源管理译丛[M].
-
6(美)[P.L.赖斯]PhillipL.Rice著,石林等.压力与健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
7刻捷,剑骅.组建下岗职工劳务派遣公司探析[J].当代经济,1998(5):11-11. 被引量:2
-
8张磊.劳务派遣: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J].价格月刊,2002(8):18-19. 被引量:2
-
9李天国.对日本劳务派遣法制定过程的考察[J].中国劳动,2002(10):71-73. 被引量:24
-
10范舟平.企业劳动关系运行的新特点及其法律调整[J].管理观察,2004,0(5):29-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吴宏洛,陈月生.劳务派遣:规范与发展[J].东南学术,2007(2):122-128. 被引量:31
-
2张举国.劳务派遣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8,17(22):70-72. 被引量:6
-
3李丹丹,魏壮.劳务派遣制度法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8):187-188. 被引量:1
-
4余培源.基于《劳动合同法》下的劳务派遣问题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7-18. 被引量:12
-
5刘海霞,范文光.浅谈目前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2):104-105. 被引量:3
-
6俞晓婷.论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和完善[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2):229-230. 被引量:13
-
7付饶.论对外劳务输出的功能与前景--以河南省新县为例[J].调研世界,2009(10):48-49.
-
8杨韶刚,孙祺章,张绮琪.EAP与劳务派遣中的战略决策管理[J].战略决策研究,2010,1(1):78-82. 被引量:1
-
9谭世强.对我国劳务派遣机构的立法规制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4-6. 被引量:1
-
10杨明海,鹿静.我国人才派遣模式创新与三方关系协调管理[J].山东经济,2011,27(4):59-63.
-
1何旺兵,王缓.劳务派遣: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J].商场现代化,2008(20):291-291. 被引量:4
-
2资料[J].就业与保障,2004,0(8):12-12.
-
3本刊编辑部.劳务派遣工的试用期由谁约定[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2(5):42-42.
-
4曹健,陈祺,沈兵.上海劳务派遣用工现状分析与规范管理研究[J].上海经济,2014(12):60-63.
-
5吴铎思.派遣工:渴望“家的感觉”[J].山东劳动保障,2009(4):46-47.
-
6肖遥.我国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员工人事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0(09X):110-111.
-
7黄修权.人才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J].改革,2004(4):122-125. 被引量:2
-
8小保.劳动者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公司应按月支付报酬[J].就业与保障,2009(4):7-7.
-
9朱海滔.“人才派遣”的喜忧及完善[J].企业文明,2008(3):73-75. 被引量:1
-
10甘从容.劳务派遣对企业管理的利弊分析及相应措施[J].广东科技,2012,21(23):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