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阳论清史——佛光大学第一届清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6
-
1董浩麟.汴京与宋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3):66-70. 被引量:5
-
2陈鹏鸣.龚自珍与常州学派[J].江汉论坛,1996(11):60-63. 被引量:6
-
3《河北学刊》入选“2004年CSSCI来源期刊”[J].河北学刊,2004,24(4):208-208. 被引量:3
-
4《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总目录[J].社会科学战线,2004(6):275-282. 被引量:4
-
5姜涛.晚清史研究向何处去?[J].清史研究,2002(2):1-8. 被引量:4
-
6本刊启事[J].求索,2005(1):82-82. 被引量:2
-
7李大龙.西汉王朝藩属体制的建立和维系[J].学习与探索,2005(3):126-133. 被引量:14
-
8张小也.社会冲突中的官、民与法——以“钟九闹漕”事件为中心[J].江汉论坛,2006(4):103-106. 被引量:15
-
9《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总目录[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4):145-146. 被引量:4
-
10吴琦,肖丽红.清代漕粮征派中的官府、绅衿、民众及其利益纠葛——以清代抗粮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2):48-5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22
-
1张宏年.清代藩属观念的变化与中国疆土的变迁[J].清史研究,2006(4):17-27. 被引量:9
-
2张云.舅甥关系、贡赐关系、宗藩关系及“供施关系”——历代中原王朝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形态与实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17(1):6-17. 被引量:8
-
3李大龙.关于藩属体制的几个理论问题——对中国古代疆域理论发展的理论阐释[J].学习与探索,2007(4):223-231. 被引量:12
-
4马晓丽.《汉唐藩属体制研究》评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119-120.
-
5杜芝明,黎小龙.“极边”、“次边”与宋朝边疆思想探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20(2):33-40. 被引量:15
-
6肖丽红.从官诬闹漕案看清代地方官漕政理念与地方社会治理——以陆名扬闹漕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0(5):5-15. 被引量:7
-
7赵思渊.从“包漕”到“告漕”--道光初年“漕弊”整顿进程中苏松士绅力量的演化[J].清史研究,2011(3):77-87. 被引量:6
-
8李晓斌,段红云,王燕.缅甸崩龙族历史发展特点及其历史建构[J].思想战线,2012,38(5):23-27. 被引量:5
-
9胡梦飞.近十年来国内明清运河及漕运史研究综述(2003-2012)[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3-80. 被引量:7
-
10李元晖,李大龙.是“藩属体系”还是“朝贡体系”?——以唐王朝为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24(2):11-17. 被引量:13
-
1敦冰河.努尔哈赤祖居地考──兼与陈捷先先生商榷[J].满族研究,1996(4):12-21. 被引量:3
-
2林淑屏.他为血液学研究拼搏一生——怀念陈捷先教授[J].炎黄纵横,2009(10):59-60.
-
3仓修良.一部全面反映台湾方志发展的学术专著——读台湾学者陈捷先《清代台湾方志研究》[J].中国地方志,1997(3):69-77. 被引量:1
-
4谢纯万.范文澜译《沁园春》[J].今日中学生(下旬)(初三),2006(1):36-36.
-
5蔡德金.关于抗战时期汪精卫与汪伪政权的几个问题之我见[J].抗日战争研究,1999(1):4-12. 被引量:4
-
6本刊记者.契丹考古学术会议纪要[J].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1):1-5.
-
7宋烨.近三十年汉代梁国文化研究综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134-140. 被引量:1
-
8何志国.摇钱树研究述评[J].四川文物,2009(4):62-67. 被引量:6
-
9武.呼格吉勒图.第35次国际阿尔泰学会会议简况[J].蒙古学信息,1995(4):52-54.
-
10林邦存.湖北省召开新石器时代考古专题学术讨论会[J].江汉考古,1991(2):1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