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江泽民的科技思想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江泽民的科技思想具有时代性与历史性、继承与创新、微观论述与宏观把握相统一的特点 ,主要围绕科技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技战略、科技创新、科技人才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刻而系统的论述 ,因而对于我国当代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
胡长生
机构地区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22,共4页
Truth Seeking
关键词
江泽民
科技思想
科教兴国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人才
分类号
G322.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02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3]江泽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N].人民日报,2002-05-29.
2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
3
科技部.(2001-2010)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N].科技日报,2002-08-15.
4
路甬祥.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8):1-7.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502
1
孙继军.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6(5):107-110.
被引量:1
2
张道全.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50-53.
被引量:2
3
蔡玉彬.
理论创新的历史丰碑——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J]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1):59-64.
4
杨绍安,高青兰.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5-58.
被引量:1
5
党明德.
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5):7-16.
6
陈万松,何毅.
一脉相承 发展创新——试析中国共产党三大理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4):5-12.
7
易本钰.
江泽民的社会发展理论[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1):4-7.
8
傅广宛.
论反腐败过程中的系统方法[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3):5-8.
被引量:1
9
易同民.
正确坚持新闻指导性原则[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74-77.
10
王文锋.
道德建设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82-8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2
1
张坚.
江泽民科技思想[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4):8-10.
被引量:2
2
余发良.
简析江泽民科技思想的特点[J]
.学习月刊,2007(8):19-20.
被引量:1
3
吕书正.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论江泽民科技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5):78-84.
被引量:1
4
徐金城.
江泽民科技思想探析[J]
.学海,2004(6):8-11.
被引量:1
5
胡长生.
论科学发展与科学发展观[J]
.求实,2005(4):41-44.
被引量:6
6
景国际.
试论江泽民、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有机联系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之一[J]
.甘肃农业,2006(2):185-185.
被引量:1
7
杨波.
论江泽民的科技思想[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14-15.
被引量:1
8
肖浩.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江泽民科学思想的时代价值[J]
.邢台学院学报,2007,22(3):19-20.
被引量: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0
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引证文献
3
1
胡长生.
论科学发展与科学发展观[J]
.求实,2005(4):41-44.
被引量:6
2
胡长生.
论科技发展的环境伦理维度[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39-41.
被引量:4
3
尉英.
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综述[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9(10):71-7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胡长生.
论科技发展的环境伦理维度[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39-41.
被引量:4
2
胡长生.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主体际关系——在和谐社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
.求实,2005(11):33-36.
被引量:3
3
孙燕.
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6(35):179-180.
被引量:2
4
胡长生.
科技发展外部不经济的成因及其纠偏[J]
.广西社会科学,2007(1):27-30.
5
常慧,杨健.
科技进步与发展观变革的法律管理环境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07,28(3):2-6.
被引量:1
6
胡长生.
论科技发展负面影响的成因及其解决思路[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51-53.
被引量:2
7
杨华.
科技发展的整体论思想与生态法纬度[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7,22(2):117-121.
8
王淑娥.
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4):83-84.
被引量:4
1
孟天真.
环境法制建设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山东企业管理,2005(1):41-41.
2
谢晓剑.
科技战略的法律保障[J]
.徽州社会科学,2001(1):34-36.
3
周放.
美国的反恐科技战略[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18(1):23-24.
4
廖新.
中共第三代:决策中国的战略实践[J]
.决策与信息,2002(12):3-6.
5
杨子海.
实施“形象工程” 抓好学校党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5):33-34.
6
崔莹,刘宏.
在曲折中壮大成熟的民族救星──中国共产党80周年巡礼(七)[J]
.党史纵横,2001(7):13-15.
7
周放.
美国的反恐科技战略[J]
.科技广场,2003(5):30-31.
8
贾莉丽.
企业团组织如何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作用[J]
.大庆社会科学,2002(S1).
9
林龙飞.
试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J]
.青年研究,1990(10):25-29.
10
苏多杰.
建国以来党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启示[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F07):89-93.
被引量:2
求实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