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比较意象诗学
被引量:
5
Comparative Poetics of Imag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是 :意象的渊源与形成 ,超越时空的意象差异 ,意象的组合和形式 ,以及意象作为文艺作品生命的细胞 ,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
刘介民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比较
意象
诗学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17
共引文献
116
1
熊娜,卢涛,顾若愚,许文婷.
从机能代偿到人类增强:DIA获奖作品中残障设计理念的迭代与演变[J]
.装饰,2023(12):58-69.
被引量:1
2
范正妍,杨婧.
联觉效应下音乐感知与磁流体形态设计通感要素研究[J]
.包装工程,2023,44(S01):9-14.
被引量:1
3
杨景春.
中国古代诗味理论的审美言说[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61-66.
4
陈庆汉,1雷玉梅.
试论比喻型通感格[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6-18.
5
叶华.
以景结情与绝句的神味[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4(1):81-86.
6
高凤霞.
用概念隐喻理论阐释英汉通感现象[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171-172.
被引量:3
7
汪少华,徐健.
通感与概念隐喻[J]
.外语学刊,2002(3):91-94.
被引量:59
8
陈庆汉.
试论通感与比喻的兼用现象[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83-85.
被引量:1
9
徐莲.
通感式词义引申的规律及其扩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5):14-18.
被引量:18
10
顾兆贵.
论艺术消费过程[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67-7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7
1
白劲鹏.
庞德的“地铁车站”:意象主义的终点——兼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6):130-134.
被引量:16
2
杰夫.特威切尔,张子清.
庞德的《华夏集》和意象派诗[J]
.外国文学评论,1992(1):86-91.
被引量:52
3
罗庆春.
寓言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当代形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7(3):146-150.
被引量:18
4
李伟民.
简析意象派诗歌[J]
.当代外国文学,1989,10(4):174-176.
被引量:3
5
罗朗.
意象的中西合奏与变奏——庞德意象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差异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5):69-73.
被引量:10
6
黎志敏.
庞德的“意象”概念辨析与评价[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97-104.
被引量:22
7
唐德斌.
从意象看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7):92-95.
被引量:2
8
汪玉枝,谢丹焰.
中国古典诗歌成就了庞德[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9):103-105.
被引量:1
9
王贵明.
论庞德的翻译观及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意英译[J]
.中国翻译,2005,26(6):20-26.
被引量:70
10
谢艳明.
中英诗歌视觉意象的美学解读[J]
.外国语言文学,2006,23(1):53-5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5
1
朱晓萍,胡晓.
试比较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与《刘彻》中的意象运用[J]
.魅力中国,2009(14):109-109.
2
刘晶辉.
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意象派诗歌的比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9):99-100.
3
唐拥军.
东学西渐视域中的意象主义者及其创意翻译[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89-92.
4
叶俊莉.
阿库乌雾汉语诗歌的现代意象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3):58-61.
5
曹云,彭在钦.
混血文化的探寻与抉择--论《混血时代》的诗学意象[J]
.文教资料,2020(29):11-13.
1
李徽昭.
意象诗学、徐则臣及现代中国小说[J]
.创作与评论,2012(1):43-47.
被引量:4
2
宋学智.
法国超现实主义在我国的影响举要[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4):30-34.
被引量:2
3
李小平.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J]
.中州学刊,2010(1):226-228.
被引量:7
4
粱凌.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受西方诗学的影响[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9):137-137.
5
樊娟.
意象诗学与现代意识的冲撞与协调[J]
.小说评论,2016(4):48-54.
6
郝青云.
元杂剧与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3):109-113.
被引量:1
7
丁春雪,李枝盛,刘瑶.
胡适新诗运动中的意象论[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1):56-56.
8
曹万生.
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意象诗学[J]
.社会科学研究,2006(4):172-178.
9
佟艳华.
跨文化和时代的诗学引入与变异——解析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及现代派诗学间的关系[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5):103-104.
10
刘介民.
论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兼评曹顺庆《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1-6.
被引量:4
学术研究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