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5
-
1刘铁芳.试论教育与生活[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16(4):18-23. 被引量:26
-
2郑航.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及其教育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04(12):10-12. 被引量:33
-
3林存华.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1-5. 被引量:27
-
4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21(6):11-16. 被引量:136
-
5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1(1):17-26. 被引量:83
-
6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7):49-51. 被引量:23
-
7李长吉,秦平.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中国教育学刊,2005(10):39-41. 被引量:60
-
8刘旭东.生活世界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7):37-41. 被引量:35
-
9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25-31. 被引量:94
-
10刘铁芳.教学:一个可能的价值世界——教育的价值关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4):7-11. 被引量:90
-
1戴乃恩,姜勇,戴双翔.论注重“陶冶”的教师——基于文化教育学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5):109-113. 被引量:2
-
2闫晓东.在实践中成长[J].基础教育参考,2004(11):45-45.
-
3陈秀英.给“学困生”留出发展空间[J].文理导航,2011(32):59-59.
-
4罗红芸.品德的生长空间——浅谈实施德育课程的教法和途径[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9):12-12.
-
5田涛.实验教育学与实践教育学之比较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140-142. 被引量:1
-
6苏建华.探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1):93-93. 被引量:1
-
7王延.校际开放 优势互补[J].上海教育,2009(9):61-61.
-
8吴秀丽.价值多元化视域下学校德育的问题与目标[J].文学教育,2014(12):151-151.
-
9杜婕,孟昭.2005消费万花筒[J].中国名牌,2005(12):56-61.
-
10廖兴灿.实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X):188-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