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科学学科发展的聚散共生规律研究——以环境科学体系的建构为例
被引量:
9
Researches on the Regulation of Concurrence of Inte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or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n Moder Sice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科学的学科发展正处于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伴共生的特殊时期 ,“聚”、“散”共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环境科学多学科发展、跨学科交融的具体分析 ,以及相应学科体系建构的宏观考察 ,试图揭示现代科学聚散共生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规律。
作者
李春景
徐飞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24,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学科交叉模式与面向原创的管理>(70271059)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
聚散共生
环境科学
交叉学科
发展规律
分类号
N1 [自然科学总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6
参考文献
3
1
王续琨.
安全科学: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门类[J]
.科学学研究,2002,20(4):367-372.
被引量:14
2
李宽良,于乃秀,徐则民,连会青,李书绅,王志明,郭志明,赵英杰.
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原理与方法[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S1):11-16.
被引量:11
3
杨永福,朱桂龙,海峰.
“交叉科学”与“科学交叉”特征探析[J]
.科学学研究,1997,15(4):5-1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吴维民,林永寿.
试论交叉科学的特点[J]
.社会科学,1986(5):57-60.
被引量:2
2
炎冰,宋子良.
“交叉学科”概念新解[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3(4):51-54.
被引量:33
3
库尔曼.安全科学导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7..
4
刘潜 袁化临 等.钱学森科学思想对创建发展安全科学学科的影响.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究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5-419.
5
罗云 白春华 等.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二十一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共引文献
29
1
王续琨,陈悦.
交叉科学:两大知识板块的交融[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36-41.
被引量:10
2
连会青,武强.
大亚湾废物处置场中工程地球化学屏障的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5):563-568.
被引量:21
3
康厚军,张东,李宽良,谢家理.
地下水析出UO_2的Eh值计算和应用[J]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5,39(5):415-418.
4
王续琨,常东旭.
学科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49-52.
被引量:1
5
傅贵,屈德君,付亮,赵丽丽.
论“安全学科”设立为一级学科的理由[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85-92.
被引量:6
6
张东,康厚军,傅依备.
铀随地下水迁移的地球化学屏障物料选择[J]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40(B09):30-36.
被引量:1
7
张晓云.
辛安泉岩溶地下水中挥发酚实验拟合模型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37(6):664-666.
8
康厚军,张东,李宽良,傅依备.
含锶极低放废物处置的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研究[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6,28(4):225-230.
被引量:8
9
孙华山,吴超,刘潜,吴宗之,杨书宏.
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56-66.
被引量:32
10
王续琨,常东旭.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环境安全学[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2):42-4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6
1
谢昭明,黎学明,刘跃华,陶长元.
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及其动力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z1):252-253.
被引量:2
2
李长生.
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兴起[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3(3):49-50.
被引量:2
3
陈永红.
论环境科学在高校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22-125.
被引量:3
4
刘卫东,潘晓杰,肖瑞龙,颜玉娟,舒夏竺.
草坪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113-119.
被引量:15
5
曹庆仁.
论科学研究与复杂性[J]
.科技导报,2004,22(8):12-14.
被引量:6
6
杨建林,孙明军.
利用引文索引数据挖掘学科交叉信息[J]
.情报学报,2004,23(6):672-676.
被引量:27
7
陈静生.
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1994,9(4):1-7.
被引量:7
8
赵文平,徐国华,吴敏.
学科发展规律与学科建设问题的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5):23-26.
被引量:31
9
聂健飞.
校企共建校外生产实习基地[J]
.机械职业教育,2005(4):37-38.
被引量:2
10
刘仲林,赵晓春.
跨学科研究:科学原创性成果的动力之源——以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成果为例[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6):105-109.
被引量:71
引证文献
9
1
朱玉涛,马建华,陈沛云.
再论环境科学体系[J]
.河南科学,2006,24(1):129-133.
被引量:4
2
黄菊文,乔俊莲,贺文智,李光明,陈玲,王华.
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室科学,2010,13(5):4-6.
被引量:26
3
胡春华,张国友.
关于学科发展研究及撰写学科发展报告的几点思考——发挥全国学会优势,突出中国科协特色,提高学科发展质量[J]
.科协论坛,2010(12):40-42.
4
仝致琦,谷蕾,马建华.
关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2):167-173.
被引量:8
5
薛晓丽,武夷山.
跨学科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
.情报杂志,2014,33(7):122-127.
被引量:25
6
李秀霞,张燕.
环境科学研究进展[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7):13-14.
被引量:2
7
齐云飞,王娇.
园林景观设计中草坪的应用刍议[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3):176-176.
8
李琰,喻佳洁,李幼平.
循证科学:构建突破学科界限的会聚共生体系[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5):505-509.
被引量:14
9
陈小锋,李明.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大综合实验改革初探[J]
.广东化工,2023,50(23):187-188.
二级引证文献
76
1
张梓尧,魏志鹏,杨克虎.
循证社会科学与新文科建设的共同逻辑及发展框架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21(5):60-65.
被引量:7
2
苗婧,姚志友.
世界一流涉农学科高校研究生培养特点及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20(3):88-93.
被引量:2
3
邱少俊,陆枭麟,胡远航.
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河南科学,2010,28(5):612-616.
被引量:4
4
余博,易伟义.
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认识实习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94-97.
被引量:3
5
白润波,刘福胜,朱坤.
大学生认识实习体制改革探究——以山东农业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为例[J]
.高教论坛,2011(9):82-85.
被引量:15
6
邱霓,郑芷青.
地理学实践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149-151.
被引量:3
7
仝致琦,谷蕾,马建华.
关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2):167-173.
被引量:8
8
黄菊文,贺文智,李光明,殷进,徐竟成,盛力,施鼎方.
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2,15(5):84-87.
被引量:2
9
杨丽,麦慕贞,刘海敏,童真,曾幸荣,梁小雅,严玉蓉.
深化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产学研培育模式[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12,41(4):40-44.
10
蔡迎春,郑元勋,黄静卿.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方法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19-22.
被引量:6
1
姚莉萍.
交叉科学自组织演化图景透视——基于环境科学演化发展的考察[J]
.华中人文论丛,2010(2):180-182.
2
杨东平.
我国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建构[J]
.环境保护,2012,40(21):46-48.
3
王鑫.
浅谈安全工程体系的建构[J]
.科技资讯,2010,8(12):56-56.
4
刘坤媛.
文学,面对科学的沉思——卡森《寂静的春天》对现代科学发展的警示[J]
.中国科技纵横,2011(4):266-267.
5
巫肖芬.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法律分析[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2):100-103.
被引量:3
6
王青云.
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概述[J]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4):9-12.
被引量:4
7
保毓书.
浅谈安全科学与预防医学[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1,1(1):28-28.
8
周菡潇.
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法律体系的建构[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34(11):24-27.
被引量:2
9
徐德蜀.
科学、文化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拓展[J]
.科学学研究,1998,16(3):26-34.
被引量:16
10
李伯勇.
安全科学一定会在中国发展起来(代发刊词)[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1,1(1):1-2.
被引量:1
科技导报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