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综合系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来源不同的10对玉米自交系与综合系以及它们测交种的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玉米综合系农艺性状有改善的趋势,自身产量高于自交系,两者之间的配合力没有显著差异。为玉米生产上要求的“双高”杂交种(杂交种、制种产量均高),提出新的育种途径。
作者
张会南
左晓龙
童有才
龙正容
机构地区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241-243,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安徽省农科院青年科研基金
关键词
玉米
综合系
配合力
杂交育种
分类号
S513.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3
1
王成业,王友华,赵素琴,张海申,许波.
高淀粉玉米郑单18播期试验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20-621.
被引量:4
2
施明志.
高淀粉玉米自交系选育与实践[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31(B12):93-94.
被引量:1
3
王建雄,韩美善,杨书成,王候怀.
晋西北高寒区玉米推广种展示及分区应用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1):38-40.
被引量:3
4
田齐建.
高淀粉玉米的研究现状及品种选育[J]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4):32-35.
被引量:21
5
马沛卿,王晓玲,王志,曹如槐.
山西省玉米新品种(系)抗病性鉴定与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1997,25(1):70-73.
被引量:10
6
盖儒学,刘家云,闫加利,马英杰,林红,潘丽艳.
玉米自交系黄早4、Mo17改良系配合力及其与改良杂交种遗传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7,5(2):42-46.
被引量:11
7
王黄英,郭还威,王宏伟.
用高稳系数法评价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
.山西农业科学,1997,25(3):17-18.
被引量:9
8
颜勇刚,任纬.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34-11438.
被引量:8
9
赵铁锁.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评比展示初报[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4):17-19.
被引量:3
10
王俊,刘正,李雪燕.
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25-792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刘念山,张智勇.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9(1):31-34.
被引量:5
2
王瑞莲,闫文芝,李成,王富贵,韩凤英,曹巨峰,许有刚.
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巴单29的选育[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4):106-10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守渠,段运平,王贵彩,郭峰,撖晓东.
特早熟玉米自交系农艺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其改良[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41-1145.
被引量:7
2
于维忠,刘述和,赵明.
丰产型糯质玉米杂交种烟丰糯4号选育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43-43.
被引量:1
3
韩凤英,王富贵,王瑞莲,韩杰,许有光,康宏彪,乔玉明,巴格那.
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巴单998的选育[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1(6):95-96.
被引量:1
4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王敏,王瑞,孙万荣.
几个高油与普通玉米自交系子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50-53.
被引量:3
5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王敏,王瑞,孙万荣.
几个早熟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2):148-151.
被引量:4
6
石海春,粟佳美,赵长云,汪燕,余学杰,柯永培.
玉米核不育突变体K305ms主要性状配合力及产量杂种优势研究[J]
.核农学报,2016,30(4):621-628.
被引量:5
7
蒙成,吴雅芳.
早熟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3):424-430.
被引量:9
1
Cast.,JS,向平.
用于鉴定优良玉米系的测交种的相对表现[J]
.国外作物育种,1999,18(2):40-46.
2
杜长恒,范家骅,刘俊秀,曾启明.
小麦熟期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及育种途径的探讨[J]
.北京农业科学,1991,9(4):1-5.
被引量:7
3
汤国民,龙丽平,王志范.
玉米早熟性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及育种途径的探讨[J]
.山东农业科学,1992,24(5):23-25.
被引量:2
4
李艳萍.
水稻高产育种途径[J]
.天津农业科学,2000,6(4):53-53.
5
何钟碧,刘昌明.
玉米高产优质育种途径的探索[J]
.绵阳农专学报,1991,8(2):27-30.
6
杜维广,刘丽君.
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思考[J]
.大豆通报,2006(5):7-8.
被引量:3
7
彭懿紫,叶创生.
水稻育种现状的评价与方向[J]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329-333.
被引量:1
8
黄群策.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的探索[J]
.科学中国人,2000(8):44-45.
被引量:5
9
程显伟.
大豆品质育种途径[J]
.作物研究,1993,7(3):46-48.
10
贾恩吉,何文安,刘立君,陈学求.
新引(育)高粱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18(3):13-18.
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