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淮北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淮北小麦纹枯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探索了纹枯病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
程贺
杨光
高淑英
刘爱兰
机构地区
濉溪县植保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
分类号
S435.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8
1
李华荣,林桂芸,吴帮承,江浪,颜思齐.
小麦纹枯病病情消长与气象因子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8(3):59-63.
被引量:3
2
王裕中,吴志凤,史建荣,陈怀谷,邵伯坤.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2):109-114.
被引量:39
3
赵桂东,刘荆.
小麦根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山西小麦通讯,1994(3):34-36.
被引量:1
4
贾廷祥,吴桂本,刘传德.
我国小麦根腐性病害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3):41-48.
被引量:44
5
檀根甲,丁克坚,季伯衡.
中稻纹枯病为害损失的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6,23(2):102-106.
被引量:6
6
陈永萱等(译).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68-260.
7
陈永萱(译),植物病理学,1997年,168页
8
赵桂东,山西小麦通讯,1994年,5期,34页
9
李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15卷,3期,247页
10
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静,王晓军,楼辰军,张凤.
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150-1153.
被引量:86
引证文献
5
1
武玉臻.
菌药混合拌种防治小麦多种病害的研究初报[J]
.种子,1996,15(6):55-56.
2
王祥胜,胡本明,唐兴龙,王同岁,陈多勇.
小麦叶鞘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26(4):452-456.
被引量:1
3
武玉臻,武德兰,彭先兰.
三唑酮与增产菌混合拌种防治小麦病害简报[J]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S2):74-75.
被引量:1
4
周雷.
沿淮淮北地区不同播期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0):123-124.
5
于晓丽,王英姿,张伟,栾炳辉,石洁.
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7,49(10):88-9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波,朱育菁,周涵韬,张赛群,谢关林,张绍升.
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B08):47-58.
被引量:31
2
武德兰,吴媛媛,朱德慧,周同新.
淮北地区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6):21-23.
被引量:5
1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71-77.
被引量:20
2
张文凯.
安徽淮北小麦黄苗死苗现象与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的关系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53-54.
被引量:6
3
张东志,董成,陈若礼.
淮北小麦灌浆过程和与外界条件的关系[J]
.农业科技通讯,2013(7):204-205.
被引量:1
4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3):395-402.
被引量:8
5
李金才,魏凤珍,张文静,李德福.
沿淮淮北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533-534.
被引量:3
6
周兴根,杨四军,王来花,钮福祥.
淮北小麦的群体指标及调控技术——Ⅲ.小麦群体的调控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1991,19(6):5-7.
被引量:1
7
桂雪霞,刘加法.
淮北小麦保优低耗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2002(10):16-16.
8
周兴根,王来花.
淮北小麦的群体指标及调控技术 Ⅱ.小麦群体的形态指标[J]
.江苏农业科学,1991,19(5):9-11.
被引量:2
9
姚殿立.
控失型复合肥在淮北小麦上的施用效果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
被引量:3
10
安徽省小麦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课题组.
淮北小麦亩产300—400公斤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89,17(4):49-61.
安徽农业科学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