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的必然是隐喻的
被引量:
3
Philosophical Necessity Is Metaphorica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里达依据哲学文本中存在大量隐喻的既成事实 ,提出“隐喻是哲学的近邻”的著名论断。这对于开拓人们对隐喻的文化内涵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但其论证却是不充分的。隐喻并非一种独立的语言形态 ,它是所有语言形态中的“共有因子”,它以有限对无限的指涉、以确定对不确定的多向度暗示以及显现本真存在的独特功能 ,超越了普通语言表达哲学的局限性 ,于是隐喻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
赵维森
机构地区
延安大学文学院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94-98,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隐喻
哲学
德里达
人文关怀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奥)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著,贺绍甲.逻辑哲学论[M]商务印书馆,1996.
2
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编,金岳霖.金岳霖学术论文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
[意]维柯(Vico,G·0 著,朱光潜.新科学[M]商务印书馆,1989.
4
[美]梯利 著,葛力.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79.
5
[德]黑格尔(G·W·F·Hegel) 著,贺麟,王太庆.哲学史讲演录[M]商务印书馆,1978.
6
[美]F·梯利 著,葛力.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75.
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吴寿彭.形而上学[M]商务印书馆,1959.
同被引文献
19
1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4):7-15.
被引量:514
2
胡壮麟.
语言·认知·隐喻[J]
.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346
3
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14-22.
被引量:278
4
汪堂家.
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J]
.哲学研究,2004(9):71-77.
被引量:38
5
曹天予,曹南燕,范岱年.
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J]
.哲学研究,2000(2):11-19.
被引量:28
6
杨秀杰.
隐喻及其分类新论[J]
.外语学刊,2005(3):41-45.
被引量:36
7
刘宇红.
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J]
.外国语,2005,28(3):29-36.
被引量:39
8
赵维森.
隐喻不能解构哲学与文学的二元对立[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86-89.
被引量:2
9
李小红.
体验哲学对抽象概念“词语”的解释[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379-383.
被引量:3
10
王松鹤.
隐喻研究的划时代标志——莱考夫和约翰逊[J]
.外语学刊,2006(3):109-11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邵严毅.
哲学与隐喻的不解之缘[J]
.社会科学家,2008(4):154-156.
被引量:3
2
明宏.
语言哲学视野下的认知隐喻探讨[J]
.文教资料,2009(31):34-36.
被引量:1
3
李爽.
“返本开新”的多维分析应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体透视隐喻与思维的不可分割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6):78-80.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吴建清.
隐喻边界的延伸[J]
.外语学刊,2014(1):42-46.
被引量:4
2
朱林方.
叙事、情境与隐喻——《理想国》开篇的写法与读法[J]
.文艺理论研究,2015(6):142-148.
被引量:1
3
陆琳.
浅谈《大唐西域记》中的隐喻[J]
.文教资料,2018(33):21-22.
4
范建刚,崔维维.
短视频传播“无名者”榜样情感动员逻辑研究[J]
.未来传播,2022,29(1):76-84.
被引量:2
1
穆纪光.
异化与人的解放[J]
.社会科学(甘肃),1981(3):40-44.
被引量:2
2
杨志坚,张彦伟.
论不断超越的哲学功能[J]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2):302-303.
3
秦莹.
哲学对创新思维的独特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6):23-26.
4
边家珍.
《庄子》“卮言”考论[J]
.文史哲,2002(3):94-97.
被引量:9
5
杜亨庆,伟伦.
让人快乐的三句话[J]
.建筑工人,2009,30(3):53-53.
6
姜葵.
论《大学》的文化精神与当代意义[J]
.考试周刊,2008(48):195-196.
7
高曙东,卢生芹.
试论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58-61.
被引量:5
8
王娟.
再谈负判断——从思维形态和语言形态的辨证关系中解读负判断[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178-179.
9
杨国荣.
后形上学时代的形上学[J]
.思想与文化,2004(1):141-166.
10
肖虹.
发挥宗教在危机救助中的独特功能——汶川、玉树地震引发的思考[J]
.中国宗教,2011(2):64-67.
被引量:2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