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苦涩记忆中的“文革文学”:文学史意义与审美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学术界就"文革文学"的文学性问题重新展开讨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和重构文学史意义的理论命题.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编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几乎都把"文革文学"加以人为的剔除或简单的省略,好象那十几年里的中国文学不仅是一个历史磨难的偶然中断,而且还是一种反现代性的文学存在.
作者
宋剑华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3期40-44,共5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关键词
文革文学
文学史
审美价值
学术价值
创作题材
政治理想主义
审美趣味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伯牛.
直面文革文学[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1-2.
被引量:3
2
宋剑华.
变体与整合:论民间英雄传奇的现代文学演绎形式[J]
.文学评论,2002(6):39-49.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陈思和.
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J]
.上海文学,1994,0(1):68-80.
被引量:245
2
[3][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A]..《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中)[C].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19-1016页.
4
苏雪林.《沈从文论》.邵华荃编.《沈从文研究资料》(上),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5
梁羽生.《金庸梁羽生合论》,转引自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陈平原小说史论集》(中)第1039、1040、1052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版.
6
《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一)第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7
王一川.《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引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
陈山.《中国武侠史》第73页,上海三联书店,1980年版.
9
艾思奇.《旧形式动用的基本原则》,《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第598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共引文献
18
1
李霞.
新英雄传奇对十七年革命英雄传奇的借鉴与突破[J]
.作家,2010(14):12-13.
2
李尚徽.
简析说唐系列小说中的英雄模式[J]
.作家,2008,0(6):144-145.
3
陈国和.
复仇:从“快意恩仇”到“御敌雪恨”——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与武侠小说之关系[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430-433.
被引量:1
4
赵启鹏.
乱世背景与长者引路——论中国当代文学的两类英雄叙事模式[J]
.理论学刊,2006(2):122-124.
被引量:3
5
肖治华.
“文革文学”研究述评[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3):5-9.
被引量:1
6
赵启鹏.
论中国当代文学两类英雄叙事中的“极限情境”模式[J]
.东岳论丛,2006,27(4):105-109.
7
董建辉.
新时期文革主流文学研究述略[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4):420-424.
被引量:1
8
陈国和.
侠客:从“草莽英雄”到“革命英雄”——政治语境下的武侠文化流变[J]
.湖北社会科学,2006(5):122-124.
被引量:5
9
戴莉.
新英雄传奇研究综述[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29-33.
被引量:2
10
吴正锋.
湖南现代文学研究三十年[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55-62.
同被引文献
86
1
武善增.
“文革”主流文学的现代性根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75-79.
被引量:1
2
王尧.
思想历程的转换与主流话语的生产──关于“文革文学”的一个侧面研究[J]
.当代作家评论,2001(4):19-27.
被引量:5
3
李杨.
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性──从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谈起[J]
.文学评论,2000(3):52-62.
被引量:73
4
汪海波.
历史体验、现实断裂和艺术超越——长于“文革”的诗人生存及创作论阙[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52-56.
被引量:1
5
胡星亮.
论“文革”戏剧观念与外来影响[J]
.文艺争鸣,2004(4):52-58.
被引量:2
6
高有鹏.
关于“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2):30-33.
被引量:6
7
王尧.
“文革”主流文艺思想的构成与运作──“文革文学”研究之一[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0-66.
被引量:8
8
王尧.
关于“文革文学”的释义与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1999(5):57-64.
被引量:14
9
孙兰.
艺术品格与艺术功能的消退——再评十年“文革”文学的审美价值体系[J]
.文艺评论,1999(2):29-36.
被引量:2
10
姚楠.
“文化大革命”时期小说的创作队伍[J]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15(4):58-6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李伟.
国内“文革文学”研究十年综述[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71-73.
2
王海娟.
近十年来关于文革文学的研究综述[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10-13.
3
王秀峰.
海峡两岸文革题材文学辨析[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3):74-77.
被引量:1
4
佟迅,王廷信.
“文革”期间“样板戏”传播的“共振效应”[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3):55-6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祖群.
“伤痕”的两种书写: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J]
.电影评介,2014(12):1-6.
被引量:1
1
蒋敏.
政治理想主义的艺术抒写——论“荷花淀”系列的战争场面描写[J]
.作家,2009,0(20):16-17.
2
杨春时.
从道德理想主义到政治理想主义[J]
.粤海风,2008(2):11-14.
被引量:4
3
宋剑华.
存在与虚无:论新时期文学对政治理想主义的艺术解构[J]
.贵州社会科学,2002(3):58-62.
被引量:2
4
王佳慧.
苦涩的历史 动人的真情——谈话剧《大江在这拐了一个弯儿》[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5-46.
5
宋剑华.
光荣与梦想——论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浪漫主义的表现特征[J]
.中州学刊,2002(2):76-84.
被引量:2
6
邢植朝.
论主流价值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J]
.新东方,2001,10(4):42-48.
7
袁晚晴.
韩国复仇电影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4):6-12.
被引量:1
8
宋剑华.
论《讲话》与解放区文学的思想规范运动[J]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18-24.
理论与创作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