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混合制刑诉模式的两大症结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研究表明,刑事诉讼模式与社会形态紧密相关。大致可分为奴隶社会的弹劾制,封建社会的纠问制,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职权制和对抗制,以及全球化下的混合制。以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刑事诉讼的模式采取不少大陆法国家的做法,与时俱进,开始由职权制向混合制转变。
作者
陆炯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法学院
出处
《财经政法资讯》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Information of Economics and Law
关键词
混合制刑事诉讼模式
社会形态
刑事诉讼法
中国
律师
证据
检察官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6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汪建成,孙长永,樊学勇,孙远,汤维建,章志远.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J]
.中国法学,2003(1):187-190.
被引量:6
2
卞建林,韩旭.
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J]
.法学论坛,2002,17(3):98-106.
被引量:17
3
陈光中.
辩护人的诉讼地位与证据开示[J]
.中国律师,2002(2):30-30.
被引量:9
4
卞建林,郭志媛.
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J]
.中国法学,2001(2):167-176.
被引量:86
5
陈光中,陈海光,魏晓娜.
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J]
.中国法学,2001(1):37-52.
被引量:205
6
孙长永.
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与证据开示[J]
.法律科学,2000,18(4):83-95.
被引量:85
7
陈光中,陈海光.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0(1):2-5.
被引量:11
8
孙长永.
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
.现代法学,1999,21(4):93-97.
被引量:175
9
李生斌.试论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定位及其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10
陈瑞华.
论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J]
.法商研究,1998,16(2):23-29.
被引量:104
二级参考文献
86
1
陈瑞华.
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最新发展[J]
.中外法学,1998,10(6):93-99.
被引量:59
2
尹伊君.
检法冲突与司法制度改革[J]
.中外法学,1997,9(4):37-48.
被引量:14
3
陈瑞华.
二十世纪中国之刑事诉讼法学[J]
.中外法学,1997,9(6):1-23.
被引量:18
4
赵钢,刘海峰.
试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90-96.
被引量:55
5
王利民.
论刑事举证责任[J]
.中外法学,1992,4(2):28-31.
被引量:5
6
周密.
德国刑事法律制度的新变化[J]
.中外法学,1996,8(3):79-80.
被引量:7
7
曾斯孔.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J]
.中国法学,1990(3):92-98.
被引量:4
8
刘季幸.
试论刑事被告的相对举证责任[J]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7(2):50-54.
被引量:2
9
蔡墩铭.
刑事证明与举证[J]
.法学家,1996(5):62-64.
被引量:17
10
在京部分教授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若干建议[J]
.政法论坛,1996,14(6):32-41.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661
1
姜丹.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额“综合认定”的理论审视和完善进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6):54-69.
被引量:1
2
谢澍.
从“认识论”到“认知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之科学化走向[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146-168.
被引量:22
3
李学军,贺娇.
推定在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证明中的适用与规制完善[J]
.法学论坛,2024,39(2):119-130.
被引量:2
4
周洪波,熊晓彪.
疑罪从无及其在刑事辩护中的有效运用[J]
.师大法学,2020(2):85-102.
5
向燕.
论刑事综合型证明模式及其对印证模式的超越[J]
.法学研究,2021(1):103-121.
被引量:51
6
陈海平.
论批捕权转隶法院[J]
.河北法学,2021,39(6):180-200.
被引量:7
7
丁春燕.
区块链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分析——以农业保险欺诈刑事诉讼切入[J]
.法学杂志,2021(5):78-87.
被引量:5
8
王由海.
“政府信息不存在”案件中的举证困境与规则重塑[J]
.证据科学,2021(2):208-221.
9
陈子奇.
论认罪认罚案件证据开示的两种逻辑[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0(4):167-181.
被引量:6
10
向燕.
刑事客观证明的理论澄清与实现路径[J]
.当代法学,2022,36(3):113-126.
被引量:11
1
王淼.
对抗制与职权制的区别探究[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0(12):54-54.
2
王鲁豫.
法官是什么——对法官的性质、功能的反思[J]
.理论观察,2009(5):84-85.
3
管兵,夏瑛.
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选择及治理效果:项目制、单位制、混合制[J]
.行政科学论坛,2017,0(2):24-24.
4
约洛维茨,汤维建.
民事诉讼中的对抗制模式和职权制模式[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3):124-132.
被引量:4
5
彭兴庭.
“弹劾制”的宪政意义[J]
.江淮法治,2004(6):28-28.
6
胡映雪.
英美两国弹劾制度之比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9):140-141.
7
高国舫.
党政干部弹劾制研究[J]
.理论学刊,2005(7):13-16.
8
蔡雅奇.
论我国现行刑法应增设单位累犯[J]
.法制与社会,2008(2).
9
赵信会.
人民陪审制的改革与完善——谈“混合制”人民陪审模式的建立[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7(6):88-94.
被引量:2
10
马建设.
论实施国际条约的理想方式——混合制[J]
.才智,2011,0(2):175-175.
财经政法资讯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