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方文物》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同被引文献22
-
1张亚杰.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命名的美学原则初探[J].文物春秋,1997(3):59-61. 被引量:1
-
2周诗若.“黔灵八景”寻踪[J].贵阳文史,2002(2):86-87. 被引量:2
-
3王兴.磁州窑与潇湘八景[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3):13-14. 被引量:1
-
4刘金柱,赵丽君.保定周边“八景”现象考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70-72. 被引量:3
-
5何林福.论中国地方八景的起源、发展和旅游文化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2):56-60. 被引量:36
-
6付小红.明清时期江西家族“小八景”的初步研究[J].南方文物,2005(2):43-47. 被引量:5
-
7张廷银.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5(5):146-150. 被引量:19
-
8赵夏.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规划师,2006,22(12):89-91. 被引量:51
-
9常江.数字合称辞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
10杨志忠.山西古代州县八景.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二级引证文献31
-
1梁湘萍,许新立.文化元素在我国旅游景区中的应用研究——以江门市鹤山昆仑山为例[J].热带地理,2011,31(4):433-438. 被引量:1
-
2张丹丹,赵志芳.旅游名胜誉称的艺术谈[J].北方文学(下),2012(1):213-213.
-
3任唤麟.八景文化的旅游学分析[J].旅游学刊,2012,27(7):35-40. 被引量:25
-
4智伟静,吴玫,杨斯杨,斯高阳,王欣.杭州“八景”文化景观及对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J].中国城市林业,2013,11(2):58-60. 被引量:8
-
5何小芊,龚胜生.中国古代温泉旅游景观及其现代启示[J].热带地理,2013,33(6):766-771. 被引量:2
-
6滕兰花.百越古道文化品牌建设刍议——以“田东八景”评选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4,27(2):109-113. 被引量:1
-
7苏醒,张捷,张宏磊,钟士恩,陈星,李宜聪,李茹.历史文化名城名胜组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金陵四十八景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5):171-176. 被引量:13
-
8任唤麟.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4,29(10):116-128. 被引量:11
-
9许源,侯国林,周年兴,王芳,关健.基于诗词视角的地理认知特征及机制研究——以庐山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5):111-115. 被引量:13
-
10高荣荣,贾文毓.台湾省历代八景对生态旅游开发的启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5):16-18.
-
1曹兆奇.浅谈饶河二轮志书编纂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3(18):15-16.
-
2柳成栋.原始森林的植树者,乡邦文化的著书人——《饶河百年拾记》代序[J].黑龙江史志,2010(16):22-26.
-
3金香爱,曹兆奇.饶河朝鲜族发展纪实[J].黑龙江史志,2012(4):36-36.
-
4王建革.太湖形成与《汉书·地理志》三江[J].历史地理,2014(1):44-55. 被引量:3
-
5宋嘉骐,曹兆奇.饶河抗联七军花砬子密营地考[J].黑龙江史志,2016(2):41-42.
-
6刘玉堂.楚文化发展历程考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4(4):34-41.
-
7赵刚.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几件玉器[J].北方文物,2008(1):39-39.
-
8刘日才.荧屏夕阳红[J].老友,2010(9):25-25.
-
9李子华.瓦屑坝——明代江南最大的移民集散地[J].南方文物,2011(4):179-180.
-
10刘翔.上古彭蠡水域民族关系初论[J].东南文化,1993(5):126-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