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3期21-23,共3页
Journal of Changshu College
同被引文献28
-
1钱仲联.南社吟坛点将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0(1):45-53. 被引量:17
-
2程千帆,周勋初,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三论[J].文献,1990(1):83-96. 被引量:5
-
3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
4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
5钱仲联.《梦苕庵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422、422、422、422页.
-
6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
7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
-
8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23页.
-
9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51 页.
-
10刘向:《说苑校证》,向宗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
1马亚中.我的老师钱仲联[J].苏州杂志,2004,0(2):25-28.
-
2胡如虹.“以意逆志”辨[J].创作与评论,1998,0(6):57-59. 被引量:2
-
3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球华人“金中杯”征联大赛结果[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11(7):58-58.
-
4马亚中.钱仲联先生对学术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贡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1):59-60.
-
5朱寰.纪念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23-25.
-
6吕玉铭.关于“河西文学”概念的界定[J].河西学院学报,2015,31(1):34-39.
-
7文安忠,张新.东风化雨 润物无声──记某分部政治部主任韩树君[J].军事记者,1999,0(6):41-41.
-
8张筱南,程翔章.钱仲联与近代诗歌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24-26.
-
9张成起.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纪行[J].报告文学,2007,6(5):76-89.
-
10梅涛.存在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萨特和“波德莱尔”[J].法国研究,1986(4):1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