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及其预防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际特点出发,探讨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以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和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
作者
翟恩波
机构地区
吉林司法警官学院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年第6期51-53,共3页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
关键词
青少年
违法犯罪
心理特征
预防措施
低龄化
品德教育
法制教育
分类号
D669.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6
1
罗大华,何大民.法制心理学研究与应用[M].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88.87.
2
童长江.犯罪青少年道德认识特点初探[M].群众出版社,1987.438—445.
3
邱国粱.犯罪与司法心理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95-96.
4
[日]森武夫,陈炳薪译.犯罪心理学[M].知识出版社,1982,56-57.
5
[美]玛格丽特·米德 曾胡译.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6
戴宣生.对我国未成年犯罪状况的一点分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1998,(1).
共引文献
15
1
拜荣静.
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心理特征分析[J]
.社科纵横,2006,21(9):82-83.
被引量:2
2
拜荣静.
现阶段毒品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J]
.西部法学评论,2006(2):80-82.
被引量:2
3
马国柱,虎有泽,张玉玲.
黄土高原上的民族家庭研究——以张家川回族家庭为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52-156.
被引量:2
4
王雅洁.
电视文化与儿童教育方式的转变[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2):135-138.
被引量:1
5
晓华,汪政.
略论当前的青年创作及其批评——兼论文学创作中的“80后”现象[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5):56-62.
被引量:6
6
拜荣静.
西部民族地区毒品犯罪的心理结构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05(6):181-184.
被引量:6
7
张景芬.
秦、齐对抗的文化人类学涵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106-112.
被引量:3
8
白芸.
国外学生文化研究的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2):34-37.
9
郭华.
师生关系的社会学探讨[J]
.教育科学,2006,22(3):55-57.
被引量:23
10
何爱霞.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4):114-117.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24
1
刘锦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警务创新发展之道[J]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9,39(2):20-25.
被引量:2
2
怀效锋.
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8(6):1-1.
被引量:2
3
李铁君.
品德不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2):90-93.
被引量:3
4
丛梅.
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及其控制[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16(6):28-33.
被引量:1
5
花兆合,蔡坤,孙黎,吴润和,彭玉文.
汉族ABO血型的皮纹特征分析[J]
.人类学学报,1993,12(4):366-373.
被引量:4
6
张素馨,郑培兵,孔祥荣,董守祥,张善印,李晶,张春之,潘红娜,王道桥.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社会因素综合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4(1):25-27.
被引量:8
7
周芦萍 余长秀.城市家庭问题与青少年违法犯罪[J].青少年导刊,2002,(1).
8
陈道明.
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特质与犯罪心理预防研究[J]
.中国司法,2007(8):31-32.
被引量:7
9
莫红宪.犯罪学概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2003,11:4.
10
孙淑敏.当代美国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J].青年研究,2000,8:48-49.
引证文献
3
1
景璐石,冯军,刘永贵,郭薇.
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心理学思考[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3):279-280.
被引量:4
2
冯春.
犯罪少年心理特征调查与教育建议[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21(4):84-89.
被引量:5
3
李臻,王新建.
“空心村”治安问题研究[J]
.警学研究,2022(4):103-10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张旭,胡泽卿,杨曦,章皎洁,王飞雁,李焱.
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5):336-340.
被引量:12
2
李莉.
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和对策浅析[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46-49.
3
郭星华.
从“他者”到“主体”——一项关于犯罪人自我归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3):118-123.
被引量:10
4
王欢欢,张东明.
归因理论在罪犯改造与心理矫治中的应用初探[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24(6):87-90.
被引量:1
5
周晓琴,李泽爱,李晓驷,刘寰忠,刘丽军,王龙,蔡春岚,钟慧.
犯罪青少年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特征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2):1783-1787.
被引量:4
6
景璐石,李翱伶,张敏,徐涛,吴正君,吴燕,杨曦.
犯罪青少年情绪识别功能和情商的对照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1):50-52.
被引量:5
7
莫丹丹.
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诱因分析及防治对策——以犯罪综合动因论为视角[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5):12-17.
被引量:3
8
王海燕,陈红伟.
关联规则在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5,21(8X):3-4.
9
唐怡,宋依纯.
谈青少年舞动治疗应用——以身体为中心的心理疗愈和转变[J]
.艺术教育,2021(8):56-59.
被引量:4
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改造失足青少年[J]
.学习月刊,2008(20):83-84.
2
孙秋楠.
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J]
.中国法学,1992(6):47-48.
被引量:26
3
周永恒.
基层法院法官合议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1):62-66.
被引量:4
4
刘正专.
做好城市弱势群体的思想工作[J]
.才智,2014,0(27):342-342.
5
吴家胜.
做好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改革发展[J]
.经营管理者,2014(35):382-382.
6
姚晓红,李亮,吴超.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途径研究[J]
.青春岁月,2012(16):125-125.
7
吴向东.
房山区总工会五项措施力推建会工作[J]
.工会博览,2008(9):54-54.
8
张远棣.
江津区院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到“四个明确”[J]
.法律与监督,2011(12):46-46.
9
余华.
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立法建设——以贵州省违法犯罪青少年安置帮教问题为例[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2(4):46-52.
被引量:2
10
潘慧明.
论预期违约制度[J]
.理论探索,2001(4).
被引量:1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