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2,共2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217
-
1陈楠,林宗坚.人口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动力学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4):14-16. 被引量:12
-
2孙雪,杨文香,何佳.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J].地下水,2012,34(2):124-126. 被引量:25
-
3陈立俊,王克强.中国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17-20. 被引量:63
-
4余立新.排除认识障碍加快城镇化进程──与孟立联同志商榷[J].人口研究,1994,18(1):22-25. 被引量:10
-
5张魁伟.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学家,2004(4):9-14. 被引量:43
-
6李诚固,郑文升,王晓芳.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变化趋势研究[J].人文地理,2004,19(4):50-54. 被引量:63
-
7刘耀彬,王启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J].经济地理,2004,24(5):600-603. 被引量:66
-
8朱农,曾昭俊.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4(5):9-18. 被引量:29
-
9陈甬军,陈爱贞.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4(12):52-57. 被引量:40
-
10陈柳钦.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产业结构转移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5(1):10-15.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24
-
1王珀,雷亚萍.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6(5):23-25. 被引量:6
-
2武春友,梁潇,房士吉.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0(S2):389-395. 被引量:16
-
3夏翃.城市化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相关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9(5):85-90. 被引量:11
-
4惠树鹏.甘肃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9(4):95-95. 被引量:1
-
5韩峰,廖进中.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湖南省的实证检验[J].西北人口,2009,30(2):1-6. 被引量:14
-
6张晓棠,宋元梁,荆心.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0(1):50-53. 被引量:7
-
7程艳,施怡雯.浙江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分析[J].浙江学刊,2010(4):205-210. 被引量:9
-
8张翔.兰州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6):105-111. 被引量:4
-
9陈可嘉,臧永生,李成.福建省产业结构演进对城市化的动态影响[J].城市问题,2012(12):58-62. 被引量:11
-
10胡庆浩.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3(3):112-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3
-
1李民梁.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湛江市为例(2001—2017年)[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0(1):54-58. 被引量:2
-
2黄海立.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1(5):108-111. 被引量:18
-
3陈立泰,李金林,叶长华,许丽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2006-2014[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0,39(2):206-222. 被引量:23
-
4赵璐璐,赵予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研究[J].广东经济,2017,0(9X):54-55.
-
5王翔,魏晓莉.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动态协调性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7):90-96.
-
6王德起,刘海楠.河北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28(6):17-21. 被引量:2
-
7饶华春.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进程[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4):42-45. 被引量:18
-
8陈更.以徐州柳泉镇为例浅谈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9,27(11):64-67. 被引量:1
-
9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研究[J].现代商业,2010(2):75-76. 被引量:4
-
10罗长刚,阮震.武汉开发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0(3):131-140. 被引量:3
-
1葛磊,程琪.高新技术产业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4,14(8):61-66. 被引量:4
-
2周红.深化铜陵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J].经济,2013(11):127-128. 被引量:1
-
3袁秀兰.试论流动人口对南充社会经济的影响[J].四川省情,2005(1):40-41.
-
4韩瑞峰,郄夏利.供给侧改革下公司资本制度的完善[J].智富时代,2016,0(8X):83-83.
-
5李向春,孙钰.我国直辖市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效益比较研究[J].天津经济,2016,0(1):36-38. 被引量:2
-
6林伊利,陆剑峰.基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的人力资源外包决策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0(8X):33-34. 被引量:1
-
7党兴华,赵璟.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1):99-102. 被引量:10
-
8邢育红.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东岳论丛,2001,22(1):87-88. 被引量:1
-
9刘立霞.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14. 被引量:7
-
10陈仕涌.我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关联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