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2
出处
《船山学刊》
200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Chuanshan Journal
同被引文献63
-
1格桑益希.藏传佛教“羌姆”面具艺术探秘[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58-63. 被引量:10
-
2詹志和.二元合一: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共相[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49-52. 被引量:1
-
3王向阳.论基督教精神对陈映真创作的规约[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62-65. 被引量:1
-
4孙家广.福克纳作品与基督教文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S2):139-141. 被引量:1
-
5蔡钊 ,李刚 .道教之“悟”对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影响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6):172-180. 被引量:1
-
6李知恕.陈抟美学思想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7-104. 被引量:3
-
7余虹.从全真与禅宗看中国宗教思想的审美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4(4):80-83. 被引量:2
-
8钟海波.敦煌讲唱文学中的道教文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21-24. 被引量:1
-
9朱茂清.浅谈藏传佛教对藏族文学的影响[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3(2):14-16. 被引量:1
-
10冯华.论道教对《聊斋志异》艺术创作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4(2):41-50. 被引量:2
-
1索金梅.德里达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之比较[J].河北学刊,2002,22(6):45-48. 被引量:1
-
2刘艳芬.诗悟与禅悟——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75-79. 被引量:2
-
3石海光.诗禅相通说妙悟[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94-95.
-
4林衡勋.诗审美态度与禅的态度──“诗禅相通”说研究之一[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6,18(4):1-6.
-
5马现诚.试论王昌龄诗歌的禅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4):99-102. 被引量:3
-
6邓程.试论杨万里的创新意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9-103.
-
7邓国军.反对“以禅喻诗”之评析与诗、禅内在机制再探索[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77-81. 被引量:1
-
8李芬兰.读宋诗辨昭君、玉环之宋代际遇[J].皖西学院学报,2015,31(1):89-91.
-
9李瑄.手提无孔锤,击破珊瑚网——禅学思维与袁宏道的诗学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86-97. 被引量:7
-
10李正辉.顾颉刚《诗》学研究考论[J].晋图学刊,2015(6):6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