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8
-
1李太平.可持续发展与道德教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4):83-86. 被引量:4
-
2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3-25. 被引量:71
-
3易高峰.生活德育:走出学校德育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102-104. 被引量:13
-
4陈俐,雷涛.略论德育视角下的个性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71-73. 被引量:15
-
5许克毅,王青梅.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理念[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4):94-97. 被引量:3
-
6凌瑜.面向21世纪的自我管理教育[J].青年探索,1992,(2):10.
-
7粟高燕.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J].教育探索,2003(3):74-76. 被引量:18
-
8张玉成,张富良.加强高校德育载体建设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7):78-7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9
-
1曾巧林.关怀伦理与我国当代学校德育[J].重庆社会科学,2007(4):115-117. 被引量:6
-
2周敏,熊仕勇.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96-99. 被引量:16
-
3施敏锋,徐惠红.和谐校园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45-49. 被引量:1
-
4孙文龙.和谐校园建设视阈下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分析及思考[J].文教资料,2009(15):189-191. 被引量:1
-
5骆朝晖,吕松涛.论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负性化倾向及其矫正[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11):44-46.
-
6姚淑娟,王义民.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私法文化建设[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29(3):53-57. 被引量:1
-
7王丽丽.浅谈班主任工作的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205-206.
-
8刘彩芬.班主任“德能教育”模式下德育工作思路的探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32):192-193.
-
9陈家思,高鉴伟.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2(A04):239-239. 被引量:13
-
1阿计.民主的足迹(之三)历经劫难[J].民主与法制,2004(14):14-17.
-
2罗建华.党员学好党章贵在弄清“为什么学”[J].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6,0(7):8-8.
-
3马德明,张金兵.文明礼仪,打开和谐校园的钥匙[J].党员生活(湖北),2015,0(4):51-51.
-
4于静.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的探究及其启示[J].知识经济,2009(2):150-150.
-
5袁文艺.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往关系[J].求实,2006(4):74-75. 被引量:5
-
6宇文利.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政治价值观的再生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65(1):183-188. 被引量:60
-
7顾艳艳,鲁忠,刘慧娴.法律是最低要求的道德——从“摔倒险”的热卖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16):5-6.
-
8姜玉琴.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高[J].文学教育(中),2012(3):45-46.
-
9刘淑清.教学的第一要务[J].校园英语(教研版),2009(3):1-1.
-
10侯志琨.论榜样的力量[J].青年文学家,2015,0(12Z):180-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