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华夏文化》
2004年第2期22-24,共3页
Chinese Culture
同被引文献31
-
1吴思.县官的角色[J].南风窗,2002(18):42-45. 被引量:1
-
2魏光奇.近代县制问题的历史思考[J].博览群书,2005(10):15-21. 被引量:6
-
3王奇生.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以1927年至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J].历史研究,1999(2):97-115. 被引量:46
-
4沈慧瑛.1921年吴县知事温绍梁被控案档案选[J].民国档案,1997(1):16-22. 被引量:4
-
5时运生.探索县级行政改革的理论依据——“县政学”刍议[J].河北学刊,1987,7(6):11-16. 被引量:4
-
6柏桦.明代知县的关系网[J].史学集刊,1993(3):47-55. 被引量:2
-
7文建辉.民国时期四川省首次县长考选述略[J].文史杂志,2004(6):72-74. 被引量:3
-
8洪英.孙中山先生地方自治思想综述[J].当代法学,2003,17(8):158-160. 被引量:3
-
9决策月报[J].决策咨询(安徽),2001(1):28-28. 被引量:2
-
10唐凌.民国初年广西县知事试验[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1,1(1):48-5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于建嵘.中国县政改革的目标和基本路径[J].甘肃理论学刊,2008(4):5-10. 被引量:10
-
2樊红敏.日常政治分析:县政研究的新进路[J].社会主义研究,2008(4):101-105. 被引量:2
-
3狄金华.中国农村田野研究单位的选择--兼论中国农村研究的分析范式[J].中国农村观察,2009(6):80-91. 被引量:21
-
4王国红,瞿磊.县域治理研究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6):61-65. 被引量:11
-
5于建嵘.中国的县政改革实践:困境与出路[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1):18-25. 被引量:11
-
6张馨元,唐静.县级政府管理改革研究综述[J].管理观察,2012(24):135-136.
-
7王江伟.县域政治稳定的认同性基础——基于重庆市三个区县的实证分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6(3):77-81.
-
8彭云.从“县政改革”到“县域治理”:县域政治研究述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3):44-55. 被引量:8
-
9张金海,朱旭东.中国县域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22(5):67-78. 被引量:3
-
10夏林.就地筹款与利益争夺:民国时期江苏治运亩捐制度的建构与运作(1914—1937)[J].中国农史,2022,41(1):106-116. 被引量:1
-
1刘文艳.略析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长期存在之原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3(5):14-15.
-
2刘庆.冲绳边陲与安倍政权的新一轮斗争[J].环球军事,2015,0(23):66-67.
-
3于法友.中国封建官僚机构膨胀成因简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2):110-113. 被引量:1
-
4张季.民国初年县知事保免制度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3):65-69.
-
5吴利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8):35-35.
-
6本刊记者.高新亭率团访问日本、菲律宾、柬埔寨[J].山东人大工作,2008(5):16-16.
-
7和静钧.日本“钉子户”逼辞县官记[J].廉政瞭望,2009(7):56-57.
-
8杨昂.司法独立:在理念与制度之间——评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1):260-264.
-
9多吉才让.乡镇长要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J].乡镇论坛,2000(11):3-4.
-
10罗尚义.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0,0(3):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