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法官阐明制度理论基础探析 被引量:2

Study on Theoretical Basis of Judge's Expounding System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规定了法官阐明的内容,目前审判实务中大多数的法官对阐明制度还很陌生,并对之存有各种疑惑。笔者从当事人和法官的关系出发探讨法官阐明的理论基础,联系我国实际,具体就阐明和诉讼指挥权,阐明和处分原则、辩论原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希冀能对我国司法实践部门的法律适用有所帮助。 Judge's expounding(Richterliche Aufklrung) is an important legal system of the civil procedure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hina has defined some relevant parts on Judge's expounding based o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n trials, however, most judges still have doubts. This article, then, tends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judge's expounding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udge and the party involv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ries to elabo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unding and litigating directing, expounding and managing and deciding right doctrine, expounding and doctrine of argument, thus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legal application of China's judiciary.
作者 谢文哲
出处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7期47-51,共5页 Hebei Law Science
关键词 法官阐明制度理论 民事证据 审判实务 诉讼指挥权 法律适用 处分原则 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 judge's expounding theoretical basis litigating directing managing and deciding right doctrine doctrine of argume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罗结珍译.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546.
  • 2杨钧,秦嬿.论释明制度[J].法学,2003(9):78-87. 被引量:23
  • 3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 4法官阐明指的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声明或陈述的意思不清楚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够充分而误以为自己所提出的证据足够充分时,法官应站在监护的立场上以发问或晓谕的方式,提醒和启发当事人把不明了的予以澄清,把不充足的予以补充,把不当的予以排除,或是对没有提出的诉讼材料启发当事人提出.这是关于法官阐明的基本内涵.在大陆法系各国中,因转译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对法官阐明的称呼并不相同,有的国家称之为"阐明",有的国家称之为"闸明权或阐明义务",而有的国家则称之为"法官阐明权或法官阐明义务".这些称呼的含义大体上是相同的,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有时这些称呼是并存和互用的.从词源上看,"阐明"由德语Aufklarung一词翻译过来,阐明权术语源于德国法语境中的Aufklarungspflicht一词.在我国也有人将之翻译和称为"释明、释明权、释明义务".而笔者倾向性地认为,一个概念没有必要保留两个称呼,把Aufklarungspflicht翻译作法官的"阐明权",或者法官的"阐明义务"较为合适.因为这样表述,更为符合翻译中的"信、达"的标准,也发挥了汉语固有词汇资源的优势,契合国人使用语言的习惯,同时又是目前法学翻译界里较为权威人士中多数的翻译意见.本人在另一篇论文中就法官阐明的立法规定的历史沿革作了回顾和分析,提出普通法系国家也存在法官阐明.大陆法系法律思维长于抽象和归纳,把赋予的法官指挥诉讼或管理程序的那些职权细分作诉讼指挥权、法官的阐明等,而普通法系法律思维追求实用目的,把这些职权笼统地称为了程序管理权.笔者还认为,法官的阐明既是权力、又是职责,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法官不能、也无权随意放弃,违反职责或不作为都可能导致上诉审时的审查和校正;故本文在术语叫法上避开对其法律性质的某种隐含,笼统地称之为法官阐明.
  • 5关于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内容按照目前多数人认为,当事人主义的下位概念是:当事人进行原则、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职权主义的下位概念是:职权进行原则和职权探知原则,也有人认为还包括职权调查原则.
  • 6法官也能依职权推进诉讼,既在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的权力有了扩大,又在诉讼进展过程中有了"自主决定权"(pouvoirs discre-tionnaires).
  • 7我国学界一般将其翻译为"发现程序",或者"开示程序".
  • 8本文是在狭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 9江伟主编,李浩、刘荣军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页,大陆法系的辩论原则,或称为辩论主义,依附于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是当事人的主导作用在审理对象问题上的反映.不同于我国诉讼法规定和体现的辩论原则.
  • 10.《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70页.

二级参考文献5

  • 1[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 2田平安.《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3页.
  • 3骆永家.《民事诉讼法之研讨》(四),中国台湾地区民诉法研究会.第196页
  • 4蔡章麟.《现代民法基本问题》之二十六《阐明权与阐明请求权及自行发问权》.
  • 5骆永家.《民事诉讼法之研讨)(四),中国台湾地区民诉法研究会,第185页

共引文献77

同被引文献4

  • 1蔡虹.释明权:基础透视与制度构建[J].法学评论,2005,23(1):107-113. 被引量:72
  • 2黄松有.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36.
  • 3[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 4谢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