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109,共3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同被引文献35
-
1张培富.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回眸[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1):14-15. 被引量:1
-
2刘珺珺.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传统和现状[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11(4):18-25. 被引量:11
-
3林德宏.生存哲学与社会发展——技术生存与自然环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6-8. 被引量:31
-
4黄瑞雄.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走向研究概述[J].哲学动态,2004(8):19-23. 被引量:4
-
5吴国盛.试论自然辩证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4):1-4. 被引量:7
-
6张功耀.用“科学技术学”替换“自然辩证法”的再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6):12-13. 被引量:2
-
7郭贵春,成素梅,邢如萍.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演进与定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8):99-103. 被引量:13
-
8赵克.科学技术哲学的未来走势——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观点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0):111-112. 被引量:1
-
9鲍耀三 张纯成.简明自然科学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147.
-
10于光远.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 [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1997..
二级引证文献5
-
1张纯成.科学技术计量研究的文化基石[J].科学学研究,2005,23(3):310-314. 被引量:1
-
2包羽.外史论先驱者三上义夫的科学史观:文化史视野下的科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330-333. 被引量:2
-
3张纯成.哲学性与非哲学性——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4):119-122. 被引量:3
-
4张纯成.软科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何以可能[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4):119-122. 被引量:4
-
5陆勇,童鹰.从系统观整体性原则看科学技术学建设[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4):72-75. 被引量:12
-
1李侠.科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05(1):20-20.
-
2覃特.学会敬畏技术[J].电脑时空,2011(8):5-5.
-
3我不得不离开热爱的事业——一位室内污染受害者的自述[J].科学大观园,2005(7):60-61.
-
4陆琪.没有爱情是万万不可的[J].幸福家庭,2016,0(8):28-29.
-
5细说4个万万没想到[J].科学之友(下),2014(2).
-
6他他.我在南极遭遇海狼[J].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08(4):26-27.
-
7赵洪恩,许凌.美育与高教科学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2):81-82.
-
8陈力.有毒之美[J].饮食科学,2009(8):42-43.
-
9《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简介[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8,4(4):64-68.
-
10孙小礼.马克思与数学及其独特的精神休养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3):91-9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