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宅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宅的原因、行为表现和影响。研究采用自编宅问卷对1100名学生进行研究。1) 从宅的原因来看: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宅的社会原因上差异非常显著(t = ?3.12, P <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宅的个人原因(t = 4.33, P <0.001)和社会原因(t = 3.70, P <0.001)有极其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宅的社会原因上差异显著(F = 3.49, P <0.05),大一得分显著高于大三。2) 从宅的行为表现来看:不同性别(t = ?8.23, P <0.001)和生源地(t = 3.50, P <0.001)差异极其显著;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差异非常显著(t = 3.30, P <0.0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差异非常显著(F = 4.84, P <0.01),大一与大二、大三都有显著差异,大一得分最高。3) 从宅的影响上来看:不同性别(t = ?6.45, P <0.001)和生源地(t = 3.88, P <0.001)的大学生在宅的积极作用上差异极其显著;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宅的积极作用(t = 5.93, P <0.001)和消极作用(t = 2.21, P <0.05)上差异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宅的积极作用上差异极其显著(F = 17.64, P <0.001),大一与大二、大三都有显著差异,大一得分最高。大学生宅的生活方式有利有弊,需要理性地对待、合理地引导。
出处
《心理学进展》
2016年第12期1253-1260,共8页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基金
重庆文理学院2015年学生科研立项(XSKY201508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