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状况分析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综述了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其主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作者
王艳
张积家
机构地区
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
出处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共6页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of Nationalities
基金
全国民族教育合作课题"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和文化适应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MJZXHX15003)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心理健康
分类号
G7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6
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565
同被引文献
8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31
1
李寿欣,张秀敏.
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J]
.心理学探新,2001,21(3):47-50.
被引量:43
2
金德初.
精神健康的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兼对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作全面的精神健康评估[J]
.心理科学,1993,16(4):253-255.
被引量:15
3
罗鸣春,黄希庭,苏丹.
中国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研究30年文献计量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17-20.
被引量:26
4
王伟.
少数民族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研究定性及定量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435-437.
被引量:24
5
宋歌.
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3):159-161.
被引量:37
6
罗鸣春,黄希庭,严进洪,付艳芬,尹可丽.
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2010,33(4):779-784.
被引量:46
7
黄春榕,夏爱英,杨爱如.
藏、汉族青少年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抽样调查分析与比较[J]
.卫生职业教育,2001,19(7):91-91.
被引量:7
8
张旭新,曲万良,李少枫.
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
.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1):16-19.
被引量:16
9
常永才.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SCL—90测量与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5):72-79.
被引量:28
10
钟全宏,高强.
甘肃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习惯状况与健康教育[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3):88-90.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236
1
袁震.
湖北民族学院土家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20-321.
被引量:14
2
何叔涛.
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
.民族研究,2009(2):11-20.
被引量:26
3
罗廷俊,曲九红.
美国境内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J]
.社会,1986,6(5):54-59.
被引量:1
4
周燕.
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42-45.
被引量:71
5
熊锡元.
试论美利坚民族共同心理素质[J]
.思想战线,1988,14(6):60-67.
被引量:4
6
张培明.
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心理浅谈[J]
.民族教育研究,1997,8(3):32-34.
被引量:6
7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09
8
B.T.布里亚,黄海.
西方精神病医师应如何看待老挝苗族的宗教、医术和精神病患者[J]
.贵州民族研究,1991,11(3):153-158.
被引量:2
9
李国榕,杨昭宁.
评人本主义心理健康观[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6):277-279.
被引量:13
10
兰燕灵,张海燕,徐红兵,李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汉族、瑶族儿童自我意识与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78-8281.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565
1
万燕.
1例重性抑郁障碍住院患者心理治疗报告[J]
.心理月刊,2022(23):190-192.
2
张婕,张逸梅,刘召霞,林红,刘丹.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1(1):139-155.
被引量:2
3
何雯静,程科.
四川藏区寄宿制高中生生命史策略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0(1):161-174.
4
刘红升.
中国民族家庭教养方式特征多视角比较[J]
.青藏高原论坛,2022,10(1):60-66.
5
李尚宸.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验研究进展[J]
.现代教育科学,2020(S01):85-88.
6
袁淑清,冉建宇.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命认知对健康成长的影响机制——生命教育的调节效应[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3):150-156.
7
徐铭阳.
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关系现状[J]
.人文之友,2019,0(11):139-139.
8
李锐.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85-387.
被引量:16
9
周中梁.
民族地区青少年调查及教育启示[J]
.文教资料,2007(1):141-142.
10
龙方,申寻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0(2):33-3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0
1
张婕,张逸梅,刘召霞,林红,刘丹.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1(1):139-155.
被引量:2
2
刘诚芳.
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1(S1):58-59.
被引量:5
3
杨敦雄.
MOOC教育质量的理论探究——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视角[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4):25-29.
被引量:4
4
侯玉波,朱滢.
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2,34(1):106-111.
被引量:112
5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被引量:2666
6
王希华,张哲.
学校人际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58-260.
被引量:27
7
周群英,周文莲.
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机制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90-95.
被引量:8
8
高俊.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107-109.
被引量:9
9
刘翔平,曹新美.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
.教育研究,2008,29(2):90-94.
被引量:112
10
张永雷,刘瑶,董湘玉,冯育航.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55-25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6
1
袁晓娇,陈秋燕,程科,吉木哈学.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幸福感——跨民族比较研究[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6(1):81-86.
被引量:2
2
申艳婷,郑舒.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原生家庭相关性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4):53-57.
被引量:13
3
钱伟钧.
高职生道德判断能力与极端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1):115-118.
被引量:1
4
辛素飞,刘丽君.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J]
.青年研究,2019(2):27-37.
被引量:10
5
常保瑞,方建东.
可协商命运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民族教育研究,2020,31(2):142-148.
被引量:8
6
苏正连,杨静,华丽云.
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构建[J]
.保山学院学报,2023,42(3):42-4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秦璞玉,陈军.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月刊,2024(8):73-76.
2
陈希,何晓庆.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心理月刊,2024(4):65-69.
3
杨浦,吴思琪,游利平,何羲凝,钟晓红.
原生家庭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症状的调查[J]
.心理月刊,2021(13):28-29.
被引量:6
4
华婷,杨磊,牛慧.
原生家庭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质性研究[J]
.心理月刊,2020,0(13):15-17.
被引量:5
5
董耀辉,卫平民.
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新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J]
.现代医学,2020(7):833-836.
6
薛敏霞,舒曼.
家庭关怀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自尊的中介效应[J]
.宜宾学院学报,2019,19(5):118-124.
被引量:3
7
王秀清,毛勇,赵锦平,焦锋.
某医科大学本科生16PF与性别、专业和年级的关系[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8):28-33.
被引量:4
8
杜秀莲,高静.
初中生学校道德氛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9,0(8):82-87.
被引量:12
9
吕佳宜.
家庭教养方式、出生顺序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及干预策略[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9(5):122-125.
被引量:1
10
时蒙,李宁,卢文玉,于鑫悦,辛素飞.
中国大学生社交焦虑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8-2015[J]
.心理研究,2019,12(6):540-547.
被引量:23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