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类器官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寅 俞静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9-984,共6页
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模型,具有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广泛用于肠道疾病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将基因编辑与肠道类器官结合,为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基因编... 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模型,具有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广泛用于肠道疾病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将基因编辑与肠道类器官结合,为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基因编辑技术在肠道类器官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疾病建模、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类器官 干细胞 基因编辑
下载PDF
骨骼肌肌间脂肪浸润在代谢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竞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9-725,共7页
伴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肥胖及其并发症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骨骼肌中存在一定量的脂滴,这被称为肌间脂肪。然而,当机体肥胖时,脂滴的生成速率超过消耗,导致脂肪组织的存储能力超负荷,进而引发异位脂肪沉积。... 伴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肥胖及其并发症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骨骼肌中存在一定量的脂滴,这被称为肌间脂肪。然而,当机体肥胖时,脂滴的生成速率超过消耗,导致脂肪组织的存储能力超负荷,进而引发异位脂肪沉积。这种肌间脂肪的过度积累会严重干扰骨骼肌的正常功能,并在肌少症、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肌间脂肪浸润在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索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改善肌间脂肪浸润的状况,不仅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可能为治疗上述疾病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文章全面阐述了肌间脂肪组织的生理功能,以及在病理状态下导致肌间脂肪浸润的机制。同时,对目前对肌间脂肪浸润干预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与肌间脂肪浸润相关的临床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脂肪组织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衰弱 肌少症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生理性衰弱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丽娇 俞静 +5 位作者 陈姝 王潇 吕荣 李道鸿 丁国宪 乔慧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生理性衰弱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老年内分泌科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264例。采用Fried生理衰弱量表对患者衰弱状态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69例)、衰弱前期组(149例)和衰弱组(46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检...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生理性衰弱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老年内分泌科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264例。采用Fried生理衰弱量表对患者衰弱状态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69例)、衰弱前期组(149例)和衰弱组(46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检测营养指标、血糖、血脂、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临床指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评估,分析3组患者在肌肉量、肌肉功能、躯体功能、营养、认知、心理、预后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因素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前期组住院老年患者握力下降,简易躯体能力评定(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得分也显著减少,营养状况较差,焦虑和抑郁发生增加;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老年人肌肉量减少,握力下降,5次起坐时间明显增加,4 m步速明显下降,SPPB得分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营养状况较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显示认知功能下降,焦虑和抑郁发生增加,多维预后指数得分升高。而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比较则发现除肌肉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甲状腺素、握力、5次起坐时间、SPPB、营养状况(微营养评定表得分)均是衰弱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并受血脂、甲状腺功能、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诊治老年患者时除了关注疾病本身,更需要注意身体活动能力、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等,为合理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衰弱 老年评估 住院患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脂饮食通过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促进心脏纤维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赫义君 盛云露 +1 位作者 夏凡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68,共6页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通过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小鼠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与小鼠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共培养,PKH26标记外泌体,示踪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对...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通过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小鼠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与小鼠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共培养,PKH26标记外泌体,示踪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情况;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进行荧光定量PCR,观察增殖、分化、纤维化、炎症等基因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actin,α-SMA)、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正常/高脂饮食小鼠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均可被心脏成纤维细胞摄取,且两者摄取效率无差异。相比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小鼠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可显著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积聚、炎症等基因表达,合成α-SMA蛋白、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能力增强。结论:高脂饮食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及胶原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小肠上皮组织外泌体 心脏纤维化 心脏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PAI-1基因、ATN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附281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丁国宪 沈捷 陈家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从分子遗传水平对 2型糖尿病 (2 - DM)和冠心病患者进行多基因联合研究 ,以探讨其内在的相互联系。方法 :2 81例病例均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血管紧张素肽原 (ATN)基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 1)基因多态... 目的 :从分子遗传水平对 2型糖尿病 (2 - DM)和冠心病患者进行多基因联合研究 ,以探讨其内在的相互联系。方法 :2 81例病例均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血管紧张素肽原 (ATN)基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 1)基因多态性测定 ,并进行 L 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在 2 - DM组 ,冠心病者 PAI- 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变化 (P<0 .0 5 ,P<0 .0 1) ,ATN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变化 (P<0 .0 5 ,P<0 .0 1) ;在非糖尿病组 ,ATN基因型频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 .0 5 ) ;L 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冠心病和年龄、肥胖、PAI- 1基因、ATN基因有显著关系。结论 :ATN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PAI- 1基因突变可能主要是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PAI-1基因 ATN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老年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3
6
作者 丁国宪 刘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老年 独立危险因素 防治 痛风 心血管事件 多危险因素 一致性 高血压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国宪 沈捷 陈家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非DM组(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非DM组(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高血压病(HT)组和非高血压病(NGT)组。分析他们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2型DM者和非DM者相比: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0和6.3,P<0.05);在DM组中冠心病者和非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者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9和7.6,P<0.05和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冠心病和年龄有显著关系(P<0.001),与PAI-1基因多态性也有显著意义(P<0.01),与肥胖也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因素;PAI-1基因突变可能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肥胖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基因启动子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基因变异 DM HT CHD
下载PDF
老年前期、老年期红细胞膜钠钾泵活性改变 被引量:4
8
作者 丁国宪 陈家伟 何戎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5年第6期263-264,共2页
本文对无高血压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健康者研究发现,在青中年组、老年前期组、老年组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红细胞膜钠钾泵活性随年龄变化而改变,到老年期血脂明显升高、红细胞膜钠钾泵活性明显下降。因而我们认... 本文对无高血压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健康者研究发现,在青中年组、老年前期组、老年组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红细胞膜钠钾泵活性随年龄变化而改变,到老年期血脂明显升高、红细胞膜钠钾泵活性明显下降。因而我们认为红细胞膜钠钾泵活性改变可作为老年人生理衰老的早期指标。老年人钠钾泵活性变化可能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胰岛素抵抗、活动减少、细胞膜结构成分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 钠钾泵 老年人 生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国宪 程蕴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研究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4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的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值将病人分为骨质疏松组(22... 目的 研究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4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的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值将病人分为骨质疏松组(22例)及非骨质疏松组(21例)。结果 血清TNF-α与老年人股骨颈、Ward氏三角及股骨总骨密度呈负相关;血清TNF-α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TNF-α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破骨细胞的活性,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骨形成,增加骨吸收,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放射免疫法 测定 血清
下载PDF
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国宪 陈家伟 何戎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6年第10期677-678,共2页
对非糖尿病人群分析发现高胰岛素血症者体重指数、血脂(CH、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值明显升高,钠拥泵活性明显下降;在非肥胖人群高胰岛素血症者DBP、CH、TG、血糖值明显升高,钠钾系活性明显下降。作者认为高胰... 对非糖尿病人群分析发现高胰岛素血症者体重指数、血脂(CH、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值明显升高,钠拥泵活性明显下降;在非肥胖人群高胰岛素血症者DBP、CH、TG、血糖值明显升高,钠钾系活性明显下降。作者认为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脂、肥胖、糖耐量异常、血压存在密切关系,都是引起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子,高胰岛素血症致高血压机理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影响了纳钾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胰岛素 病因学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老年医学课的实践和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国宪 程蕴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老年医学 教学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12
作者 丁国宪 程蕴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丁怡 丁国宪 +4 位作者 钱珂 唐暎 汪心水 张俊 刘息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1-1454,1470,共5页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维生素D、人体参数、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分析维生素D与人体参数、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在早期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比...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维生素D、人体参数、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分析维生素D与人体参数、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在早期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以及人体参数和生化指标;比较T2DM伴低25(OH)D组和T2DM不伴低25(OH)D组的腰围、BMI、FBS、HbA1C、血压、生化指标及PTH水平。结果:初发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维生素D的相关性分析中,25(OH)D与BMI、TG、Apo-A1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与血压、血糖、HbA1C无明显的相关性。T2DM患者的PT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初发T2DM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尤其是伴有肥胖、血脂异常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更明显。但是初发T2DM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血压、空腹血糖、钙离子、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T2DM患者更易并发高血压的原因可能与PTH的增高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2型糖尿病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糖化血红蛋白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玉秀 丁国宪 +11 位作者 李启富 陈丽 胡国亮 姬秋和 王守俊 郭妍 罗蓉 候为开 王甫能 张南雁 张雅萍 王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个中心219例未使用药物、诊断时间>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完成那格列奈组105例、瑞格列奈组114例;观察时间12周,有效性指标为空腹和标准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个中心219例未使用药物、诊断时间>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完成那格列奈组105例、瑞格列奈组114例;观察时间12周,有效性指标为空腹和标准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安全性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常规。结果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那格列奈是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血糖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2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邹春英 吕培中 +1 位作者 宗峰 丁国宪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临床意义及与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5名正常老年人及32例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细...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临床意义及与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5名正常老年人及32例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细胞毒T细胞(CD8+CD28+)和抑制T细胞(CD8+CD28-)。结果:老年肺癌组CD4+Tz细胞(t=2.01,P<0.05)和CD3+、CD8+T细胞及CD8+CD28+T细胞亚群明显低于老年正常对照组,t=2.01,P<0.01;CD8+CD28-T细胞亚群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t=2.01,P<0.01;老年肺癌患者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的表达在TNM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1,P值均>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紊乱,抗肿瘤能力明显下降,并导致病情恶化更严重,且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老年人 流式细胞术 T淋巴细胞 抗原 CD28
下载PDF
人脂肪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查娟民 李华善 +2 位作者 林倩 丁国宪 何伟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脂肪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9例胆囊结石择期手术患者,BMI 20.7~30.7(24.9±3.1),均于手术时取网膜脂肪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CP-1、Toll样受... 目的探讨人脂肪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9例胆囊结石择期手术患者,BMI 20.7~30.7(24.9±3.1),均于手术时取网膜脂肪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CP-1、Toll样受体4(TLR4)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三者与患者BMI的关系。随机选取5例患者的网膜脂肪组织标本,进行原代人网膜前脂肪细胞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将细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终浓度为500μg/m L游离脂肪酸处理,对照组原培养液培养,处理24 h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MCP-1、TLR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脂肪组织MCP-1、TNF-α、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07、0.57±0.07、1.22±0.08;脂肪组织MCP-1、TNF-α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BMI均呈正相关(r2分别为0.234、0.428,P均<0.05)。观察组MCP-1、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TLR4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组织中存在MCP-1表达,其表达随BMI增大而增加;调控TLR4信号通路、促进TNF-α释放,可能是MCP-1表达增加、诱发肥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岛素抵抗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云 孙岩 +3 位作者 朱亭 程鹏 胡刚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F0002,共6页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β-HSD1在正常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用Real-time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变化,阐明11β-HSD1对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在上述三联诱导分化后脂滴堆积随着分化过程逐渐增加;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的3T3-L1诱导分化过程中可见脂滴堆积的减少。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days0,2,4,6,8),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GR在分化模型早期(D4及D6)是上调的,但是在分化后期(D8)很快又下降。在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LPL上调,随着分化后期FAS、PPARγ等明显上升,Pref-1作为脂肪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后的3T3-L1细胞分化模型中上述有关标志基因发生变化。结论:11β-HSD1作为受体前调节剂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 3T3-L1细胞模型 RNA干涉 前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肥胖
下载PDF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爱森 程鹏 丁国宪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中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93例老年医学科住院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BMD);同时采用超声探查颈动脉内中膜...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中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93例老年医学科住院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BMD);同时采用超声探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在骨质疏松组(46例)中,存在内膜增厚者38例(82.61%),粥样斑块34例(73.91%),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在动脉内中膜增厚(IMT≥0.9mm)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上均明显升高(P<0.05);而内中膜增厚组(67例)及斑块组(57例)的BMD分别较其对照组低,并在NECK、WARDs三角、TORCH等部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人群较非骨质疏松人群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同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群也易致骨量的丢失。提示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动脉粥样硬化 内中膜厚度 老年人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卫红 王笑云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77-479,共3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肾病之间的关系,应用PCR方法检测100例正常人和156例NIDDM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NIDDM患者中...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肾病之间的关系,应用PCR方法检测100例正常人和156例NIDDM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NIDDM患者中61例合并肾病,95例不伴肾病,同时对有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NIDDM肾病组缺失(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非肾病组及正常人(P<0.05,P<0.01),DD型与NIDDM肾病的发生明显相关(OR1.69,95%可信限1.21~2.65);NIDDM患者DD型的血压较插入(I)型高。提示ACE基因DD型NIDDM患者易感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NIDDM 糖尿病 肾病 ACE
下载PDF
糖尿病人群胰岛素受体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捷 丁国宪 +3 位作者 陈家伟 杨勤 马立隽 王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73-376,共4页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型多态性技术分析52例Ⅱ型糖尿病(NIDDM)者及54例正常对照组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及20外显子的变异。结果显示:外显子17的1008位GGC-GGT多态性频率在NIDDM组为29.4%,而...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型多态性技术分析52例Ⅱ型糖尿病(NIDDM)者及54例正常对照组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及20外显子的变异。结果显示:外显子17的1008位GGC-GGT多态性频率在NIDDM组为29.4%,而在正常对照组为9.07%(χ2=10.02,P<0.005)。外显子20的1169位甘氨酸多态性GGT→GGC在NIDDM与正常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15.4%和3.7%(χ2=4.37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胰岛素 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