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穹隆海马伞切断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和细胞凋亡调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丁月霞 张丽 +2 位作者 叶翠飞 王文 李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行穹隆海马伞切断(fimbria-fornix transection,FFT)手术,造模后CIG灌胃给药28d,采用尼氏染色方法光镜下观... 目的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行穹隆海马伞切断(fimbria-fornix transection,FFT)手术,造模后CIG灌胃给药28d,采用尼氏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存活神经元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和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尼氏染色结果显示,FFT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存活神经元明显减少;CIG(20、60、180mg.kg-1)灌胃给药能够增加模型大鼠海马区存活神经元的数量。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FFT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减少,Bax和细胞色素C表达增高;CIG能够增强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抑制Bax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避免凋亡信号进一步激活。结论 CIG能够减少FFT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死亡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凋亡抑制因子、下调细胞凋亡促进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穹隆海马伞切断 海马 尼氏染色 神经元存活 细胞凋亡调控因子
下载PDF
38例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丁月霞 张雷 +4 位作者 刘飞宇 赵莉 孙海燕 张华芸 赵泉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收集我院2008~2013年银杏达莫注射液ADR报告,对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新的... 目的:分析我院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收集我院2008~2013年银杏达莫注射液ADR报告,对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新的/严重的比例、联合用药、ADR累及器官、临床表现、ADR结果及关联性评价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年间我院上报的银杏达莫注射液ADR共38例,其中严重ADR 4例;78.95%用药符合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证,21.05%超说明书用药;其中42.11%的患者单次用量超过说明书推荐的剂量;97.37%的患者溶媒量使用不足;5.26%的患者联合使用其他药物。结论:超适应证用药、联合用药、用量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宜是导致银杏达莫注射液ADR发生的原因。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与溶媒使用,不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广州市儿童致咽炎β溶血性链球菌的流行情况及其emm基因分型 被引量:8
3
作者 丁月霞 倪琼琼 刘金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了解近期广州市儿童致咽炎β溶血性链球菌(BHS)的流行情况及其emm基因分型。【方法】对我院儿科门急诊1190例急性咽扁桃体炎的患儿进行咽拭子培养。鉴定为BHS者包括A、B、C和G组溶血性链球菌(groupA、B、C、Gstreptococcal,GAS... 【目的】了解近期广州市儿童致咽炎β溶血性链球菌(BHS)的流行情况及其emm基因分型。【方法】对我院儿科门急诊1190例急性咽扁桃体炎的患儿进行咽拭子培养。鉴定为BHS者包括A、B、C和G组溶血性链球菌(groupA、B、C、Gstreptococcal,GAS、GBS、GCS和GGS)进行细菌组DNA的提取;通过PCR扩增emm基因并测序;其结果与NCBI和CDCHome中已知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大于95%则认为是同型菌株,藉此确定其分型。【结果】在1190例符合条件的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男:678例,(6.96±2.73)岁;女:512例,(6.70±2.60)岁],鉴定为BHS的共有46例(3.87%)。其中GAS、GBS、GCS和GGS分别有4例、20例、2例和20例,分别占BHS约8.7%、43.5%、4.3%和43.5%;而GAS、GBS、GCS和GGS的阳性率分别约为0.37%、1.68%、0.17%和1.68%。男患儿BHS的阳性率约为5.01%,女患儿约为2.34%,两组比较(χ2=26.431,P<0.001)有统计学意义。除了GBS外,其他BHS(GAS、GC/GS)均有emm基因表达(1000~1500bp)。经测序共有15型emm,其中4株GAS分别表达emm1和emm12(7.69%)。【结论】致咽炎GAS阳性率低于0.5%,而GBS、GGS阳性率接近2%。但GBS无emm表达,GAS表达emm1和emm12,而GCS、GGS无明确的emm优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咽扁桃体炎 emm基因
下载PDF
硫辛酸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5
4
作者 丁月霞 陆丛笑 +2 位作者 赵莉 唐与晓 顾桂芹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62-262,共1页
患者女,58岁,口渴、多饮、多尿16年,手足麻木、视物不清5年。2015年6月25日入院。患者于16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服用"二甲双胍、消渴丸"治疗,血糖控制不佳,10年前改为"长效胰岛素15 u"降糖,血糖仍控制不佳。
关键词 硫辛酸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丁月霞 李硕硕 +2 位作者 郭晨煜 尹爱群 唐启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研究概况,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科学家在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领域中具备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以"adverse reaction signal mining&quo... 目的:深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研究概况,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科学家在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领域中具备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以"adverse reaction signal mining""adverse reaction data mining"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以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来源、出版物、年发文量、年引文量和引用排名前10名的情况。同时,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高级检索"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不良反应数据挖掘"为主题词的所有中文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检索时间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结果: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英文文献191篇,年发文量与年引文数以2013为最多,h-index为36,美国和法国的发文量为103篇,占总数的53. 93%。在CNKI中检索到的中文文献为41篇,研究最多的机构为第二军医大学,发文量为11篇,占总数的26. 83%。结论: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的研究发展迅速,且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研究热度,但挖掘技术和数据利用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数据挖掘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新活素治疗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丁月霞 陈益民 +1 位作者 王冲冲 张铭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2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6例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给予规范治疗(包括血液透析),治疗组2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新活素。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肾功能...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6例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给予规范治疗(包括血液透析),治疗组2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新活素。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肾功能有无改善。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治疗指标变化较对照组的改善更加显著,而肾功能未见恶化。结论新活素适用于心肾综合征并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使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肾功能未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心肾综合征 新活素
下载PDF
A组链球菌M蛋白重组多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月霞 倪琼琼 刘金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设计针对A组β溶血性链球菌M1和M12蛋白的复合多肽;构建含M蛋白基因(emm基因)1型和12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其保守区J14肽基因的GST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和优化GST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在NCBI Genebank和Oligo 6引物设计... 目的:设计针对A组β溶血性链球菌M1和M12蛋白的复合多肽;构建含M蛋白基因(emm基因)1型和12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其保守区J14肽基因的GST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和优化GST融合蛋白的表达。方法:在NCBI Genebank和Oligo 6引物设计软件中选择分别编码M蛋白emm基因1型和12型信号肽后35个氨基酸及其相同的保守区14肽基因序列(全长270 bp),通过重叠PCR(Overlap PCR)合成所需的核苷酸序列,经测序确定序列完全和设计的相匹配后,将该重组片段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阳性克隆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建立稳定表达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株系(pE/B);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来检测在不同时间(0、2、6、8、18和24小时)和温度(25℃、30℃和37℃)以及不同浓度(0.01、0.1、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GST融合蛋白(GST/emm)表达情况,并对诱导表达的GST/emm切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构建含有emm1和emm12抗原决定簇及M蛋白保守区J14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稳定表达,在1 mol/L IPTG诱导6~8小时达高峰,不同温度下均有过量表达;质谱检测诱导蛋白GST/emm条带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emm1型和emm12型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诱导GST/emm表达,为下一步研究GST/emm的纯化、酶切以及免疫原性的鉴定和疫苗研制打下夯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mm基因 M蛋白 GST融合蛋白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分析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2
8
作者 丁月霞 王忆 +3 位作者 郭凯文 于东琪 唐启令 姜善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5-19,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方法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应用CiteSpace软件对1982年1月到2021年10月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 目的通过对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方法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应用CiteSpace软件对1982年1月到2021年10月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831篇文献,其中2013年发文量最大,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李智平教授,发文量最多的杂志是儿科药学杂志,发文量最多的单位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研究热点为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儿童患者、阿奇霉素、文献分析、疗效和癫痫等。结论近30年来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平稳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合理用药、抗菌药物、抗癫痫药物、药物临床试验等热点问题领域,为国内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月霞 欧慧慧 +3 位作者 王玉婷 李志强 李辉建 马驿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为了评价常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以及联合作用后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醇提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抗生素和7种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各药物联合作用的抑菌... 为了评价常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以及联合作用后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醇提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抗生素和7种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各药物联合作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阿米卡星对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4μg/mL),其次为诺氟沙星与链霉素(MIC为128μg/mL)。在中草药中,乌梅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25 mg/mL),其次为连翘(MIC为62.5 m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分别与阿米卡星、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与氟苯尼考联合,乌梅与艾叶联合均表现为协同作用;阿米卡星分别与诺氟沙星、乌梅、连翘联合,乌梅分别与诺氟沙星、氟苯尼考联合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均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说明可通过联合用药减少用药剂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杆菌 抗菌药 中草药 联合药敏试验 棋盘法
下载PDF
基于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月霞 李硕硕 +2 位作者 周芙蓉 胡晓帆 刁瑞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对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严重不良反应(SADR)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和进一步深化药品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减少或预防不良反应的产生,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提取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15年1月~2... 目的对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严重不良反应(SADR)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和进一步深化药品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减少或预防不良反应的产生,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提取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的3985例SADR报告进行数据清洗。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既往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累及系统/器官与临床表现、转归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停药减药反应和再次使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获得数据库中有效的SADR报告3030例。其中新的严重的SADR 675例(22.3%);占比最大的年龄组为60岁以上的患者(44.9%);静脉滴注是引起SADR的主要途径,占70.3%;大多数患者发生SADR后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痊愈(47.7%)或好转(47.3%);引起SADR频次较高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6.8%)和抗肿瘤药(15.4%);SADR报告中以皮肤及粘膜损害为最多(22.3%)。结论 SADR发生较多且危害严重。本研究对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清洗 描述性分析 危险因素 安全监测
下载PDF
利拉鲁肽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月霞 李真 +1 位作者 任瑞珍 赵圣文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31-736,共6页
目的:深入了解利拉鲁肽的研究概况,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科学家在研究利拉鲁肽的领域中具备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WebofScience为检索平台,以liraglutideorvictozaorsaxenda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目的:深入了解利拉鲁肽的研究概况,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科学家在研究利拉鲁肽的领域中具备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WebofScience为检索平台,以liraglutideorvictozaorsaxenda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以利拉鲁肽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来源、出版物、年发文量、年引文量和引用排名前10名的情况。同时,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检索以“利拉鲁肽或诺和力”为主题词的所有中文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时间跨度为1986年1月1日~2015年10月5日。结果: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文献1596篇,发文量与引文数呈递增趋势,h-index为63;美国和丹麦的研究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总被引前10位的SCI文章有7篇为LEAD项目的试验结果,我国发表的SCI文献为110篇;CNKI中收录的中文文章有348篇,10家机构中的9家为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发文量最多的为解放军总医院。结论:关于利拉鲁肽的研究,是逐渐上升的趋势,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国与国际前沿研究间存在着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文献计量学 科学引文牵引 中国知网
下载PDF
13种中草药对禽源葡萄球菌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月霞 黎梓葱 +3 位作者 张秋玲 林勇志 林鸿娟 林杰仪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年第4期68-70,共3页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3种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禽源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且临床常用的5味中草药,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中草药联用后对禽源葡萄球菌的微量抑制浓度指数...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3种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禽源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且临床常用的5味中草药,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中草药联用后对禽源葡萄球菌的微量抑制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 index),旨在研究中草药联用对禽源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3味中草药水提物中,钩藤、乌梅对禽源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最强,MIC均小于1.95 mg/m L;其次为黄连和苏木,MIC为3.91 mg/m L。在联用试验中,忍冬与诃子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他组合表现均为无关或颉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兽医药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月霞 马驿 陈进军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第12期84-86,共3页
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桥梁课程。课程内容中引入病例分析,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实践分析。结果显示,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中进行病例分析均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 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桥梁课程。课程内容中引入病例分析,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实践分析。结果显示,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中进行病例分析均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 翻转课堂 病例分析 教学改革
下载PDF
6061铝合金超薄壁弯管制造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月霞 马燕楠 +3 位作者 郭群 王辉 马福业 郭训忠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7期50-54,共5页
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建立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对6061铝合金板材半片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摩擦系数与压边力对拉深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拉深成形时,应采用较大的压边力和较小的摩擦系数,以避免外管的外弧处易出... 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建立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对6061铝合金板材半片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摩擦系数与压边力对拉深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拉深成形时,应采用较大的压边力和较小的摩擦系数,以避免外管的外弧处易出现明显的起皱缺陷;基于模拟结果,进行了6061铝合金Ф202mm×1mm弯管半片拉深成形;最后对半片焊接后的超薄壁弯管进行了耐压爆破试验及关键部位微观组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超薄壁弯管 有限元模拟 拉深成形
下载PDF
中草药水提物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月霞 叶梓茵 +4 位作者 岑雪萍 邵敏 李慧茵 张宏伟 马驿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年第4期15-17,共3页
研究中草药单药及复方联合用药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临床分离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的7味中草药,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这7味中草... 研究中草药单药及复方联合用药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临床分离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的7味中草药,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这7味中草药不同组合联用后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 index)。结果表明,10味中草药水提物中,黄连和五倍子水提物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均为3.9 mg/mL,其次为石榴皮,MIC为15.6 mg/mL,连翘、诃子、鸡血藤及黄芩MIC均为62.5 mg/mL。金银花、板蓝根以及蒲公英抑菌效果较差。在复方联合用药试验中,黄连分别与诃子和黄芩联合,连翘分别与鸡血藤和黄芩联合,诃子分别与石榴皮、鸡血藤和黄芩联合均呈现协同作用;其余药物联用组合均呈现无关或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JCI理念及其对医院健康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丁月霞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第4期63-64,共2页
医疗机构国际联合委员会的质量管理和医院评审是一套结构完整且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JCI标准》的每一章内容均可用于指导医疗活动,规范质量管理,患者和家属的教育(PFE)是JCI标准的一个章节,在医院评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运用... 医疗机构国际联合委员会的质量管理和医院评审是一套结构完整且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JCI标准》的每一章内容均可用于指导医疗活动,规范质量管理,患者和家属的教育(PFE)是JCI标准的一个章节,在医院评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运用JCI的标准与理念,探讨全员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促使健康教育质量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I标准 健康教育 模式
下载PDF
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月霞 彭金菊 生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5期6-7,共2页
《动物生理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为了解学分制模式下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方法、实验项目、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主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 《动物生理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为了解学分制模式下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方法、实验项目、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主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理学实验 学分制 改革
下载PDF
赛格列酮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上调
18
作者 丁月霞 钟赟 +2 位作者 孙吉力 刘启才 刘世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45-948,共4页
目的研究赛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上调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赛格列酮(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再与10-7mmol/L血管紧... 目的研究赛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上调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赛格列酮(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再与10-7mmol/L血管紧张素Ⅱ共孵育12 h。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血管紧张素Ⅱ组相比,0.1μmol/L和1μmol/L赛格列酮预处理24 h组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上调无抑制作用(1.107±0.091比1.104±0.081和1.062±0.051,P>0.05),而10μmol/L和100μmol/L组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0.814±0.016和0.766±0.026,P<0.01和P<0.001);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分别下调52.9%和55.5%(P<0.01和P<0.001)。而不同浓度的赛格列酮(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使血管细胞粘附分子mRNA表达分别下调14.2%、19.5%、45.1%和60.7%(0.1μmol/L时P<0.01,余P<0.001);蛋白表达分别下调17.8%、33.8%、54.5%和58.9%(0.1μmol/L时P<0.01,余P<0.001)。结论赛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并呈浓度依赖效应;但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无论是mRNA还是蛋白水平,在低浓度(0.1μmol/L和1μmol/L)时无抑制作用,在较高浓度(10μmol/L和100μmol/L)可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和释放NO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月霞 刘启才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3期81-84,87,共5页
目的: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及内皮NO生成的影响,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原代培养,3-5代用于实验;通过RT-PCR和W estern B lot检测... 目的: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及内皮NO生成的影响,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原代培养,3-5代用于实验;通过RT-PCR和W estern B lot检测两种粘附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G riees反应原理测定上清NO释放量。结果:HUVECs未活化时不表达VCAM-1而ICAM-1呈低表达状态;AngⅡ在生理浓度时(10-9mol/L)即可刺激HUVECs表达ICAM-1和VCAM-1 mRNA,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10-7mol/L 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刺激HUVECs 6 h即有ICAM-1 mRNA和VCAM-1 mRNA较高表达,但高峰有所不同,前者在10 h左右,后者为12 h。在AngⅡ刺激下两种粘附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趋势与mRNA相似;并随浓度增加而明显抑制NO生成。结论:AngⅡ明显增强HUVECs表达粘附分子,并抑制其NO生成,具有显著的促炎和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细胞 表达
下载PDF
β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疫苗对RF/RHD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丁月霞 张铭华 +2 位作者 何梅香 张林 陈益民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727-2731,共5页
目的β溶血性链球菌(BHS) M蛋白疫苗对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RF/RHD) BALB/c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Fmoc固相多肽合成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获得15型BHS M蛋白信号肽后35个氨基酸残基和J14肽串联的多肽作为疫苗; BALB/c小鼠随机分... 目的β溶血性链球菌(BHS) M蛋白疫苗对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RF/RHD) BALB/c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Fmoc固相多肽合成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获得15型BHS M蛋白信号肽后35个氨基酸残基和J14肽串联的多肽作为疫苗; 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给予PBS和佐剂等量混匀,BHS感染组给予灭活的BHS和佐剂等量混匀; M蛋白疫苗组和预接种M蛋白疫苗组开始均给予M蛋白疫苗与等量佐剂直接多点皮下注射(初次免疫均与弗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匀、每只小鼠0. 2 m L;之后均和不完全弗氏佐剂等量混匀、每只小鼠0. 2 m L,佐剂使用下同)。最终获取心脏标本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是否形成风湿热小体;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最后各组眼球采血以测定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和M蛋白疫苗组BALB/c小鼠心脏大体结构正常,光镜下未见异常,BHS感染组心脏标本有化脓表现,光镜下观察到心肌坏死,未观察到风湿热小体。电镜下观察到正常组和M蛋白疫苗组小鼠心肌细胞结构正常、线粒体饱满、轮廓清晰,基质无水肿; BHS感染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心肌纤维断裂、水肿,基质肿胀;无论光镜还是电镜下预接种M蛋白疫苗组的结果与正常组心肌细胞形态学一致。与正常组比较,BHS感染组的外周血NT-pro-BNP、c Tn I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与BHS感染组比较,预接种M蛋白疫苗组外周血NT-pro-BNP、c Tn I和hs-CRP均较BHS感染组明显降低(P <0. 05),而正常组与M蛋白疫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蛋白疫苗预接种RF/RHD小鼠后对BHS致心脏损伤作用有明显减轻效果,并显著降低外周血NT-pro-BNP、c Tn I和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溶血性链球菌 M蛋白多肽疫苗 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