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著名新闻学者丁柏铨写在本刊的一封贺信--实至名归,可喜可贺
1
作者 丁柏铨 《传媒观察》 2015年第4期72-72,共1页
2014年"江苏省十强报刊"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传媒观察》在33家参评社科期刊中脱颖而出,进入省"十强社科期刊"行列,可喜可贺。这一"横向"评选结果,确认了《传媒观察》在本省社科期刊界的地位。对该刊而言,可谓实至名归。这是一个... 2014年"江苏省十强报刊"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传媒观察》在33家参评社科期刊中脱颖而出,进入省"十强社科期刊"行列,可喜可贺。这一"横向"评选结果,确认了《传媒观察》在本省社科期刊界的地位。对该刊而言,可谓实至名归。这是一个参照系。在我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者 丁柏铨 《传媒观察》 贺信 社科期刊 江苏省 期刊界 参照系
原文传递
中国互联网30年:研究轨迹和学术记忆——基于CSSCI论文(2000-2023年)的研究
2
作者 丁柏铨 白云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1,共8页
本文基于CSSCI论文,对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后的研究轨迹和学术记忆进行阐述。数据及数据分析部分的内容包括:各年度发文量、各学科发文量、排位靠前的机构发文量、刊物发文数据、排位靠前的研究者个人发文情况、论文被引情况(含作者论... 本文基于CSSCI论文,对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后的研究轨迹和学术记忆进行阐述。数据及数据分析部分的内容包括:各年度发文量、各学科发文量、排位靠前的机构发文量、刊物发文数据、排位靠前的研究者个人发文情况、论文被引情况(含作者论文被引总数和单篇论文被引数)。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研究中涉及新闻传播学的影响较大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互联网30年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 研究轨迹 学术记忆 CSSCI论文
下载PDF
以文铸魂:新闻传播的神圣职责
3
作者 丁柏铨 《青年记者》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新闻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以此满足公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在传播的信息中,或显或隐地包含了相应的价值观。以信息传播服务于公众,能够在服务中影响和引导舆论,影响和引导人心。新闻传播在以文铸魂方面被寄予厚望。
关键词 新闻传播 信息传播 以文铸魂 引导舆论 神圣职责 价值观 影响 公众
下载PDF
对舆情精准研判的学理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柏铨 陈相雨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4,86,共10页
在当今时代,存在着各类舆情勃发的土壤和条件。以公众心声为核心内容的舆情,内含政治诉求、经济诉求、文化诉求和心理诉求等,以自己的方式聚集、形成、传播、运行、起落。舆情研判是特定主体在对舆情所作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所作的判断... 在当今时代,存在着各类舆情勃发的土壤和条件。以公众心声为核心内容的舆情,内含政治诉求、经济诉求、文化诉求和心理诉求等,以自己的方式聚集、形成、传播、运行、起落。舆情研判是特定主体在对舆情所作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所作的判断。舆情精准研判须以正确认知和深刻理解舆情为起点、为基础。舆情和舆论联系紧密但并不能等同。精准研判舆情有赖于走出对舆情的认知误区。舆情是研判对象,研究、分析呈现为持续的过程,判断是舆情研判形成的结果。进行精准舆情研判须符合基本程序,准确把握舆情精准研判的精髓,实现“研”与“判”的有机结合,就动态发展的舆情进行研判。舆情精准研判的着重点是:关注引发舆情的种种情形,进而关注影响舆情起伏的各种重要的作用力,按舆情运行规律进行舆情研判。舆情精准研判的关键点有:抓好对始发点、聚焦点、转折点、引爆点舆情的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 舆情研判 学理思考
下载PDF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和引领
5
作者 丁柏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明现代化(含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点,又有由中国国情条件决定的特有特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底... 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明现代化(含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点,又有由中国国情条件决定的特有特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底蕴非常深厚,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的指针。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和引领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可从促进人的现代化、凝聚人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诸多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业。应全面深刻认识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中国文化,从对新闻精品力作的研读中获取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以高水准新闻舆论工作实践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即报道既具有新闻价值又具有文化含量;评论能发表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精辟见解;通过舆论监督扫除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障碍;形成有影响力和有实效性的新闻舆论以有效引导公众舆论。不懈探索新闻舆论工作以文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即以文化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国际传播实现文明互鉴和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指导和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根基 新闻舆论工作
下载PDF
“负面新闻”及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丁柏铨 陈相雨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作为一个概念,"负面新闻"表意缺乏明晰性和准确性,易产生歧义,故不具备学术概念应有的品格。不仅如此,它还有可能成为特定主体阻遏新闻舆论监督的借口。"负面新闻"与"负面新闻信息"、"负面题材报道&... 作为一个概念,"负面新闻"表意缺乏明晰性和准确性,易产生歧义,故不具备学术概念应有的品格。不仅如此,它还有可能成为特定主体阻遏新闻舆论监督的借口。"负面新闻"与"负面新闻信息"、"负面题材报道"、"批评性报道"、"产生负面效果的报道"等概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新闻学界、业界乃至政界,应慎用"负面新闻"概念;其相当一部分义项可用"负面题材报道"概念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新闻 负面新闻信息 负面题材报道 批评性报道 辨析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丁柏铨 夏雨禾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4,共5页
近年来,我国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与诸多复杂因素和深层次矛盾有关,但新媒体语境中舆论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新媒体语境中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的关系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围绕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从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 近年来,我国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与诸多复杂因素和深层次矛盾有关,但新媒体语境中舆论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新媒体语境中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的关系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围绕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从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角度切入,探讨可行的研究方法,确立完整的理论架构,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公共危机事件 舆论 关系研究
下载PDF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媒介形象展现(上)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柏铨 夏雨禾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共5页
执政党的媒介形象,是它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并传播的形象,又会经公众口耳相传的方式再行传播,故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执政党使用所掌握的传播工具展现自己的媒介形象,并非易事,要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更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涉及特定主体、... 执政党的媒介形象,是它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并传播的形象,又会经公众口耳相传的方式再行传播,故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执政党使用所掌握的传播工具展现自己的媒介形象,并非易事,要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更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涉及特定主体、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等3个方面的因素。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制约。当前,要深入研究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党的媒介形象对社会公众而言所具有的引导力、公信力和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执政能力 媒介形象 大众传媒 展示呈现
下载PDF
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 被引量:208
9
作者 丁柏铨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2-99,共8页
在我国现有国情条件下,媒介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物质即工具层面的融合、操作即业务(包括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层面的融合、理念即意识层面的融合,有赖于制度(规制)创新提供保障。媒介融合之利在于: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如虎添翼,使新... 在我国现有国情条件下,媒介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物质即工具层面的融合、操作即业务(包括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层面的融合、理念即意识层面的融合,有赖于制度(规制)创新提供保障。媒介融合之利在于: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如虎添翼,使新的媒介形态随之产生,使新闻从业者能量得到更大程度释放,使媒体创新和新闻创新空间有所拓展。但对媒介融合的如下弊端不应低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精专不被强调,其个性特点趋于弱化,对传播活动的人文底蕴有所忽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错位。如何兴利避弊?回答是:理性认识媒介融合,理性应对媒介融合,理性参与媒介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概念 动因 利弊 理性思考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柏铨 彭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94,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研究,顺着如下两条路径展开: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和发展者列宁的新闻思想加以研究;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研究,顺着如下两条路径展开: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和发展者列宁的新闻思想加以研究;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新闻思想加以研究。研究进路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新的起点上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二阶段,研究中体现出较前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第三阶段,在多个方向上推进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改革开放 30年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对2009年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丁柏铨 郭舒然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网络热点事件是指经由网络媒体发布信息、形成相应舆论进而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事件。2009年为数不少的网络热点事件体现了一系列传播学特征:传播迅速,相应的网络语汇得以广泛流播;参与群体明显扩展;大致都有自己的传播规律;折射出受众... 网络热点事件是指经由网络媒体发布信息、形成相应舆论进而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事件。2009年为数不少的网络热点事件体现了一系列传播学特征:传播迅速,相应的网络语汇得以广泛流播;参与群体明显扩展;大致都有自己的传播规律;折射出受众心理的新的内涵;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可靠性不易辨别和确认。这些网络热点事件在传播模式、传播控制、传播效果等层面对既有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对既有的传播模式理论有所超越;对"把关人"理论有所突破;对"议程设置"理论有所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热点事件 传播学理论 公共领域
下载PDF
略论舆情——兼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 被引量:91
12
作者 丁柏铨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1,共4页
业界与学界人士,对新闻与舆论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多,以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大抵属这一范畴;对新闻与舆情的关系,则研究得相对较少。而对舆论与舆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还很少涉及。本文将对舆情以及它与... 业界与学界人士,对新闻与舆论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多,以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大抵属这一范畴;对新闻与舆情的关系,则研究得相对较少。而对舆论与舆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还很少涉及。本文将对舆情以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舆论引导 公众舆论 舆情 研究成果 关系问题 社会 范畴
下载PDF
数据新闻: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53
13
作者 丁柏铨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0,共5页
当今时代,大数据正在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数据新闻的出现,给新闻业界和学界带来诸多正面影响:影响一部分前卫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影响一部分新闻传媒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整合,影响一部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实务,影响一部分新闻学者... 当今时代,大数据正在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数据新闻的出现,给新闻业界和学界带来诸多正面影响:影响一部分前卫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影响一部分新闻传媒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整合,影响一部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实务,影响一部分新闻学者的研究旨趣。这是其价值所在。但数据新闻也存在局限性:倘若缺乏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正确标准,传播者和受众都会被大数据误导;对于大数据的过分依赖,将使不可或缺的质性分析缺位;完全由数据构成的新闻,一旦固化,将成为新的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报道;数据新闻存在"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新闻 价值 局限
下载PDF
再论新闻的有效传播 被引量:23
14
作者 丁柏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4-198,共5页
新闻的有效传播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在拙作《有效传播: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兼论新闻传播必须从相关学科中借鉴方法论》的基础上从传者、媒介、受传者(受众)三者协调互动的角度,对新闻有效传播问题进行的再探... 新闻的有效传播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在拙作《有效传播: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兼论新闻传播必须从相关学科中借鉴方法论》的基础上从传者、媒介、受传者(受众)三者协调互动的角度,对新闻有效传播问题进行的再探讨。文章认为,新闻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传者、媒介、受众三者,围绕新闻信息展开运动并相互作用,其结果,或者是达到平衡(这就实现了有效传播),或者是最终并不能达到平衡(因而成为无效传播)。三者是否达到平衡,这就构成了有效传播与无效传播的根本区别。有效传播是传者、媒介、受众协调互动的产物。无效传播则是三者之间关系不协调的结果。不协调造成的结果,是各种作用力的互相抵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有效传播 传者 媒介 受众 协调互动
下载PDF
论危机事件中的信息发布与舆论控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柏铨 刘爽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21,共4页
(一) 知情权是公民所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公民的知情权,体现了现代民主和现代文明的要求.在当今世界,在任何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度,公民知情权都受到政府的重视.向社会及时发布重要信息,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体现.尊重公民知情权,正常情... (一) 知情权是公民所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公民的知情权,体现了现代民主和现代文明的要求.在当今世界,在任何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度,公民知情权都受到政府的重视.向社会及时发布重要信息,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体现.尊重公民知情权,正常情况下应当如此,在危机事件出现后更应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事件 信息发布 舆论控制 知情权 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
下载PDF
略论媒介权力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丁柏铨 陈月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5-9,共5页
媒介权力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筛选和传播信息而得以对受众体现的影响力。其主体是媒介,受到受众强有力的制约,受到其他因素如政治权力、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的制约。媒介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区别颇为明显,但两者的联系又十分紧密。媒介须... 媒介权力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筛选和传播信息而得以对受众体现的影响力。其主体是媒介,受到受众强有力的制约,受到其他因素如政治权力、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的制约。媒介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区别颇为明显,但两者的联系又十分紧密。媒介须通过所掌握的话语权,通过对舆论进行一定的影响才能体现媒介权力。在我国,媒介权力被滥用有诸多表现,权钱交易、"权力寻租"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权力 影响力 话语权 权力滥用
下载PDF
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被引量:105
17
作者 丁柏铨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共5页
新闻舆论需要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舆论提高传播力,关键在于传通并有效。提高引导力,有待扬新闻媒体强项之长、补弱项之短。提高影响力,须事、理、情、美等元素共同发挥作用。提高公信力,是新闻舆论主体安身立命的... 新闻舆论需要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舆论提高传播力,关键在于传通并有效。提高引导力,有待扬新闻媒体强项之长、补弱项之短。提高影响力,须事、理、情、美等元素共同发挥作用。提高公信力,是新闻舆论主体安身立命的根基。须深入理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另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是: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舆论 传播力 引导力 影响力 公信力
下载PDF
新闻学科课程思政:特殊性、有效性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42
18
作者 丁柏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3,30,共6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闻学科的课程思政,既不同于思政课程的思政,也不同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新闻、新闻学与政治的关系特别密切;作为新闻学研究对象的新闻、新闻媒体和新闻舆...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闻学科的课程思政,既不同于思政课程的思政,也不同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新闻、新闻学与政治的关系特别密切;作为新闻学研究对象的新闻、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与社会舆论的关系特别密切;新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特别密切。新闻学科课程思政,并不是在专业课程中简单重复思政课程的内容,而必须结合自身的课程特点进行思政,务求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性。也就是说,要结合讲授专业知识和理论进行课程思政;结合讲授新闻传播业务实施课程思政;结合讲授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角色使命体现课程思政。新闻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将思政的重要观点贯穿专业课程,把思政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关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科 课程思政 特殊性 有效性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媒介形象展现(下)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柏铨 夏雨禾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大众传媒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大众传媒,其某些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大众传媒的受众,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宣传对象。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的制约。执政党在展现自身媒介形象的过程中,不... 大众传媒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大众传媒,其某些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大众传媒的受众,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宣传对象。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的制约。执政党在展现自身媒介形象的过程中,不能不认真考虑上述诸项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形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大众传媒 市场经济条件 宣传对象 执政党 鲜明 受众
下载PDF
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丁柏铨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1,8,共4页
《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一文,以政府、新闻传媒、公众围绕信息公开传播形成的特定关系为切入点,对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并对灾难性事件中如何妥善处理... 《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一文,以政府、新闻传媒、公众围绕信息公开传播形成的特定关系为切入点,对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并对灾难性事件中如何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以新闻传媒为轴心的信息发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灾难性事件中信息发布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决定 新闻传媒 灾难性事件 公众 信息公开 公共信息 政务信息 舆论监督 社会系统 获取信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