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构造应力场探讨2014年鲁甸地震余震活动发生在共轭断裂上的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万永革 宋泽尧 +3 位作者 关兆萱 黄睿琪 顾培苑 王润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200,共17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地震。该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余震活动表现在共轭的昭通-鲁甸断裂和包谷垴-小河断裂上。为了从应力角度探究地震活动发生在2条断裂上的原因及确定主震发生在哪条断裂上,文中首先搜集了鲁甸地震...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地震。该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余震活动表现在共轭的昭通-鲁甸断裂和包谷垴-小河断裂上。为了从应力角度探究地震活动发生在2条断裂上的原因及确定主震发生在哪条断裂上,文中首先搜集了鲁甸地震周围的震源机制数据,求解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然后采用新发展的模糊聚类断层面拟合法获得了地震2条断层的产状参数:NNW-SSE向分支的走向和倾角分别为336.67°和88.41°,近EW向分支的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66.10°和86.42°。之后,将应力场投影到2条断层面上,发现包谷垴-小河断裂和昭通-鲁甸断裂的相对剪应力都很大,说明2条断层均可能发生地震活动。相比之下,包谷垴-小河断裂处的相对剪应力更大,可能预示着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地震活动比昭通-鲁甸断裂更强烈。上述分析得到了2条断层上地震活动的M-T图和总体地震矩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断层 断层结构 发震机制 应力场
下载PDF
2023年土耳其双震震源处的断裂几何形状与应力场
2
作者 万永革 关兆萱 +1 位作者 梁玮航 代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22-4639,共18页
2023年土耳其东南区域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附近发生两次大于7级的大震,震后大量余震位置及震源机制数据为求解东安纳托利亚东南段的断裂形状和区域应力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首先搜集了土耳其双震序列之后的精定位结果,采用模糊聚类... 2023年土耳其东南区域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附近发生两次大于7级的大震,震后大量余震位置及震源机制数据为求解东安纳托利亚东南段的断裂形状和区域应力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首先搜集了土耳其双震序列之后的精定位结果,采用模糊聚类求解断层面的方法求解得到了双震余震集中区的8条子断层的几何形状.结果表明MW7.8级地震的4个子断层均为较陡、倾向西北的断层,与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的东北段的倾向一致;MW7.6级地震主破裂为陡倾北的断层,西端存在2条相向倾向、走向西北-东南的子断层,东端存在1条走向东北、倾向与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相向的断层.这些结果为精细研究地震破裂模型提供了基础.然后本研究搜集了土耳其双震周围的地震震源机制,分区域求解周围应力场.发现MW7.8地震破裂东北区呈现以NE-SW向挤压和NW-S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状态,表现了阿拉伯板块对安纳托利亚板块的斜向推挤导致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走滑运动;MW7.8西南破裂区则表现为东西向拉张和南下-北上挤压的过程,此处在阿拉伯板块、非洲板块和安纳托利亚块体的交界部位,反映了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对该地的北上向推挤和安纳托利亚块体被迫西向运移导致的东西向拉张状态;位于安纳托利亚块体内部的MW7.6地震破裂区应力场则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和西下拉张,反映了阿拉伯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推挤作用和该块体的西向伸展的状态.将地震破裂应力场投影到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上,发现MW7.8地震的应力释放方向与构造应力场方向较为一致,而MW7.6地震发震断层面的应力释放方向与构造应力场方向相差较大,表明MW7.6可能受到MW7.8地震的触发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双震 断裂几何形状 地震丛集 震源机制 应力场
下载PDF
2013年和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断层面花状构造及其滑动特性研究
3
作者 靳志同 万永革 +3 位作者 王福昌 李枭 冯淦 许英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2-2219,共18页
芦山地区在2013年和2022年发生两次6.0级以上地震,本研究收集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研究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特性,并分析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的应力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收集到的两次芦山地... 芦山地区在2013年和2022年发生两次6.0级以上地震,本研究收集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研究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特性,并分析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的应力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收集到的两次芦山地震序列的2531个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求解得到芦山地震序列的5个发震断层面位置及其走向和倾角,5个断层面在空间上呈花状构造分布.(2)基于收集和计算得到的该地区的127个震源机制中心解,求解得到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得到芦山地区形成了SEE—NWW向挤压,垂直向拉张的以逆冲为主的应力状态.(3)通过将构造应力场投影到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上,得到这些发震断层面上均容易发生逆冲型破裂事件.(4)将求解的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形状和滑动特性作为接收断层参数,计算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的应力影响,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的活动性起到促进作用,而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共同作用,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的活动性起到抑制作用,即2013年芦山地震的发生推迟了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的发生.基于GPS观测的应变率得到,在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芦山地震被推迟的时间约为5.2~10.5年.这些研究对研究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的断层活动特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序列 模糊聚类 断层面估计 断层面滑动特性 地震应力影响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机制及其对周围区域的应力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润妍 万永革 +1 位作者 宋泽尧 关兆萱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为研究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对周围地区的应力影响,本文首先根据各个机构和学者提供的震源机制数据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159.08°,倾角40.57°,滑动角112.46°;节面Ⅱ:走向310.52°,倾角53... 为研究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对周围地区的应力影响,本文首先根据各个机构和学者提供的震源机制数据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159.08°,倾角40.57°,滑动角112.46°;节面Ⅱ:走向310.52°,倾角53.05°,滑动角71.88°。此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将当地的应力体系投影到震源机制中心解的两个节面上,得到相对剪应力分别为0.797和0.951,可以看出该地震是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一次正常能量释放。拉脊山北缘断裂呈NNW走向,SWW倾向,倾角为45°~55°,与震源机制中心解的节面Ⅰ较为一致,判断拉脊山北缘断裂为此次地震发震断裂。基于该地震破裂模型及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应变场。体应变在震中呈现拉张,距离震中较远的东北和西南两侧呈现轻微拉张,震中周边呈现压缩,东侧压缩表现更为突出。水平位移场表现为在震中西北侧和小部分东南侧的物质向外涌出,而东北侧和西南侧的物质涌入震中;与水平位移场相对应,垂直位移场在震中表现为隆升,而四周表现为略微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位移场 应变场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发震断层产状及其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兆萱 万永革 +4 位作者 周明月 王润妍 宋泽尧 黄少华 顾培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大地震发生后,断层面产状快速确定对震后趋势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收集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数据,对多家机构计算的该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后,对震源机制的节面进行聚类分析,去掉噪声点的震源机制得... 大地震发生后,断层面产状快速确定对震后趋势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收集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数据,对多家机构计算的该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后,对震源机制的节面进行聚类分析,去掉噪声点的震源机制得到两簇结果,发现标准差较小的第二簇中心节面可能为发震断层面。然后,为进一步通过断层面与应力场关系验证可能的发震断层面,收集了该地区历史震源机制资料,反演得到乌什地震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发现该地区受到NW—SE向的挤压应力和近垂直向的拉张应力;将应力场分别投影到两簇节面上,发现标准差较小的第二簇中心节面处于剪应力较大区域,并且正应力也有利于该中心节面破裂。综合其他资料分析,本研究推测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发震断层为NW向、低倾角断层,走向为244.62°,倾角为4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乌什M_(S)7.1地震 震源机制 应力场 发震断层
下载PDF
采用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节面聚类确定发震断裂几何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千贺 万永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地震断裂带形状是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资料。2021年发生的玛多地震序列提供了丰富的震源机制资料,为统计震源机制节面并估计玛多地震发震断层面形状提供了很好机会。文章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来确定断层的几... 地震断裂带形状是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资料。2021年发生的玛多地震序列提供了丰富的震源机制资料,为统计震源机制节面并估计玛多地震发震断层面形状提供了很好机会。文章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来确定断层的几何形态。首先对收集到的玛多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DBSCAN方法的聚类分析,得到断层的走向为113.5°,倾角为88.2°,通过震源机制反演应力场,并将应力场投影到断层上,得到断裂带的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分别为0.84和-0.79,剪应力强度较大,滑动角为-0.72°。结果表明玛多地震是发震断裂受NE-SW的挤压和NW-SE的拉张,形成了较大的剪切力,从而促使近东西的江错断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几何特征 震源机制 有噪声数据的密度聚类分析 2021玛多地震序列
下载PDF
从震源机制中准确识别发震断层面对重构应力场的意义
7
作者 李振月 万永革 +1 位作者 郭祥云 刘瑞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12-2624,共13页
基于震源机制的应力场反演,需要从震源机制的两个节面中准确地识别出发震断层面,然后通过拟合发震断层面的滑动方向获得应力场.然而,目前的技术和方法不能保证能够从所有的震源机制中准确地识别出发震断层面.因此,用于应力场反演的断层... 基于震源机制的应力场反演,需要从震源机制的两个节面中准确地识别出发震断层面,然后通过拟合发震断层面的滑动方向获得应力场.然而,目前的技术和方法不能保证能够从所有的震源机制中准确地识别出发震断层面.因此,用于应力场反演的断层数据中会参入小部分辅助断层面,这部分假断层的存在会造成重构的应力场与实际应力场产生多大程度的偏离?本文通过合成实验揭示出,从部分震源机制中错误地选择断层面可能会造成重构的应力场方向和主应力相对大小(R)与实际产生较大偏离,重构应力场的偏离程度主要与实际的应力R值、错误选择断层面的震源机制所占的比例以及震源机制中包含的噪声大小这三个因素有关.当实际的应力R值为中间值附近时,只有准确地选择断层面才能准确地重构R值,当实际的应力R值较小时,准确地选择断层面有助于准确地重构应力方向,故准确地从震源机制中选择断层面可以保证在不同的背景应力场下都能准确地重构应力场方向和R值,这对于根据重构的应力场合理解释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重构应力场 识别发震断层面 主应力相对大小
下载PDF
福建仙游震群的应力场及其成因分析
8
作者 余海琳 万永革 +2 位作者 崔华伟 王晓山 黄少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0-619,共20页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福建仙游地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的地震群进行重定位,并采用P波初动的方法求解出该震群的159个震源机制解,显示该震群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与背景构造应力场表现明显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福建仙游地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的地震群进行重定位,并采用P波初动的方法求解出该震群的159个震源机制解,显示该震群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与背景构造应力场表现明显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究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将得到的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分区域和分深度求解应力场,结果显示:金钟水库的东南部附近应力方向更远离背景构造应力方向,并且应力形因子小于0.5,中间轴呈现为拉张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场的方向也更接近背景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此外,根据前人研究推断该区域应力方向发生偏转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在深部的低角度俯冲挤压导致浅部张开,应力呈现为东西向拉张所致。在上述两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经震源机制解反演出的应力场结果与背景应力场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断层面拟合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下载PDF
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网资料研究古冶—滦县地区上地壳各向异性
9
作者 李枭 万永革 +3 位作者 王晓山 吴鹏 张小涛 余海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3-1068,共16页
自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以来,古冶—滦县地区一直为唐山地震的余震频发区.该地区断裂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这些断裂的破碎程度有哪些差异?这是地震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使用在古冶—滦县地区布设的密集流动地震台网2020年8月—2021年7... 自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以来,古冶—滦县地区一直为唐山地震的余震频发区.该地区断裂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这些断裂的破碎程度有哪些差异?这是地震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使用在古冶—滦县地区布设的密集流动地震台网2020年8月—2021年7月近一年的波形记录,采用剪切波分裂原理通过对古冶—滦县地区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来揭示这些问题.得到以下结论:(1)古冶—滦县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86.2°±27.8°,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37±1.25 ms·km^(-1).快剪切波偏振第一优势方向为ENE向,与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第二优势方向为NE向,该方向揭示了研究区域断裂主要以NE向为发育的构造意义.(2)唐山断裂带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均显示出NE向的第二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断裂附近台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较高,各台站时间延迟差异较小,表明区域各向异性程度较强,断裂沿NE向破碎程度较强且破碎均匀.(3)滦县—乐亭断裂和卢龙断裂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显示出复杂性,表明两条活动断裂的交汇在地壳内部产生了复杂的地壳破裂裂隙结构.断裂附近台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较高,各台站时间延迟差异较大,表明区域各向异性和断裂破碎程度较强,且破碎不均匀.(4)丰台—野鸡坨断裂和榛子镇断裂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接近,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最小,表明断裂对其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影响大不,区域各向异性和断裂破碎程度较弱,断裂内部裂隙可能存在愈合的现象.另外,本文还针对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后在唐山断裂带上出现的尖端效应是否对唐山断裂带北段应力场产生了影响做出了讨论.本研究结果不仅反映了断裂分布的复杂程度与地壳各向异性的关系,还揭示了地壳各向异性在不同破碎程度断裂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冶—滦县地区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构造应力 断裂破碎程度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及对余震的触发作用
10
作者 周明月 万永革 +1 位作者 关兆萱 靳志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2-948,964,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为深度剖析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影响,文章基于地震破裂模型参数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积石山M_(S)6.2地震在周围主要断层上不...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为深度剖析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影响,文章基于地震破裂模型参数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积石山M_(S)6.2地震在周围主要断层上不同深度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评估这些应力变化对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地震使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部分区域的库仑破裂应力显著增加,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东段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远超出静态应力触发阈值,并达到了0.022 MPa,表现出较高地震危险性;其他断层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库仑应力变化,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部分区域的应力卸载量达到了万帕,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除东段外的其他分段和庄浪河断裂的应力卸载量达到了百帕。对不同震源深度下断层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深度变化对此次地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模式影响很大。文章还计算了本次地震在较大余震断层面上的库仑破裂应力,结果表明: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在后续三次M_(S)≥4地震的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分别为0.024 MPa、0.033 MPa和0.034 MPa,均超过触发阈值(0.01 MPa),表明M_(S)6.2地震对这三次地震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文章可为该地区未来地震可能性与危险性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 地震危险性 拉脊山断裂带
下载PDF
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9
11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3 位作者 刁桂苓 王福昌 胡新亮 盛书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3-804,共12页
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利用小震密集程度求解主震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其误差的稳健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参数,给出了估计在已求得的断层面上的滑... 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利用小震密集程度求解主震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其误差的稳健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参数,给出了估计在已求得的断层面上的滑动角的方法.该方法还可用于小震活跃地区活断层走向、倾角和滑动角的确定.将这种方法用于唐山地震序列,采用2002年4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发生在地震破裂区的精定位地震目录,求得了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宁河及卢龙断裂带的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滑动角参数.与前人给出的断层面解进行比较,发现利用小震精定位资料和区域构造应力场得到的结果与前人采用其他资料和方法得到的结果近似,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另外,本研究首次发现滦县地震区东部的小震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成丛发生,可精确刻画为一条断裂带,较为精确地确定了此断层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该断裂及宁河断裂在唐山地震序列发生时是否破裂需要运用其他资料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面解 小震丛集 最小二乘解 唐山地震 滦县地震
下载PDF
地震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84
12
作者 万永革 吴忠良 +3 位作者 周公威 黄静 秦立新 万永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3-551,共19页
介绍地震应力触发基本理论.从地震静态和动态应力触发、粘弹性模型在地震应力触发中的应用、火山喷发或爆炸与地震触发及地震触发的其它解释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地震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并对地震应力触发研究近期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地震应力触发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地震静态应力触发 地震动态应力触发 粘弹性介质
下载PDF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资料反演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 被引量:30
13
作者 万永革 王敏 +4 位作者 沈正康 陈杰 张祖胜 王庆良 甘卫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位移数据 ,以震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破裂数据为约束 ,反演了破裂断层面上的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破裂...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位移数据 ,以震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破裂数据为约束 ,反演了破裂断层面上的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破裂下界深度为 1 4 .2~ 2 1km(70 %置信区间 ) ,最佳破裂深度 1 7km。虽然在太阳湖段和主破裂带西端的中间区域未观测到地表破裂 ,但反演的结果表明此区域存在 2~ 3m左右的左旋水平走滑 ,与InSAR资料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地表以下的破裂西端止于太阳湖段 ,而东端似乎在地表破裂迹线以东 30km范围内仍存在 1 .5~ 2 .0m的左旋滑动。反演的垂直位移表明断层在东经 93°以西部分大体表现为南盘上升 ,而东经 93°以东部分表现为北盘上升。由大地测量和地表破裂调查得到的地震矩释放为 6 .1× 1 0 2 0 N·m ,与地震波资料的反演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水准测量 反演 地震破裂 地震波 昆仑山口西 同震位移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及其正断层机制的区域构造解释 被引量:88
14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1 位作者 盛书中 徐晓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0-289,共10页
计算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导致周围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库仑应力在贡嘎错断裂的西南段和东北段、康西瓦断裂东段和西段、普鲁断裂西段、龙木错—邦达错西段、阿尔金断裂和西昆仑山前逆冲断裂增加分别达6.9... 计算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导致周围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库仑应力在贡嘎错断裂的西南段和东北段、康西瓦断裂东段和西段、普鲁断裂西段、龙木错—邦达错西段、阿尔金断裂和西昆仑山前逆冲断裂增加分别达6.9×10~4Pa、4.4×10~3Pa、8.0×10~5Pa、2.8×10~3Pa、2.3×10~4 Pa、5.7×10~3 Pa、1.6×10~3Pa和1.1×10~3Pa,而使得贡嘎错断裂中段、康西瓦断裂中段、龙木错-邦达错东段、普鲁断裂中段和喀喇昆仑北段断层上的库伦破裂应力减小分别达3.9×10~5Pa、5.8×10~5Pa、1.5×10~4Pa、1.5×10~4Pa和1.1×10~3 Pa.根据康西瓦的断层滑动速率估计该地震使得中段特征地震延迟1~127年,使得东段特征地震提前2~138年.计算还得到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M_w7.6地震在于田地震破裂面和滑动方向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为10~20 Pa,虽然有利于于田地震的发生,但数值太小,难以看到明显的触发作用.分析了该地震及其周围已发生地震出现正断层机制的原因.认为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北东向推挤作用下,相对塔里木块体,青藏高原北缘的柴达木块体沿阿尔金断裂东向运动,而兴都库什块体沿喀喇昆仑断裂整体北西向运动.地震发生区位于此两块体之间,在双边动力相互作用下导致了东西向拉张的形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断层相互作用 震源机制 动力学解释
下载PDF
P波极性数据所揭示的台湾地区三维应力结构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39
15
作者 万永革 吴逸民 +2 位作者 盛书中 沈正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09-2818,共10页
采用综合震源机制方法,利用503393个P波极性数据反演了台湾地区的三维应力结构.对于给定点,根据该点及邻近区域地震的所有P波极性数据采用地震综合震源机制进行估算,P波极性数据的权重由高斯距离函数给定.该方法可以采用大量P波极性数据... 采用综合震源机制方法,利用503393个P波极性数据反演了台湾地区的三维应力结构.对于给定点,根据该点及邻近区域地震的所有P波极性数据采用地震综合震源机制进行估算,P波极性数据的权重由高斯距离函数给定.该方法可以采用大量P波极性数据,包括不能确定单个地震震源机制的P波极性数据.与传统的震源机制确定应力场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震源机制的平均结果并覆盖更为广泛的地区.本文求得了台湾及邻区0.25°×0.25°×2.5 km的综合震源机制.初步结果表明,P轴和T轴方向在Moho间断面附近变化明显.P轴和T轴方向在15~45 km深度范围内与P波速度异常相关,描绘出菲律宾板块在台湾西北部的北西向俯冲消减.该三维应力场结果可为台湾地区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新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极性 综合震源机制 地壳应力场 台湾地区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强震序列对中国大陆的应力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万永革 盛书中 +3 位作者 李祥 崔华伟 高熹微 沈正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77-4286,共10页
基于2015年尼泊尔地震序列的破裂模型及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了该地震序列传递到中国西藏境内发生在定日县地震和聂拉木县地震的应力.2015年尼泊尔地震序列导致定日县地震和聂拉木地震节面和滑动方向的库仑应力增加(2~3)×10^3... 基于2015年尼泊尔地震序列的破裂模型及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了该地震序列传递到中国西藏境内发生在定日县地震和聂拉木县地震的应力.2015年尼泊尔地震序列导致定日县地震和聂拉木地震节面和滑动方向的库仑应力增加(2~3)×10^3 Pa和(2.4~3.1)×10^5 Pa,表明这两个地震受到尼泊尔地震序列的触发.其次,我们计算了2015年尼泊尔地震序列在中国大陆及其附近主要活动断层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喜马拉雅主山前逆冲断裂和青藏高原内部的拉张正断层上的库仑应力有较大的增加,而青藏高原的走滑断裂,如阿尔金断裂、东昆仑断裂、玉树玛曲断裂、班公错断裂西部、嘉黎断裂的库仑应力有较大的降低.天山南北两侧的断裂库仑应力降低.而华北及东北、华南地区的库仑应力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后,计算了该地震序列造成的水平应力变化.水平面应力在2015年尼泊尔地震序列北向(青藏高原大部和新疆区域)增加(拉张),而在地震序列东侧的西藏南部和川滇地区南部降低(压缩),在华北和东北仅有少许增加,在华南地区有少许降低.在中国西部,主压应力表现为以2015年地震序列为圆心的向外辐射状,而主张应力方向与同心圆切线方向大体一致.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东北地区为北东向,在华北地区为北东东向,在华南地区为南东东向.这种模式与现今构造应力场方向相似,表现了2015尼泊尔地震序列所代表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触发 2015年尼泊尔地震序列 震源破裂模型 水平应力
下载PDF
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模型的全球检验 被引量:42
17
作者 万永革 吴忠良 +2 位作者 周公威 黄静 秦立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2-316,共15页
运用 1 976~ 2 0 0 0年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 ,采用“地震对”概念对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模型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从全球角度来看 ,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效应确实存在 ,但只是一种很弱的效应 .将地震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分别对... 运用 1 976~ 2 0 0 0年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 ,采用“地震对”概念对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模型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从全球角度来看 ,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效应确实存在 ,但只是一种很弱的效应 .将地震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分别对静态应力触发模型进行检验 ,发现非走滑断层地震具有明显的触发效应 ,而走滑断层地震触发效应则不明显 .按“地震对”中后续事件的延迟时间分为延迟时间 t≥ 1天、t<1天、t≥ 1 0天、t<1 0天和 1天≤t≤ 1 0天 5个时间段的“地震对”,分别对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模型进行研究 ,发现静态应力触发效应在地震之后的短时间内不随延迟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对全球不同区域的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情况的研究表明 ,消减带“地震对”的触发效应较为明显 .为了研究地震静态应力触发模型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 ,对中国及邻区的地震进行了检验 ,发现就中国及邻区的地震类型而言 (以走滑断层为主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静态应力触发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哈佛矩心矩张量目录 地震活动性 地震对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被引量:156
18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1 位作者 盛书中 徐晓枫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9,共12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明显地改变了区域地震的应力场.理解这种应力场的改变对周围断层构造加载进程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改变非常重要.本文以汶川地震的破裂为驱动源,计算了该地震造成周围断层上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汶川...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明显地改变了区域地震的应力场.理解这种应力场的改变对周围断层构造加载进程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改变非常重要.本文以汶川地震的破裂为驱动源,计算了该地震造成周围断层上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龙门山断裂北部和最南端、鲜水河断裂最南端、东昆仑断裂、陇县—宝鸡断裂、鄂拉山断裂、白玉断裂、日月山断裂南端、马边—盐津断裂南部、班公错—嘉黎断裂西部、则木河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量值达0.00001—0.06MPa.库仑破裂应力增加尤为显著的断裂量值分别为:龙门山断裂的地震断层南端最大增加0.01MPa、北端0.03MPa,秦岭南缘断裂的西南部最大增加0.03MPa,东昆仑断裂的东南部为0.007MPa,地震破裂断层西南部的鲜水河断裂为0.005MPa,西秦岭北缘断裂的天水—宝鸡段为0.004MPa,陇县—宝鸡断裂为0.003MPa.该地震还使得龙日坝断裂、怒江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西部、秦岭北缘断裂、庄浪河断裂、日月山断裂北部、海原断裂、岷江断裂、玉树—玛曲断裂、金沙江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减少;减少尤为显著的断裂为龙门山断裂的断层破裂段、岷江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炉霍段,其库仑破裂应力减少分别达0.04—0.7MPa,0.001—0.1MPa和0.008—0.01MPa.本次地震在小金河、安宁河和大凉山断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很小,对断层地震活动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 断层相互作用 震源机制
下载PDF
江汉-洞庭盆地地震精定位及活动性特征
19
作者 田优平 万永革 +6 位作者 邵磊 沈平 唐红亮 张义梅 张恩会 康承旭 佘旭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4-752,共9页
利用江汉-洞庭盆地及其周缘有历史记载以来至2021年的地震资料,分析地震时空特征,通过双差定位法对788个地震进行精定位,获得深部地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并采用P波初动法计算ML≥2.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 利用江汉-洞庭盆地及其周缘有历史记载以来至2021年的地震资料,分析地震时空特征,通过双差定位法对788个地震进行精定位,获得深部地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并采用P波初动法计算ML≥2.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在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盆地边界地震活动性强于盆地内部,在时间上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平静与活跃交替的周期性规律;精定位后的地震在宁乡、石门、远安-当阳、南漳-荆门和鄂州-黄石等5个地区呈NW和NE向丛集条带状分布,且这些地区的地震成因与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盆地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型为主,P轴优势方位为近EW向,倾伏角近水平,T轴方位以近SN和NE向为主,倾伏角较高。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内部形成近EW向拉张应力场,对江汉-洞庭盆地产生东向推挤,加之菲律宾海板块NWW向和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运动,导致江汉-洞庭盆地形成近EW向挤压的应力场格局,使得区域断裂构造易发生垂直差异运动,进而导致江汉-洞庭盆地及其周缘地震的孕育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地震活动性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江汉-洞庭盆地
下载PDF
几次复杂地震中不同破裂事件之间的“应力触发”问题 被引量:103
20
作者 万永革 吴忠良 +1 位作者 周公威 黄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8-576,共9页
很多地震都具有复杂的震源破裂过程 ,作为一个近似 ,可以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子破裂事件来描述 ,子破裂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从几秒到数十天 .为探讨不同的子破裂事件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邢台地震、唐山地震、青海共和地震和云南丽江地震的第... 很多地震都具有复杂的震源破裂过程 ,作为一个近似 ,可以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子破裂事件来描述 ,子破裂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从几秒到数十天 .为探讨不同的子破裂事件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邢台地震、唐山地震、青海共和地震和云南丽江地震的第一次子破裂事件所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与断层滑动有关的静态应力的计算采用 Okada(1 992 )给出的公式 .结果表明 :上述地震中第一次子破裂事件所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均对后续的子破裂事件有触发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地震参数 应力触发 震源破裂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