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不同强度区域性凝冻过程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1
作者 李忠燕 任曼琳 +2 位作者 谭娅姮 严小冬 张东海 《气象科技》 2024年第2期228-242,共15页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4种不同强度区域性凝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中高纬度的亚洲东部区域距平场呈现“+-”的分布或有切断低压分布,贝加尔湖至中国华北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850...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4种不同强度区域性凝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中高纬度的亚洲东部区域距平场呈现“+-”的分布或有切断低压分布,贝加尔湖至中国华北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850 hPa风场上云南南部以南受偏南风和西南风控制,并且在江南至华南存在西南或西风急流,是4种不同强度凝冻过程中形势场共性特征。500 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或一槽一脊分布;风场上850 hPa东北风回流和700 hPa西南急流形成上暖下冷的形势场,同时850 hPa形成稳定低层切变线;温度场上存在冷暖冷的夹心结构,近地面层0℃线维持在900 hPa以下,均是较强等级以上的区域性凝冻过程中形势场共性特征。而对于一般性区域性凝冻过程,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呈多槽脊分布,风场上是否存在东北风回流和低层切变线,温度场上是否存在冷暖冷的夹心结构以及近地面层0℃线位置等特征均不统一。温度剖面图上,当近地面层0℃线位置最低时或出现冷暖冷的夹心结构时段与凝冻过程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时间段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凝冻过程 不同强度 逆温层 融化层 东北风回流
下载PDF
黔东南州近10年凝冻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2
作者 秦畅畅 严小冬 +3 位作者 龙俐 梁平 朱军 王玥彤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5期1233-1242,共10页
文章选用2011~2020年黔东南州16个国家气象站和500个区域自动站12月~次年2月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雨凇等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模糊信息分配法找出黔东南地区发生凝冻时的气象要素阈值,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利用实际观测发生雨凇日... 文章选用2011~2020年黔东南州16个国家气象站和500个区域自动站12月~次年2月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雨凇等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模糊信息分配法找出黔东南地区发生凝冻时的气象要素阈值,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利用实际观测发生雨凇日数、过程发生频次、过程平均最低气温、最长持续天数4个指标来界定实际发生凝冻的等级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判断黔东南地区形成凝冻天气的标准为日平均气温≤1.0℃、日最高气温≤4.0℃、日最低气温≤0℃、相对湿度≥80%,利用该阈值去寻找满足上述条件区域站发生凝冻的日数,建立凝冻时间序列,最后将凝冻划分为高、较高、中、低4个风险等级。According to the daily observation data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relative humidity, rime, etc., from December to February of the following year at 16 national weather stations and 500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from 2011 to 2020, this paper uses fuzzy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ethod to find threshold value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when freezing occur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combined with GIS, four indicators are used to define the actual freezing level and carry out risk zoning, including actual observation days of rime, frequency of process occurrence,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the process, and maximum duration of the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formation of freezing weather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ar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 1.0˚C,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 4.0˚C,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 0˚C, and relative humidity ≥ 80%. This paper uses this threshold to find the number of days when freezing occurs in the regional station that meets the above conditions, establishes the freezing time sequence, and finally divides the freezing into four risk levels: high, relatively high, medium, and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冻 时空变化 GIS 风险区划
下载PDF
贵州省冬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海气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严小冬 宋燕 +2 位作者 黄晨然 杨春艳 夏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6-1345,共10页
利用1962—2014年贵州39个代表站的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温度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及全球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冬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全球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 利用1962—2014年贵州39个代表站的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温度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及全球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冬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全球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3年来,贵州冬季平均气温约为6.3℃,整体呈升温趋势,在贵州省东北部和西南部边缘最为显著;贵州冬季气温以准7年和准12年的振荡周期为主;贵州冬季气温突变于1988年,突变前贵州冷冬明显,突变后暖冬明显。异常暖冬年,格陵兰、北美和中太平洋地区的500 hPa高度场呈正距平,其余地区均为负距平,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距平呈现为经向的"正-负-正"分布;异常冷冬年,在中西伯利亚地区、西欧-北大西洋和北美高度场表现为明显的正距平,其余地区均为负距平,在东半球,位势高度距平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都表现出"负-正-负"的分布形势。贵州冬季气温与前期秋季东北太平洋、赤道东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区域的海温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异常暖冬年前期秋季,北太平洋(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和中印度洋(最显著)的海温距平异常显著;异常冷冬年前期秋季,北半球中东太平洋(最显著)和中印度洋的海温距平异常显著。同时,异常冷暖冬年的海温距平差值中心集中在东北太平洋和南半球中印度洋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 时空特征 500 hPa位势高度 海温
下载PDF
贵州省秋季雨日时空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严小冬 宋燕 +2 位作者 夏阳 龙园 杨春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4-1072,共9页
利用贵州省81站1964—2013年秋季(9—11月)雨日数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Morlet小波、合成分析等相关诊断方法,对贵州省秋季雨日数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秋... 利用贵州省81站1964—2013年秋季(9—11月)雨日数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Morlet小波、合成分析等相关诊断方法,对贵州省秋季雨日数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秋季雨日数分布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增多,一般在30.0~52.3 d。近50年秋季全省平均雨日数为40.5 d,总体呈减少趋势,每10年雨日数减少1.9 d。秋季雨日数突变发生在1987年前后,1964—1987年为偏多时段,1988—2013年为偏少时段,其中1997年以后减少趋势最为明显。近50年贵州秋季雨日序列存在准5 a和2~3 a的振荡周期,其中准5 a振荡最为显著。当贵州秋季雨日异常偏多时,南海上空的水汽通量在贵州地区辐合抬升,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空气输送更加活跃,东亚大槽偏强,低纬度地区槽脊略有加深,贵州处于印缅槽前,偏南气流强盛,从而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贵州地区交汇,形成阴雨天气,造成贵州秋季雨日数异常偏多;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雨日 时空变化 大气环流
下载PDF
贵州石漠化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严小冬 谷晓平 +1 位作者 王备 古书鸿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S1期157-160,共4页
在地形坐标系中建立一个三维静力平衡的大气-土壤耦合模式,模式主要考虑了复杂地形和植被的热力及动力过程。与其它中、小尺度模式相比,此模式在地表与植被冠层建立的辐射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中,均详细考虑了坡向、坡度的影响。通过... 在地形坐标系中建立一个三维静力平衡的大气-土壤耦合模式,模式主要考虑了复杂地形和植被的热力及动力过程。与其它中、小尺度模式相比,此模式在地表与植被冠层建立的辐射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中,均详细考虑了坡向、坡度的影响。通过对贵州石漠化危险区最典型的贞丰县气候效应数值模拟表明:所采用的大气-土壤耦合模式,能较好模拟贵州石漠化区域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趋势;中等程度石漠化区域向高强度石漠化区域演变过程中,气温场表现为先轻微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剧烈下降,然后当其演变到强度石漠化程度后,继续向超强程度石漠化演变,其气温表现为剧烈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大气-土壤耦合模式 石漠化区域 气候效应
下载PDF
1961~2019年贵阳冬季凝冻时空特征与异常成因 被引量:3
6
作者 严小冬 张皓 +3 位作者 杨涛 陈宇 蔡志颖 李忠燕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年第2期94-101,共8页
利用1961~2019年贵阳8个地面观测站冬季(12月~次年2月)雨凇观测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全球气温场及欧亚水平风场资料,通过EOF、M-K、小波及合成分析方法,对贵阳冬季凝冻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全球海温场及欧亚... 利用1961~2019年贵阳8个地面观测站冬季(12月~次年2月)雨凇观测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全球气温场及欧亚水平风场资料,通过EOF、M-K、小波及合成分析方法,对贵阳冬季凝冻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全球海温场及欧亚水平风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59年贵阳市冬季及各月平均凝冻日数为10.7d,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增多,开阳东北部凝冻日数达到20d以上;凝冻日数变化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12月与冬季凝冻日数变化为显著正相关,突变多发于20世纪70~80年代末,在1980~1990年及2005~2015年出现4a的显著周期变化;强凝冻年500hPa高度距平合成场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呈现“北高南低”分布,强弱年差值距平场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表现为“北正南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格陵兰、北美及乌拉尔山-西伯利亚一带为正距平;强凝冻年赤道中东太平洋秋季海温距平为负,引起纬向环流加强,水汽交换增加;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偏北强风带南下低空冷锋生成,利于西南水汽输送到云贵高原东北部与北方的冷空气交汇,为凝冻产生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冻 时空特征 位势高度 温度 气旋
下载PDF
贵州近50 a来夏季不同等级强降水事件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严小冬 孙翔 +1 位作者 杨春艳 夏阳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第2期1-6,20,共7页
利用贵州省内81个站点1967—2016年夏季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等级的区域性强降水事件,并对近50 a来贵州夏季不同等级区域性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夏季降水量及其年际变率大致呈东北向西南... 利用贵州省内81个站点1967—2016年夏季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等级的区域性强降水事件,并对近50 a来贵州夏季不同等级区域性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夏季降水量及其年际变率大致呈东北向西南递增的分布特征;贵州夏季较强的4个等级(99%、95%、90%和75%)的区域性强降水事件降水阈值分别为37.1 mm、23.7 mm、17.9 mm和9.7 mm,其中75%分位的区域性强降水事件对贵州夏季降水量的贡献率最大,99%分位最小。在所有等级的强降水事件中,夏季中前期(6月上旬—7月中旬)的降水频数还是降水量均明显多于后期,99%分位、95%分位和90%分位尤为明显。近50 a来,贵州夏季99%分位区域性强降水事件的降水频数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其余强度的降水频数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少。各个等级的强降水事件均存在2~4 a的活动周期,但出现的时段有所不同。此外,贵州夏季累计降水量峰值出现于10.7 mm/d所带来的181.9 mm,总体看来,各个范围内的日降水量所带来的累计降水量较为平均,均对贵州的夏季降水有同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事件 百分位法 气候特征 贵州
下载PDF
贵阳汛期旱涝演变特征及未来趋势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严小冬 吴战平 +2 位作者 徐丹丹 古书鸿 徐智慧 《贵州气象》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首先对贵阳近500 a(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增补,利用该资料进行等级序列展开频次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近58 a,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 a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 首先对贵阳近500 a(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增补,利用该资料进行等级序列展开频次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近58 a,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 a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看,210 a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50 a周期是次周期,且20世纪80年代的干旱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24 a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7 a周期是次周期;汛期降水偏少,一般与旱灾对应一致,但若降水偏多,对应汛期各月降水分布均匀,则不一定对应涝灾。最后,结合诊断结果,借助IPCC AR4最新的模式预估数据集,预估贵阳汛期降水在未来10 a左右将处于旱涝交替频发期,之后至21世纪40年代中期将处于少雨阶段,可能会出现较长时期的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旱涝 演变特征 趋势预估 多尺度分析 IPCCAR4
下载PDF
贵阳站气温均一性检验与订正 被引量:14
9
作者 严小冬 龚雪芹 石艳 《贵州气象》 2009年第3期6-8,共3页
基于贵阳市辖区8个气象观测站近50 a月平均气温资料,结合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判断出贵阳站气温存在非均一性。借助参考站历史资料序列,对贵阳站气温非均一性断点后的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拟合订正,结果表明:贵阳站自2000年迁站... 基于贵阳市辖区8个气象观测站近50 a月平均气温资料,结合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判断出贵阳站气温存在非均一性。借助参考站历史资料序列,对贵阳站气温非均一性断点后的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拟合订正,结果表明:贵阳站自2000年迁站后,气温观测值比迁站前低约1.4℃,该成果有助于在今后的气候业务及科研中更好的沿用贵阳站气温历史序列,也将使贵阳站气象要素资料能够在以后的年代里继续保持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均一性 SNHT方法 订正
下载PDF
IEOF法在MDERF产品对贵州5月气温预测释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小冬 古书鸿 《贵州气象》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基于MDERF(monthly dynamic extension range forecast)模式输出500hPa位势高度预报场,贵州5月气温历史资料,利用迭代经验正交函数法(Iteration Empiric Orthogonal Function),简记IEOF法,研究该方法对贵州5月气温的预报技巧和预测效果... 基于MDERF(monthly dynamic extension range forecast)模式输出500hPa位势高度预报场,贵州5月气温历史资料,利用迭代经验正交函数法(Iteration Empiric Orthogonal Function),简记IEOF法,研究该方法对贵州5月气温的预报技巧和预测效果。模型对贵州84站2002—2006年5月气温进行了预报试验,回报试验表明该方法在实际预测业务中有一定预报技巧;过去5a84站平均Pc为64.8%、平均Acc为0.23。最后利用该方法对2007年5月贵州气温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OF法 MDERF产品 贵州5月气温预测
下载PDF
太平洋海温变化对我国降水可预报性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严华生 王会军 +2 位作者 严小冬 曹杰 韩晋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61,共7页
通过讨论我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对我国月降水可预报性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利用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作我国月降水中长期预报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海温对月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 通过讨论我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对我国月降水可预报性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利用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作我国月降水中长期预报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海温对月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时间上看,利用海温作降水预报在4月和11月全国平均效果较好;从空间上看,海温对降水的影响存在遥相关关系,其贡献在西北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温变化 降水预报 可预报性 中国
下载PDF
贵州省温度界限内积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古书鸿 严小冬 +2 位作者 石艳 徐丹丹 陈中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521-524,共4页
基于贵州全省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其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温度界限内积温不仅能够反映活动积温在各个温度范围的分配状况,同时还包含温度持续时... 基于贵州全省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其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温度界限内积温不仅能够反映活动积温在各个温度范围的分配状况,同时还包含温度持续时间的信息,是温度对时间积分的具体体现;贵州温度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的温度界限全省平均为22℃,各站分别为17(威宁)~27℃(赤水、松桃、从江等),界限温度随海拔升高其递减率为0.51℃.100m-1;温度界限内积温峰值对应温度界限反映地区热量资源总量的同时,能够体现出热量分布的主要温度范围,可以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热量资源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界限内积温 积温峰值 热量分布 三基点温度 贵州
下载PDF
前期高度场和海温场变化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严华生 严小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利用 1 95 2~ 2 0 0 1年我国 1 60个测站汛期降水和前期 5 0 0hPa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资料以及三因子最佳子集回归求最大复相关系数的方法 ,把前期不同时间步长、不同时段的高度场和海温场同时作为预报因子与汛期降水求相关。结果发... 利用 1 95 2~ 2 0 0 1年我国 1 60个测站汛期降水和前期 5 0 0hPa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资料以及三因子最佳子集回归求最大复相关系数的方法 ,把前期不同时间步长、不同时段的高度场和海温场同时作为预报因子与汛期降水求相关。结果发现 :前期两个场共同作为预报因子比把其中某场单独作为预报因子的相关要好。并且存在着较好的“隔多季度相关”现象。预报因子具有实际预报意义的最佳时段为上一年的 6~ 9月。影响我国汛期降水的最佳预报因子主要集中于高度场和海温场具有重要天气气候意义的关键区域。汛期降水可预报性在北方和长江以南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hPa高度场 海温场 汛期降水 最佳子集回归
下载PDF
用500hPa月高度场作月降水预报所提供的可预报性时空分布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严华生 严小冬 王会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6,共8页
研究了用前期2~4个月500 hPa高度场预报后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量所提供的可预报性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从空间分布上看,可预报性存在着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从时间变化上看,4、5、6月降水的可预报性没有8、9、11、12、1月... 研究了用前期2~4个月500 hPa高度场预报后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量所提供的可预报性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从空间分布上看,可预报性存在着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从时间变化上看,4、5、6月降水的可预报性没有8、9、11、12、1月降水的可预报性好.同时,探讨了影响这种时空分布变化的可能原因,指出将500 hPa高度场作为对我国降水进行月长期预报的唯一因子,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种种限制,为了提高预报效果,还需要考虑海洋等其它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高度场 降水可预报性 时空分布变化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异常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夏阳 万雪丽 +2 位作者 严小冬 吴磊 龙园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0-524,共15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中国西南地区97站逐日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3年春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造成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环...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中国西南地区97站逐日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3年春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造成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环流成因。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主模态呈现为全区一致型,该模态具有明显的2.5—3.5a及准5a的活动周期。对流层中低层副热带地区的异常气旋式环流波列形成的异常气流将洋面上空的水汽向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输送,暖湿气流与异常活跃的北方冷空气活动相配合,加上西南地区大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而产生抽吸作用,使得当地对流层中低层出现较强的沿地形抬升的上升气流,从而有利于西南地区降水的形成,反之亦然。造成环流异常的原因除了与西南地区、热带地区的异常辐合/辐散运动造成的位涡扰动能量有关,亦与中高纬度波扰动能量下欧亚大陆下游地区的频散及辐合有关。此外,冬季1月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特征可作为预测后期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变化的一个前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春季降水 环流异常 波作用量通量
下载PDF
遵义市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滑坡临界雨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忠燕 田其博 +1 位作者 张东海 严小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7-223,239,共8页
[目的]确定遵义市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滑坡临界雨量,建立阈值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评估,为该地区滑坡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遵义市2010—2016年59次滑坡事件对应的逐小时降雨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滑坡临界雨... [目的]确定遵义市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滑坡临界雨量,建立阈值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评估,为该地区滑坡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遵义市2010—2016年59次滑坡事件对应的逐小时降雨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滑坡临界雨量的历时、降雨类型对比分析,建立阈值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评估。[结果]中锋型是主要的降雨类型;大于10和20mm/h强降雨基本来自滑坡发生当天,但中易区降雨历时均长于高易区的降雨历时。对于高易区来说,滑坡当日1h最大雨量与前期3d的有效雨量组合的阈值模型预报准确率最大,因此将滑坡当天1h最大雨量作为高易区滑坡发生的激发雨量。而对于中易区来说,滑坡当天3h最大雨量是其滑坡发生的激发雨量。[结论]不同等级地质灾害易发区其滑坡临界雨量不同。对已经确定的滑坡阈值模型需根据新增滑坡信息进行检验评估,如果预测模型对新增滑坡预测不准确,需调整其滑坡判别线,从而对阈值模型进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雨量 滑坡 区域站 阈值模型
下载PDF
贵阳旱涝气候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战平 何玉龙 +1 位作者 严小冬 张娇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30-34,共5页
利用贵阳近500年(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对贵阳旱涝展开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年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 利用贵阳近500年(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对贵阳旱涝展开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年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看,210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50年周期是次周期,且20世纪80年代的干旱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24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7年周期是次周期。借助IPCC AR4最新的模式预估数据集,预估贵阳2011~2020年夏季降水处于旱涝交替频发期,且从本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将处于少雨阶段,可能会出现较长时期的干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IPCC AR4
下载PDF
贵州省两次超强凝冻过程的天气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忠燕 任曼琳 +2 位作者 谭娅姮 严小冬 王烁 《气象科技》 2022年第5期686-693,共8页
利用贵州省84个台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对2008年和2011年贵州省出现的两次超强凝冻过程的降温幅度、影响站次、海温背景、环流场、温度场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东部型拉... 利用贵州省84个台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对2008年和2011年贵州省出现的两次超强凝冻过程的降温幅度、影响站次、海温背景、环流场、温度场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东部型拉尼娜事件是两次过程的有利气候背景,东亚地区500 hPa西高东低的距平分布、850 hPa切变线的稳定维持、700 hPa西南急流、温度场上逆温区以及温度垂直剖面图的800~600 hPa之间的融化层均是两次过程的有利的形势条件。而2008年过程对应850 hPa切变线位置更为靠北,且其西南急流范围/强度、逆温区面积/强度、冷平流强度、融化层厚度/持续时间/中心温度均较2011年的明显偏强,这是导致2008年冬季凝冻过程影响更为明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冻过程 成因分析 融化层 逆温
下载PDF
西南地区汛期降水次季节变化主模态的低频环流传播路径特征
19
作者 白慧 严小冬 +1 位作者 池再香 王瑾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10-20,共11页
【目的】该文探讨我国西南地区汛期(5—9月)降水次季节变化的主模态,以及中高纬和热带次季节波动如何影响该地区持续性异常低频降水,能为了解和预测西南地区汛期降水的次季节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西南地区111个地面气象站1961—2... 【目的】该文探讨我国西南地区汛期(5—9月)降水次季节变化的主模态,以及中高纬和热带次季节波动如何影响该地区持续性异常低频降水,能为了解和预测西南地区汛期降水的次季节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西南地区111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环流场资料,采用EOF经验证交分解方法,分析西南地区汛期降水次季节变化主模态的低频环流特征和传播路径。【结果】西南地区汛期逐日降水主模态的空间分布为南北纬向型分布,空间特征向量高值区域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南部和东南部,其高值区对应的SWDR与PC1的相关系数达0.991(通过0.05信度检验),PC1气候平均值的显著周期为12.9 d,且逐年PC1的显著周期主要集中在10~20 d时段,占比为60.0%;在PC1的典型低频年中,汛期季节内及其各分月的PC1均能较好地表征对应降水异常分布型的时间演变特征,且二者低频分量的正相关性更高(通过0.05信度检验),即PC1低频分量均能更好地把握SWDPI低频分量的准双周振荡特征,尤其在6、7和8月,这可能与影响主模态降水异常分布型的同期大气低频环流信号更为稳定有关;PC1的季节内变化不仅与中国东南部和南海形成的对流异常偶极子有关,还与在西南地区对流层高层形成的位势高度异常偶极子息息相关,该对流异常偶极子的形成与前期菲律宾以东OLR正异常的西北向传播和巴尔喀什湖东南部OLR负异常的东南向传播有关,并且菲律宾以东被抑制的对流向西北方向传播总是伴随着低层的局部反气旋,而西南地区的西南部对流的增强(抑制)总是伴随着高层北部的负(正)位势高度异常,同时,西南地区对流层高层的位势高度异常偶极子的形成,与中高纬对流层高层类似Rossby低频波列东南向传播过程中在青藏高原东侧顺时针转向有关。【结论】从气候背景看,影响PC1季节内变化的低频波列传播主要与2个方面的因子有关,一方面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轴主体位置南压和强度增强,通过影响中高纬类似Rossby低频波列的东传南下,从而影响在西南地区对流层高层形成位势高度异常偶极子型分布;另一方面印度季风槽的北抬加强了南海—菲律宾海域异常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促使西南地区低层异常气旋形成,同时东亚季风槽增强也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低频对流发展并向西北传播,从而影响在中国东南部和南海的形成的对流异常偶极子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次季节 低频环流 传播路径 西南地区
下载PDF
成都区域中心动力气候模式产品降尺度应用业务系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淑群 杨小波 +3 位作者 马振锋 严小冬 黄玮 蔡元刚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2期56-59,共4页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以统计降尺度方法在西南区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业务化应用为目的,实现了统计方法与动力模式相结合的业务化,经过5年业务回报试验和近2年的预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西南区域的月尺度温度和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已成为西南区域气候中心日常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平台的各子系统性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气候模式产品 动力统计 解释应用 业务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