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黄东方鲀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银龙 施永海 +3 位作者 朱雅珠 张海明 谢永德 张根玉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3-155,共3页
采捕野生菊黄东方鲀进行驯养培育,使之达到性成熟,选出6组进行催产;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简称LHRH-A2),剂量为:雌鱼20~40ug/kg,雄鱼减半;在水温21~22℃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为48h,催产率83%;产卵量为39万粒。本试验的受精率为80.5%... 采捕野生菊黄东方鲀进行驯养培育,使之达到性成熟,选出6组进行催产;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简称LHRH-A2),剂量为:雌鱼20~40ug/kg,雄鱼减半;在水温21~22℃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为48h,催产率83%;产卵量为39万粒。本试验的受精率为80.5%,孵化率为81.7%;鱼苗在水温23~25℃下培育20d,育出体长15mm的乌仔22.8万尾,其育苗成活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催产 孵化 育苗 人工育苗试验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育苗成活率 催产率 LHRH 效应时间
下载PDF
舌鰕虎鱼的人工繁殖及其胚胎发育 被引量:1
2
作者 严银龙 施永海 +3 位作者 邓平平 张忠华 张海明 赵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性腺成熟的舌鰕虎鱼亲鱼经两次激素注射催熟催产,催产率为60%-80%,受精率为73.4%-81.2%,孵化率为63.8%-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3.5 mm,全长为2.7-3.8 mm,肌节为26-28对,心跳为50-55次/min。本研究结果可为舌鰕虎鱼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鰕虎鱼 人工繁殖 催产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全人工繁育刀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特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严银龙 汪洋 施永海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4期169-173,共5页
在淡水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全人工繁育刀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刀鲚为白天摄食类型鱼类,在白天晨昏阶段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很少摄食。河虾、轮虫和桡足类是刀鲚幼鱼较理想的天然饵料,虾类和轮虫在其食物中的占... 在淡水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全人工繁育刀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刀鲚为白天摄食类型鱼类,在白天晨昏阶段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很少摄食。河虾、轮虫和桡足类是刀鲚幼鱼较理想的天然饵料,虾类和轮虫在其食物中的占比分别为37.52%和43.87%,在养殖池配套投放河虾能改善刀鲚在冬季饵料缺乏时期的摄食状况。刀鲚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方程为:W=0.095 7L1.536 6,R^2=0.803 2,呈不等速增长;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体长和体质量上升趋势减缓,体长(L)与养殖时间(t)表现为线性相关:L=-0.0004t^2+0.127 6t+2.798 6(R^2=0.990 3),体质量(W)与养殖时间(t)的相关方程为:W=-0.000 2t^2+0.056 4t+0.370 9(R^2=0.995 7)。试验期间,随着温度的下降,刀鲚的特定生长率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建议在人工饲养刀鲚过程中,冬季可适当添加浮游生物及河虾等天然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育 刀鲚 幼鱼 摄食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不同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肌肉营养组成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严银龙 施永海 +4 位作者 张海明 刘永士 邓平平 汪洋 朱建明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6期300-304,共5页
为了解不同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肌肉营养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种市售的甲鱼粉状配合饲料幼甲料(CX组)、甲鱼粉状配合饲料稚甲料(HH组)和鱼苗专用微粒饲料(SS组)分别饲养刀鲚79 d,分析和比较3个组刀鲚幼鱼的生长、成活率、肌... 为了解不同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肌肉营养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种市售的甲鱼粉状配合饲料幼甲料(CX组)、甲鱼粉状配合饲料稚甲料(HH组)和鱼苗专用微粒饲料(SS组)分别饲养刀鲚79 d,分析和比较3个组刀鲚幼鱼的生长、成活率、肌肉营养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结果显示,HH组和CX组幼鱼的增重率、增长率、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以及成活率均显著高于SS组(P<0.05);3个组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的增长从试验第16 d开始分化,且均为HH组>CX组>SS组。CX组和HH组刀鲚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HH组刀鲚肌肉中灰分含量显著低于CX和SS组(P<0.05);HH和SS组刀鲚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X组(P<0.05);3个组刀鲚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X和SS组刀鲚肝脏中SOD和CAT的活性显著高于HH组(P<0.05);3个组刀鲚肝脏中GSH-PX的活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刀鲚能摄食配合饲料,不同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肌肉营养组成及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生长 肌肉 营养成分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严银龙 刘建忠 +1 位作者 吴锦忠 张根玉 《水产科技情报》 1998年第2期94-96,共3页
为满足市场需要,支持养殖生产,近年来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不断探索并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技术,取得了单位水体育苗产量5万~10万尾/m3(平均仔虾成活率50%),万尾仔虾耗饵量(以丰年虫卵为主要指标)降到140~2... 为满足市场需要,支持养殖生产,近年来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不断探索并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技术,取得了单位水体育苗产量5万~10万尾/m3(平均仔虾成活率50%),万尾仔虾耗饵量(以丰年虫卵为主要指标)降到140~200g的成绩,显示了较好的技术水准和经济效益。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是:选好亲虾,加强越冬培育,掌握适当的布苗密度,投喂适口饵料,维持良好水质,重视防病工作等。在综合运用各项技术措施上力争同批次孵育的幼体同步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育苗技术 经济技术指标 成活率
下载PDF
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52
6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5 位作者 刘永士 陆根海 严银龙 谢永德 徐嘉波 刘建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776,共9页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著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著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著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著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含量(分别为83.42%、29.69%、43.59%、32.54%和21.11%)均比养殖群体(分别为88.08%、30.53%、47.39%、34.47%和21.72%)显著低;野生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66.41和2.07)也明显低于养殖群体(分别为69.10和2.12)。野生群体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41.95%和39.51%)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分别为39.60%和36.64%)均明显高,而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54%)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23.76%)明显低;野生群体肌肉中油脂的EPA+DHA相对百分含量(28.23%)比养殖群体(25.66%)明显高,但在野生和养殖群体间肌肉中的EPA+DHA绝对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肉味鲜美,人工养殖没有造成其肌肉脂肪的大量富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急剧变化,相反使该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仿对虾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刀鲚肌肉营养品质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43
7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6 位作者 张海明 刘永士 严银龙 谢永德 陆根海 徐嘉波 刘建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7-436,共10页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刀鲚的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试验设2个组,即投喂配合饲料的配合饲料组和投喂活体糠虾的仔虾、幼虾和幼体以...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刀鲚的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试验设2个组,即投喂配合饲料的配合饲料组和投喂活体糠虾的仔虾、幼虾和幼体以及桡足类的活饵料组,每组设有3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尾刀鲚幼鱼(体长80.0~100.0 mm、体重2.0~3.0 g)。试验从2012年6月10日开始至2012年12月5日结束。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的肌肉水分含量(75.53%)显著高于活饵料组(68.22%)(P<0.05),而粗脂肪含量(4.60%)显著低于活饵料组(11.23%)(P<0.05),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8种氨基酸中,有10种氨基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的含量为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活饵料组(P<0.05),其余8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胱氨酸)的含量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 HEAA)、非必需氨基酸( NEAA)和鲜味氨基酸( DAA)占肌肉干重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活饵料组(P<0.05),但由于肌肉水分含量的不同,这些指标换算为占肌肉鲜重百分含量后2组间则没有显著差异( P>0.05);配合饲料组的肌肉EAA与TAA、EAA与NEAA以及DAA与TAA的比率与活饵料组也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配合饲料组的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56.96)显著高于活饵料组(45.49)(P<0.05)。配合饲料组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相对百分含量(31.24%)显著高于活饵料组(29.40%)(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相对百分含量在2组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肌肉n-6 PUFA相对百分含量(4.24%)显著高于活饵料组(1.35%)(P<0.05),导致配合饲料组的n-3 PUFA/n-6 PUFA(2.34)显著低于活饵料组(8.85)(P<0.05)。由此得出,配合饲料喂养的刀鲚肌肉蛋白质品质略优于活饵料喂养的刀鲚,但其肌肉粗脂肪含量较低,建议提高配合饲料中粗脂肪含量,优化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饲料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幼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6 位作者 张海明 刘永士 严银龙 谢永德 陆根海 徐嘉波 刘建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9-2038,共10页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幼鱼生长、存活和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对用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178 d的刀鲚幼鱼的生长、存活和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代谢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最终体长、体质量、...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幼鱼生长、存活和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对用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178 d的刀鲚幼鱼的生长、存活和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代谢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最终体长、体质量、成活率、鱼体肥满度和肝指数(分别为125.17 mm、6.27 g、65.73%、0.31 g/cm3和1.4%)显著低于活饵料组(分别为150.66 mm、12.39 g、85.59%、0.36 g/cm3和1.9%),两组鱼的肠长和体长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5.3%和23.6%);两组鱼的肝脏中均未检测出蛋白酶,配合饲料组的幽门盲囊中碱性蛋白酶的活性(43.49 U/mg prot)显著低于活饵料组(86.37 U/mg prot),但两处理组鱼胃中酸性蛋白酶和肠道中碱性蛋白酶的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配合饲料组肠道和幽门盲囊中的淀粉酶活性(分别为196.63和575.93 U/g prot)显著低于活饵料组(分别为928.91和1 755.90U/g prot),但两处理组鱼肝脏和胃中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两处理组鱼的肝脏和胃中均未检测出脂肪酶,配合饲料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23.55 U/g prot)显著高于活饵料组(14.39 U/g prot),但两处理组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性(分别为17.90和13.23 U/g prot)没有显著差异;配合饲料组的肝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103.44 U/g prot)显著高于活饵料组(58.20 U/g prot),而配合饲料组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GOT)活性(20.38 U/g prot)显著低于活饵料组(32.51 U/g prot);肝脏中其余被检测的5种酶活性(ACP、ALT/GPT、SOD、GSH-PX和CAT)和血清中被检测的代谢酶(ALT/GPT和AST/GOT)及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在两处理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刀鲚能摄食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组和活饵料组的大多数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配合饲料组的刀鲚生长和成活率远低于活饵料组,建议今后研发和改进刀鲚配合饲料,逐步替代活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饵料 生长 存活 酶活
下载PDF
美洲鲥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早期发育 被引量:17
9
作者 邓平平 施永海 +4 位作者 徐嘉波 严银龙 谢永德 刘永士 张宗锋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1,共9页
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鱼(1~51日龄)脊柱、胸鳍、尾鳍、背鳍等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开始于10日龄仔鱼尾部的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16日龄髓弓和脉弓延伸形成髓棘和脉... 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鱼(1~51日龄)脊柱、胸鳍、尾鳍、背鳍等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开始于10日龄仔鱼尾部的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16日龄髓弓和脉弓延伸形成髓棘和脉棘,19日龄脊柱出现分节的硬骨环,23日龄所有椎体形成。各附鳍支鳍骨发育顺序先后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胸鳍在2日龄时出现乌喙骨,13日龄形成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19日龄仔鱼肩带和上匙骨开始骨化;尾鳍的尾下骨最早出现在5日龄,12日龄尾鳍形成2枚尾上骨、1枚尾杆骨和6枚尾下骨,19日龄仔鱼尾椎和尾鳍率先开始骨化,直至23日龄尾鳍骨骼系统钙化完全。最终背鳍和臀鳍分别形成18和22根鳍条。美洲鲥骨骼发育研究对其早期发育功能趋向、环境优化及分类鉴定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仔稚鱼 脊柱 附肢骨骼 胸鳍 尾鳍 骨骼染色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37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在亲子遗传中的分离方式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熊良伟 刘志强 +1 位作者 严银龙 邱高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为了研究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特征及评估基因组扫描方法获得的中华绒螯蟹候选微卫星标记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的可靠性,随机选择60个候选三核苷酸微卫星标记,首先利用中华绒螯蟹一个F1家系双亲及其6个F1子代共8个样品进行PCR扩增验证和多态性检... 为了研究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特征及评估基因组扫描方法获得的中华绒螯蟹候选微卫星标记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的可靠性,随机选择60个候选三核苷酸微卫星标记,首先利用中华绒螯蟹一个F1家系双亲及其6个F1子代共8个样品进行PCR扩增验证和多态性检测,随后利用该家系80个子代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遗传分离类型及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2个(70.00%)微卫星位点得到清晰扩增产物,家系中每个检测位点最多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每个检测个体微卫星位点上有1或2个等位基因。42个位点中有5个单态微卫星位点和37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多态位点中有23个位点的子代基因型比为1∶1∶1∶1,11个位点基因型比为1∶1,余下3个位点基因型比为1∶2∶1。在37个多态位点中有35个位点(94.59%)的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连锁关系分析scaffold240262_150253、scaffold216209_138892、scaffold293154_172768等3个标记之间发生连锁关系,scaffold285640_169721和scaffold427534_212914发生连锁关系,scaffold507500_231891和scaffold92860_68250标记发生连锁关系。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是二倍体生物,利用F1家系结合开发的候选微卫星标记可构建中华绒螯蟹遗传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微卫星 孟德尔分离 多态性 连锁分析
下载PDF
褐菖鲉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早期发育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平平 严银龙 施永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5-742,共8页
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稚鱼(1~50日龄)脊柱,腹鳍、臀鳍等附肢骨骼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7日龄仔鱼脊索为无分节的圆锥体,13日龄仔鱼脉弓和髓弓的出现标志着脊柱发育开始,18日龄髓弓和脉弓延伸形... 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稚鱼(1~50日龄)脊柱,腹鳍、臀鳍等附肢骨骼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7日龄仔鱼脊索为无分节的圆锥体,13日龄仔鱼脉弓和髓弓的出现标志着脊柱发育开始,18日龄髓弓和脉弓延伸形成髓棘和脉棘,29日龄仔鱼出现分节的硬骨环,并从前往后硬骨化,36日龄仔鱼脊柱形成23~24节椎骨(躯椎9~10节,尾椎14~15节)。所有附肢支鳍骨发育的顺序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尾鳍的尾下骨最早出现在8日龄仔鱼中,13日龄仔鱼尾鳍形成1枚尾杆骨、2枚尾上骨和5枚尾下骨,15日龄仔鱼的第2枚与第3枚、第4枚和第5枚尾下骨分别逐渐结合,40日龄仔鱼尾鳍骨化完成;胸鳍在1日龄时出现乌喙骨,16日龄时形成胸鳍支鳍骨,39日龄仔鱼上匙骨和肩带骨化;背鳍在13日龄时形成8枚软骨质的支鳍骨,16日龄时出现担鳍软骨,31日龄仔鱼背鳍前11~12根鳍条锐化成背棘;臀鳍在15日龄仔鱼的排泄孔与尾下骨之间出现5根软骨质的支鳍骨,19日龄时出现担鳍软骨,20日龄时臀鳍前3根锐化臀刺,31日龄时臀鳍开始骨化。褐菖鲉仔稚鱼骨骼发育研究结果对其分类鉴定和早期发育环境适应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仔稚鱼 脊柱 附肢骨骼 骨骼染色
下载PDF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3 位作者 朱雅珠 严银龙 刘建忠 朱建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2,106,共5页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河口区 全人工繁育 盐度
下载PDF
美国鲥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根玉 朱雅珠 +5 位作者 张海明 施永海 谢永德 严银龙 刘建忠 袁善卿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1-223,共3页
2007年6月在美国哥伦比亚河内捕捞正在作产卵洄游的美国鲥鱼亲本,进行人工授精后获鱼卵105万粒,经漂洗、降温、装入塑料袋充氧装箱,经70h 运输后抵达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其中受精卵33.2万粒,经孵化后获正常卵黄苗25.1万尾,... 2007年6月在美国哥伦比亚河内捕捞正在作产卵洄游的美国鲥鱼亲本,进行人工授精后获鱼卵105万粒,经漂洗、降温、装入塑料袋充氧装箱,经70h 运输后抵达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其中受精卵33.2万粒,经孵化后获正常卵黄苗25.1万尾,卵黄苗经室内水泥池培育,共获得体长3~4 cm 鱼苗17.56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鲥鱼 人工授精 孵化 鱼苗培育
下载PDF
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嘉波 张根玉 +3 位作者 施永海 严银龙 朱雅珠 张忠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9期161-164,共4页
为研究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中毒症状,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盐度20,pH8.30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0日龄)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菊黄东方... 为研究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中毒症状,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盐度20,pH8.30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0日龄)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3.855mg/L(3.356~4.385mg/L)和2.824mg/L(2.672~2.987mg/L),安全浓度为0.28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氨氮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美洲鲥幼鱼饲料中蛋白质、脂肪适宜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雅珠 张根玉 +1 位作者 严银龙 朱建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59,共2页
以美洲鲥幼鱼(个体体重4~6g)作为饲养对象,选择7组不同蛋白质、脂肪含量,粒径为2-5mm的浮性膨化饲料进行对比试验。经37d的喂养,结束时以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用方差分析法处理试验数据。试验结果为:饲料中蛋白... 以美洲鲥幼鱼(个体体重4~6g)作为饲养对象,选择7组不同蛋白质、脂肪含量,粒径为2-5mm的浮性膨化饲料进行对比试验。经37d的喂养,结束时以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用方差分析法处理试验数据。试验结果为: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40%-45%,脂肪含量在6%-8%的试验组饲养效果较好,各项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其它各组,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脂肪 美洲鲥 生长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哈氏仿对虾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永士 施永海 +6 位作者 张根玉 徐嘉波 谢永德 严银龙 陆根海 邓平平 张宗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4期19-25,共7页
为了探讨哈氏仿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及非特异免疫能力。分别于哈氏仿对虾养殖的第0、10、17、21、34、63、77、90天采集样品,测定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肝胰腺中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 为了探讨哈氏仿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及非特异免疫能力。分别于哈氏仿对虾养殖的第0、10、17、21、34、63、77、90天采集样品,测定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肝胰腺中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哈氏仿对虾肝胰腺中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随生长而发生显著变化。碱性蛋白酶活性在养殖10天出现微弱的波峰,至17天降至最低,至90天达到最大。酸性蛋白酶活性在养殖第0天未检出,从第10天开始,持续升高,至63天活性最高。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呈现“波浪式”变化,淀粉酶活性在0天最高,34、77天出现两个波峰。脂肪酶活性在90天最低,波峰出现在21、77天。酸性磷酸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在21天最低,随后开始上升,分别在77天与63天开始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17天最低,63天最高;可在哈氏仿对虾养殖前期0~21天(体长小于36.00 mm)与养殖后期(63天始,体长大于57.85 mm)投喂的饵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仿对虾 生长阶段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酶
下载PDF
哈氏仿对虾人工海水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建忠 施永海 +6 位作者 陆根海 张根玉 严银龙 谢永德 张海明 徐嘉波 张宗锋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3,共4页
为研究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对从浙江近海捕获的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哈氏仿对虾进行了人工海水繁育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处于自然温度下,盐度控制在21~28,投喂生物饵料,亲本经过驯化和强化培育后顺利产卵,共计获得受精卵约40.88万粒;... 为研究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对从浙江近海捕获的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哈氏仿对虾进行了人工海水繁育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处于自然温度下,盐度控制在21~28,投喂生物饵料,亲本经过驯化和强化培育后顺利产卵,共计获得受精卵约40.88万粒;孵化出无节幼体30.2万尾,孵化率为73.9%;经过25d的培育,获得体长1.5 cm的虾苗20.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仿对虾 人工海水 苗种培育
下载PDF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苗种培育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施永海 严银龙 +2 位作者 张海明 谢永德 张根玉 《水产科技情报》 200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为探索漠斑牙鲆的苗种培育技术 ,分别于 2 0 0 3年和 2 0 0 4年从美国引进漠斑牙鲆的初孵仔鱼进行鱼苗培育试验和淡化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 2 0 0 3年引进初孵仔鱼 4 .0万尾 ,培育出体长 4 5cm的鱼苗 2 2 5 0尾 ,鱼苗培育成活率为 5 .... 为探索漠斑牙鲆的苗种培育技术 ,分别于 2 0 0 3年和 2 0 0 4年从美国引进漠斑牙鲆的初孵仔鱼进行鱼苗培育试验和淡化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 2 0 0 3年引进初孵仔鱼 4 .0万尾 ,培育出体长 4 5cm的鱼苗 2 2 5 0尾 ,鱼苗培育成活率为 5 .6 % ,其中前期和后期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 9.0 %和 6 2 .5 %。 2 0 0 4年引进初孵仔鱼 4 .5万尾 ,经培育共获得体长 4 5cm的鱼苗 2 830尾 ,培育成活率为 6 .3% ,其中前期和后期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 11.8%和 6 3.6 %。经过逐步淡化的鱼苗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PARALICHTHYS lethostigma 苗种培育 试验 培育成活率 淡水养殖
下载PDF
脊尾白虾家系育苗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嘉波 严银龙 朱雅珠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1-303,共3页
采用天然纳苗获得的脊尾白虾,经人工强化培育后挑选健康强壮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家系配对人工育苗。试验设9组,亲虾抱卵孵化后采用小水体培育幼体,幼体初期投喂螺旋藻粉。平均育成率达到67.49%,最高育成率达到73.91%。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育苗 家系繁育
下载PDF
刀鲚脊柱及附肢骨骼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宗锋 施永海 +3 位作者 张根玉 张海明 严银龙 刘永士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4期175-178,共4页
为了解刀鲚骨骼的早期发育过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养殖刀鲚脊柱、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刀鲚26日龄时出现硬骨环,脉弓先于髓弓于第29天长出,38日龄时脊柱硬骨化完成,髓弓、脉弓均从前往后进行硬骨化... 为了解刀鲚骨骼的早期发育过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养殖刀鲚脊柱、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刀鲚26日龄时出现硬骨环,脉弓先于髓弓于第29天长出,38日龄时脊柱硬骨化完成,髓弓、脉弓均从前往后进行硬骨化。附肢骨骼的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尾鳍。胸鳍在第3日龄出现原基,50日龄硬骨化基本完成。19日龄背鳍间鳍软骨出现,50日龄硬骨化完成。29日龄臀鳍出现10个基鳍软骨,38日龄基鳍软骨和间鳍软骨才全部长出,48日龄硬骨化完成。29日龄腹鳍支鳍骨结构已形成,至50日龄硬骨化完成。尾鳍在29日龄时尾下骨全部出现,31日龄时出现尾上骨,50日龄硬骨化完成,期间涉及尾上骨联合、尾下骨与侧尾下骨联合等特点。首次记录了游离鳍条、腹肋及肌间刺的硬骨化状态。通过与鲱形目其它种的比较研究发现,刀鱼的分类地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全人工繁育 脊柱 附肢骨骼 早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