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主题

作者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乔璐公益广告作品
1
作者 乔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2
作者 乔璐 刘永红 +5 位作者 徐可可 余焕英 陈园杰 杨林林 董诚明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在种植丹参(19-ING)、丹参刚采收(19-ED、23-ED)、轮休1年(23-One)、轮休2年(23-Two)、轮休5年(19-Five)等7种丹参土壤样品的光谱,进行平滑降噪、一阶导数等,提取特征图谱,分析土壤化合物指纹图谱。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峰位和峰形相同,主要差异波段在特征吸收峰3622、3380、1638、995、777、693、524和463 cm^(-1)附近,分别表征酚酸中酚羟基—OH、酯类和有机酸类中羰基C=O、亚甲基、苯环的吸收取代、环状酮类等物质的官能团,轮休1年的土壤在各个特征峰处吸光度增强,表明种植过程中酚酸类、酯类等自毒物质不断积累。不同茬次丹参种植土壤2维相关光谱在波段3750~3600、2170~2145、2060~2030和530~585 cm^(-1)处吸收峰的位置、个数、以及颜色都不相同,清晰地表征出官能团的差异。表明采用红外光谱和2D相关光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监测土壤化合物动态变化,为探索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及消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土壤 中红外光谱 二维红外光谱 酚酸类 酯类
下载PDF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乔璐 《科技风》 2024年第27期159-161,共3页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而在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对于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院校,除了加强资金与技术投入外,以工匠精神为依托,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必要。相比传统职业...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而在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对于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院校,除了加强资金与技术投入外,以工匠精神为依托,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必要。相比传统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是当前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工匠精神与“双师型”教师概念,分析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阐述了工匠精神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义,提出具体建设路径,希望通过工匠精神,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增强职业院校的教育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双师型 教师 教育
下载PDF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实践——以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服装色彩搭配为例
4
作者 乔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5,共5页
课程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数字化赋能课程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课程开发技术不足、课程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行业企业作用发挥有限等现实困境。国家精品在线... 课程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数字化赋能课程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课程开发技术不足、课程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行业企业作用发挥有限等现实困境。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服装色彩搭配开发遵循“硬条件”向“软实力”“系统化”向“生态化”“建构式”向“内涵式”转化的建设原则,实现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再造、AI智能辅助教学、课程知识图谱转换、学习场景建构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教育数字化
下载PDF
箭叶淫羊藿叶片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形成与元素含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省委 陈璐 +3 位作者 董宁 乔璐 钟华 杨林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79,I0028,I0029,I0030,I0031,I0032,共12页
目的探究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叶片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变化与元素积累的规律,揭示其黄酮类成分的形成机制。方法以箭叶淫羊藿叶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发育时期分为t1~t6共6个时期,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探究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叶片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变化与元素积累的规律,揭示其黄酮类成分的形成机制。方法以箭叶淫羊藿叶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发育时期分为t1~t6共6个时期,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醇苷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R)测定17个与黄酮类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25种元素含量;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酮类成分与元素的关系。结果淫羊藿苷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是5种黄酮类成分总量却显著升高,在t4和t5时期大量积累。大部分黄酮类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在t4和t5时期显著上调,在t2时期显著下调,不同基因的表达量随叶片发育而变化;叶片中元素Mg、Ca、Ti、Mn、Fe、Sr和Ba元素含量显著升高,元素K和Co含量显著降低;元素P、K、V、Cu的含量与箭叶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箭叶淫羊藿叶片中黄酮类成分形成过程受到叶片发育程度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黄酮类成分在叶片发育后期大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叶淫羊藿 黄酮类成分 基因相对表达量 元素 组间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丹参花中酚酮类成分美白及抗氧化效果探究
6
作者 陈酉 王素娟 +4 位作者 张飞宇 杨林林 乔璐 董诚明 董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 利用斑马鱼模型探究丹参非药用部位丹参花中酚酮类成分潜在的美白和抗氧化活性。方法 (1)选取受精后24 h(hours post-fertilization, hpf)的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丹参花酚酮溶液中72 h,在实验终点以斑马鱼孵化... 目的 利用斑马鱼模型探究丹参非药用部位丹参花中酚酮类成分潜在的美白和抗氧化活性。方法 (1)选取受精后24 h(hours post-fertilization, hpf)的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丹参花酚酮溶液中72 h,在实验终点以斑马鱼孵化率、死亡率和致畸率,确认药物在斑马鱼模型中的耐受剂量。(2)在安全剂量条件下,以24 hpf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动物,分组后给予不同浓度的丹参花酚酮溶液和熊果苷治疗48 h,通过定量分析黑色素光密度对丹参花酚酮类成分的美白作用进行评价。(3)通过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2,2'-azobis-2-methylpropionamidine-dihydrochloride, AAPH)构建24 hpf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模型,分组后给予不同浓度的丹参花酚酮溶液和乙酰半胱氨酸干预48 h,采用荧光探针对斑马鱼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进行活体检测,评价丹参花酚酮类成分对斑马鱼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1)本研究中丹参花酚酮类成分在斑马鱼胚胎中的耐受剂量为50μg/mL。(2)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丹参花酚酮类成分对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均表现出抑制趋势,当浓度为25和50μg/mL时可显著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生成(P<0.01)。(3)与AAPH诱导构建的斑马鱼氧化应激模型对照组相比,给药组中不同浓度的丹参花酚酮类成分均可显著降低荧光积分密度(P<0.01),且抗氧化活性随给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美白和抗氧化评价体系,发现丹参花中酚酮类成分具有良好的美白及抗氧化功效,为丹参非药用部分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花 酚酮 美白 抗氧化 斑马鱼
下载PDF
中药学类专业分子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7
作者 赵博宇 张晓旭 +3 位作者 董诚明 乔璐 李雪菊 侯益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170-172,共3页
分子生药学是中药学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中药学类专业分子生药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手段也会随之发展。文章简明梳理了传统分子生药学在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改革举措,提... 分子生药学是中药学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中药学类专业分子生药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手段也会随之发展。文章简明梳理了传统分子生药学在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改革举措,提出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开放科研平台和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合理配置教学师资力量等措施,为分子生药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以助益提高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药学 实验教学改革 中药学类专业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乔璐 张园园 +7 位作者 王若晨 李凯 侯益民 赵博宇 吕芳 张娟 牛晓雅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
基于高效液相法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的变化规律。取不同产地20批的香附,经醋制、四制和酒制炮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香附不同炮制品的... 基于高效液相法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的变化规律。取不同产地20批的香附,经醋制、四制和酒制炮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香附不同炮制品的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香附炮制品中,生香附和四制香附之间的香附烯酮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品香附烯酮含量高于四制香附;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呈负相关(r=-0.231,P<0.05)。不同产地香附中2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香附烯酮含量经过醋制,酒制和四制后较生香附均下降,α-香附酮含量在醋制中含量较生香附降低,经过酒制和四制后有所升高。且随着香附中香附烯酮含量的升高,α-香附酮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对香附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炮制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香附炮制品 香附烯酮 Α-香附酮 HPLC 单因素方差分析 Spearman分析
下载PDF
哈尔滨市土壤有机质高光谱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乔璐 陈立新 +1 位作者 张杰 黄兰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118,共3页
通过对哈尔滨市土壤样品实测和室内高光谱测定,以土壤光谱反射率(反射率倒数、反射率对数、反射率一阶微分等)的数学变换数据作为自变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对数作为因变量,利用Matlab7.1软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哈尔滨市土壤有... 通过对哈尔滨市土壤样品实测和室内高光谱测定,以土壤光谱反射率(反射率倒数、反射率对数、反射率一阶微分等)的数学变换数据作为自变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对数作为因变量,利用Matlab7.1软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哈尔滨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光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实现了对哈尔滨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测定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对香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乔璐 符佳豪 +5 位作者 侯益民 李雪菊 赵博宇 董诚明 张园园 吕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61-166,共6页
建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香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快速测定模型。运用ANTARIS II FT-NIR Analyzer对60个香附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依照2015版药典中的方法测得60个香附样品的水分、灰分以及浸出物含量数据。运用TQ Analyst软... 建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香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快速测定模型。运用ANTARIS II FT-NIR Analyzer对60个香附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依照2015版药典中的方法测得60个香附样品的水分、灰分以及浸出物含量数据。运用TQ Analyst软件对所得香附的近红外光谱与试验所得的香附样品的水分、灰分以及浸出物含量数据建立快速测定的模型。所建立的香附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快速测定模型能较准确地对香附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进行识别与验证。其中香附水分含量模型R2为0.9027,校正集预测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为0.774,预测集的预测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521;香附灰分含量模型R2为0.9884,RMSEC为0.0619,RMSEP为0.0585;香附浸出物含量模型R2为0.8903,RMSEC为1.25,RMSEP为2.33。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实现香附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香附 水分 灰分 浸出物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土壤氮磷钾的估算 被引量:10
11
作者 乔璐 陈立新 董诚明 《森林工程》 2018年第6期25-31,71,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高光谱遥感分析技术对大面积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全钾(Total Potassium TK)实时监测的可行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高光谱(350~2 500 nm)数据测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大庆... 本文旨在研究高光谱遥感分析技术对大面积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全钾(Total Potassium TK)实时监测的可行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高光谱(350~2 500 nm)数据测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大庆市区和四县(肇源县、肇州县、杜蒙、林甸县)土壤的光谱特征和土壤养分指标,计算出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一阶微分(R)′、倒数(1/R)、倒数一阶微分(1/R)′、对数(log R)等形式;利用一元线性回归(ULR)、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的估算模型。并用独立样本对校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的最佳吸收波段分别为TN(802 nm,1 108 nm),TP(784 nm,1 085 nm),TK(1 079 nm,1 578 nm);偏最小二乘法(PLSR)的建模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N(R2=0.831,RMSE=2.506 g/kg),P(R2=0.687,RMSE=0.844 g/kg),K(R2=0.832,RMSE=0.097 g/kg)。全氮(TN)、全钾(TK)预测精度较高,全磷预测结果相对较低,但也可用来粗略估算。同时利用MODIS影像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专项制图。该研究证实,利用高光谱技术结合特定算法能够较好预测差异性较大的土壤全氮、全钾、全磷含量,并可以实现预测信息可视化。这对于实时快速监测大面积土壤环境变化、预测土壤信息变化趋势、监测生环境、建立我国土壤养分数据库和降低土壤成分监测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全磷(TP) 全钾(TK) 全氮(TN) 多元线性回归 偏最小二乘法 MODIS影像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分析
12
作者 刘华青 王熠辰 +3 位作者 吴冠瑾 乔璐 赵洁 范瑞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ABCD^(2)评分评估。按...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ABCD^(2)评分评估。按照发病后3个月有无进展至急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颈动脉超声指标、ABCD^(2)评分单独及联合对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中,2例因患者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最终纳入258例;36例(13.95%)纳入进展组,222例(86.05%)纳入未进展组。进展组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均高于未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脂血症(OR=1.545,95%CI:1.214~1.966)、合并心房颤动(OR=1.592,95%CI:1.170~2.166)、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OR=1.689,95%CI:1.095~2.60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761,95%CI:1.282~2.419)、IMT(OR=1.887,95%CI:1.393~2.557)、血管狭窄率(OR=1.998,95%CI:1.518~2.628)及ABCD^(2)评分(OR=1.772,95%CI:1.262~2.487)均为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预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灵敏度高于单项,AUC也高于单项(P<0.05),特异度与单项基本一致。结论颈动脉系统型TIA近期病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颈动脉超声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升高;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心房颤动、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hs-CRP、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均为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对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超声 ABCD^(2)评分 脑梗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半夏的快速鉴别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璐 张雨晴 +5 位作者 赵博宇 周春亚 刘瑞娜 韩盼盼 张瑞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76,I0026,I0027,I0028,I0029,共8页
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不同产地半夏快速鉴别。采集5个不同产地共50份半夏样本的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之后,取平均光谱。比较全波段光谱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二阶光谱之间的差异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 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不同产地半夏快速鉴别。采集5个不同产地共50份半夏样本的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之后,取平均光谱。比较全波段光谱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二阶光谱之间的差异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等化学计量法,探讨鉴别不同产地半夏的方法。结果显示5个产地平均光谱统计结果显示平均红外光谱相似度较高,五种产地半夏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求导,分别得到各产地的二阶红外光谱图,分析其差异性,主要集中在1690~1650 cm^(-1)、1645 cm^(-1)、1580~1510 cm^(-1)、1370~1000 cm^(-1)、820~780 cm^(-1)波段内峰强、峰形、峰数等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五种产地半夏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分布为5种不同的类别;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可将5种产地半夏划分为2个表征群,其中河南南阳与河南洛阳半夏样品、四川资阳与山西运城半夏样品首先聚为一类,而湖北天门的半夏样品处于第二表征群,说明该产地的半夏样品相似度匹配相对较远,将半夏药材ATR红外光谱与鸟苷、腺苷、琥珀酸3种标准品的ATR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不同产地半夏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不同产地 中红外光谱 相关系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何首乌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患者IL-6、IL-8及TNF-α水平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乔璐 李博 李庆 《陕西中医》 2018年第9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何首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合理用药及对患者IL-6、IL-8及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采用何首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 目的:探讨何首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合理用药及对患者IL-6、IL-8及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采用何首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血清中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研究组为93.3%。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提高且研究组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提高且研究组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何首乌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水平,提高患者MMSE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何首乌(中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步进电动机驱动器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乔璐 刘景林 韩英桃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9-31,共3页
给出了一种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二相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并详细阐述和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构成以及各功能的实现方案。实测结果表明电路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单片机 步进电动机 驱动器
下载PDF
基于CAN总线的混合变量施肥机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璐 姬长英 任益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4-238,共5页
混合变量施肥机完成的功能是已知一块农田的需要施加的肥料量信息,配合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氮、磷、钾三个肥箱的单独排肥控制,最终达到各种作物营养成分的精确混合配比的目的。在将农田网格化后,混合变量施肥机可对每一块小区域按需施肥... 混合变量施肥机完成的功能是已知一块农田的需要施加的肥料量信息,配合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氮、磷、钾三个肥箱的单独排肥控制,最终达到各种作物营养成分的精确混合配比的目的。在将农田网格化后,混合变量施肥机可对每一块小区域按需施肥,实现在不同空间定量地施撒三种肥料。混合变量施肥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控制系统、下肥口精确控制系统和混合搅拌系统。混合变量施肥机的电子控制系统需要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和通信等问题。为达到良好的施肥效果,电机转速精确控制也需要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变量施肥 CAN总线 SD卡 GPS
下载PDF
不同产地香附炮制品的快速鉴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璐 张瑞 +5 位作者 赵博宇 刘瑞娜 韩盼盼 周春亚 张雨晴 董诚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0-1515,共6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香附炮制品进行快速鉴别。方法采集15个产地香附,制成炮制品,傅里叶红外光谱仪(4000~400 cm^(-1))结合化学计量法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60批样品红外图谱的峰形基本相似,在3270、2925、2360、2320、1732、1630、1520、1455... 目的对不同产地香附炮制品进行快速鉴别。方法采集15个产地香附,制成炮制品,傅里叶红外光谱仪(4000~400 cm^(-1))结合化学计量法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60批样品红外图谱的峰形基本相似,在3270、2925、2360、2320、1732、1630、1520、1455、1419、1368、1336、1245、1148、1075、1000、930、860、760、704 cm^(-1)处有吸收,在3000、1495、1185、810 cm^(-1)处有波谷。不同产地样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2400~2240、1640、1608、1330 cm^(-1)处。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则在2400~2040、1941~1763、1645、1608、1330 cm^(-1)等处较明显。前6个主成分的解释度为89.173%。结论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可对不同产地香附炮制品的快速鉴别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产地 炮制品 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法
下载PDF
亚微米级荧光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肝脏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璐 高文宏 +5 位作者 张莉 梁红敏 李露 朱梅 李佩倞 刘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8-861,共4页
目的制备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检测一般物理性质、荧光标记情况以及评价在兔肝脏的显影效果。方法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解细胞膜绿色荧光分子探针(3,3 dioetadeeyloxaearboeyanineperehlorate,DiO)后,抽取少量溶解液... 目的制备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检测一般物理性质、荧光标记情况以及评价在兔肝脏的显影效果。方法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解细胞膜绿色荧光分子探针(3,3 dioetadeeyloxaearboeyanineperehlorate,DiO)后,抽取少量溶解液加至脂质冻干粉内与溶媒液相溶,全氟丙烷置换瓶内空气,最后机械振荡仪高速振荡制成带有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检测其微泡的一般物理性质、荧光标记情况;随机选取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雄性,体质量2.0~2.5 kg,经兔耳缘静脉团注荧光微泡后动态观察微泡在兔肝实质的显影效果,手术切取部分肝脏,冰冻切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形态呈圆形,大小均一,微泡浓度范围(4~7)×109/mL,微泡粒径为(429±119)n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微泡外壳被绿色光圈环绕。兔肝脏造影可见持续饱满的增强显影效果,荧光显微镜下肝脏内荧光素面积分布较少。结论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大小均一,粒径大小达到进入肺循环标准,在兔肝脏内显影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标记物 脂质微泡 超声 肝脏
下载PDF
超声激励荧光微泡对兔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释放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璐 朱梅 +3 位作者 高文宏 张莉 李露 刘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激励荧光微泡空化对兔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荧光释放作用。方法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绿色细胞膜荧光分子探针(DiO),抽取少量溶解液与脂质微泡混和,通过高速机械振荡制成荧光微泡。选取16只荷VX2乳腺癌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 目的观察超声激励荧光微泡空化对兔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荧光释放作用。方法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绿色细胞膜荧光分子探针(DiO),抽取少量溶解液与脂质微泡混和,通过高速机械振荡制成荧光微泡。选取16只荷VX2乳腺癌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和单纯荧光微泡组。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经瘤周皮下注射1ml荧光微泡并按摩,待瘤周引流淋巴结超声显影后,采用脉冲式治疗超声间歇辐照淋巴结5次,共30min;单纯荧光微泡组同样经瘤周皮下注射荧光微泡并按摩,但给予治疗超声假照。剖取淋巴结标本行冰冻组织切片,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结内的荧光分布情况,并定量分析荧光面积、累积光密度(IOD)及平均光密度(AOD)。结果荧光微泡联合超声空化组淋巴结的荧光面积、IOD和AOD均高于单纯荧光微泡组(P均<0.05)。结论荧光脂质微泡经瘤周注射不仅可进入兔乳腺癌模型的淋巴管使淋巴结显影,且可在治疗超声的激励作用下实现荧光物质在局部淋巴结高浓度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空化 乳腺肿瘤 淋巴结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何以影响农民增收?——理论机制与县域证据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琳 郭东 乔璐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共21页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富民增收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拓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一个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14—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作用...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富民增收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拓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一个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14—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从细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农民收入存在促进作用,而且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技术进步、农民物质资本积累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传导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下游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的增收效果最强,中游其次,上游最弱,而且对于收入水平高、人口规模大和耕地规模大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更强。从空间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溢出边界。本文研究结论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视角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数字普惠金融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农民增收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