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皮病合并Kaposi水痘样疹一例
1
作者 程和 乔祖莎 马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91,共4页
Kaposi水痘样疹(KVE)是指在原有皮肤病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而发生的感染性皮肤病,常见于湿疹患者。临床上红皮病合并KVE较少见,且症状多不典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报道1例红皮病合并KVE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 Kaposi水痘样疹(KVE)是指在原有皮肤病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而发生的感染性皮肤病,常见于湿疹患者。临床上红皮病合并KVE较少见,且症状多不典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报道1例红皮病合并KVE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OSI水痘样疹 疱疹样湿疹 红皮病
下载PDF
克柔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乔祖莎 冯文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近年来,克柔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加,对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已引起高度关注。克柔念珠菌耐药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唑类药物作用靶酶结构的改变、真菌细胞膜上外排泵过度表达、真菌细胞内药... 近年来,克柔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加,对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已引起高度关注。克柔念珠菌耐药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唑类药物作用靶酶结构的改变、真菌细胞膜上外排泵过度表达、真菌细胞内药物蓄积减少等。克柔念珠菌对唑类的耐药可能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柔念珠菌 抗真菌药 耐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头皮、外阴阴虱一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乔祖莎 刘洁 晋红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08-108,119,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头皮、外阴瘙痒3周。患者3周前外出洗浴后自觉外阴阴毛处瘙痒,夜间剧烈,自行清洗患处、勤换内裤瘙痒未减轻,之后头部出现同样症状,并发现头皮及外阴毛发上有点状黄褐色、白色附着物,于2016年6月13日来我院就诊...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头皮、外阴瘙痒3周。患者3周前外出洗浴后自觉外阴阴毛处瘙痒,夜间剧烈,自行清洗患处、勤换内裤瘙痒未减轻,之后头部出现同样症状,并发现头皮及外阴毛发上有点状黄褐色、白色附着物,于2016年6月13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不洁性交史。无特殊记录。家中无类似患者及其他遗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瘙痒 头皮 阴虱 不洁性交史 临床资料 患者 附着物 遗传病
下载PDF
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乔祖莎 晋红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3-688,共6页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是一类因自身免疫耐受破坏导致的皮肤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之间失衡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可优先激活调节性T细胞,逆转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是一类因自身免疫耐受破坏导致的皮肤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之间失衡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可优先激活调节性T细胞,逆转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失衡,恢复免疫耐受,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治疗领域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的免疫调控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为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调节性T细胞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效应T细胞
下载PDF
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一例
5
作者 乔祖莎 晋红中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AEGCG)是一种罕见的肉芽肿性皮肤病。本文报道1例67岁男性患者,面、颈、肩、背及上肢环形斑块,轻度瘙痒1年余。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浅中层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炎症浸润... 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AEGCG)是一种罕见的肉芽肿性皮肤病。本文报道1例67岁男性患者,面、颈、肩、背及上肢环形斑块,轻度瘙痒1年余。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浅中层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炎症浸润,局部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弹性纤维染色示肉芽肿区弹性纤维缺如,可见多核巨细胞吞噬弹性纤维现象。阿辛蓝染色阴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AEGCG。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非曝光部位也可出现不典型表现,通常与系统性损害有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斑块 肉芽肿 多核巨细胞 弹性纤维变性
下载PDF
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对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一如 冯文莉 +2 位作者 杨静 奚志琴 乔祖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6期2417-2421,共5页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高表达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氟康唑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实验菌株的ERG11基因,并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突变位点;抽提实验菌株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高表达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氟康唑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实验菌株的ERG11基因,并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突变位点;抽提实验菌株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法检测ERG1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24株临床菌株中,共检测出ERG 11基因存在24个同义突变位点和5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E174A、T123I、V234F为新发位点;白念珠菌ERG11基因在耐药组中的表达量高于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生错义突变的白念珠菌耐药株ERG1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发生错义突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念珠菌ERG 11基因的5个错义突变A114V、E174A、T123I、Y132H、V234F可能与氟康唑耐药形成有关;ERG11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氟康唑耐药有关;ERG11基因的错义突变可能对该基因的高表达存在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ERG11基因 耐药性 基因突变 高表达
下载PDF
临床白念珠菌耐药性与ERG3基因突变及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晋宇 冯文莉 +2 位作者 杨静 奚志琴 乔祖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3期1838-1844,共7页
目的明确白念珠菌ERG3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得36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提取基因组DNA,PCR基因扩增,将扩增后的产物纯化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的标准序列(AF069572... 目的明确白念珠菌ERG3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得36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提取基因组DNA,PCR基因扩增,将扩增后的产物纯化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的标准序列(AF069572)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对白念珠菌ERG3基因表达的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36株白念珠菌ERG3基因序列共发现6个突变位点,其中19株发生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为T51C、T432C、T381C、C438T、T1044C;2株发生错义突变,突变位点为C1052T,并产生耐药;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组ERG3高表达的发生率高于敏感组(P〈0.05)。结论ERG3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增加了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有多种调节机制共同参与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ERG3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ORPs家族在真核生物中的功能
8
作者 张聪良 杨静 +3 位作者 乔祖莎 张谨宇 冯文莉 马彦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1-64,共4页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 (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质内,与氧化固醇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受体蛋白。与OSBP结构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被称为OSBP相关蛋白-ORPs (oxysterol bindingprotein-related proteins)。OSBP以及ORPs...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 (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质内,与氧化固醇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受体蛋白。与OSBP结构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被称为OSBP相关蛋白-ORPs (oxysterol bindingprotein-related proteins)。OSBP以及ORPs组成蛋白家族-ORPs家族。ORPs家族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主要有三方面功能:细胞脂质代谢、囊泡运输及细胞信号传导。虽然已经发现ORPs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具有多种功能,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和酵母,对ORPs家族在其他真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Ps家族 真核生物 功能 真菌
下载PDF
疥疮1例及皮肤镜表现 被引量:9
9
作者 乔祖莎 刘洁 晋红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69,共2页
患者男,48岁。主诉:躯干及手指缝丘疹,阴部结节,伴瘙痒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腰部、腹部及双手指缝散发红色丘疹,伴有剧烈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外院按'皮炎湿疹类疾病'治疗未见好转,且皮损逐渐增多,累及躯干、双大腿内侧及臀部... 患者男,48岁。主诉:躯干及手指缝丘疹,阴部结节,伴瘙痒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腰部、腹部及双手指缝散发红色丘疹,伴有剧烈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外院按'皮炎湿疹类疾病'治疗未见好转,且皮损逐渐增多,累及躯干、双大腿内侧及臀部,呈肤色或暗红色丘疹,可见抓痕及血痂,阴茎和阴囊新发结节,瘙痒剧烈,以夜间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6月6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2005年于本院诊断为结肠绒毛腺管状腺瘤,予手术切除后病情控制可。否认其他遗传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疥疮 皮肤镜
下载PDF
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与高表达在唑类药物交叉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乔祖莎 冯文莉 +3 位作者 杨静 奚志琴 马彦 张谨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594-459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高表达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集4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RG11基因并测序... 目的初步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高表达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集4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RG11基因并测序、分析其突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ERG1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43株实验菌株中有药物敏感菌株15株、单药耐药菌株13株、交叉耐药菌株15株,其中9株交叉耐药菌株出现5个错义突变,分别为T123I、Y132H、E174A、G450E、G464S,交叉耐药菌株ERG11基因突变概率显著高于单药耐药菌株及药物敏感菌株(P<0.05);交叉耐药菌株ERG11基因mRNA的表达量(4.00±2.06)显著高于药物敏感菌株(0.93±0.21)(P<0.05),但与单药耐药菌株(3.92±1.0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G11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的机制,其交叉耐药的产生与基因突变相关,与高表达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交叉耐药 ERG11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高表达
原文传递
原发性泛发性皮肤淀粉样变2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祖莎 晋红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42,共2页
1临床资料例1女,51岁,皮肤褐色斑片、丘疹伴痒20年余,泛发全身1年。患者20余年前背部出现褐色斑疹伴痒,外院考虑“鱼鳞病”,外用止痒药物(具体不详)无效,皮损渐增多。至2016年泛发全身,弥漫分布棕褐色斑片,瘙痒剧烈,遂来本科就诊。皮肤... 1临床资料例1女,51岁,皮肤褐色斑片、丘疹伴痒20年余,泛发全身1年。患者20余年前背部出现褐色斑疹伴痒,外院考虑“鱼鳞病”,外用止痒药物(具体不详)无效,皮损渐增多。至2016年泛发全身,弥漫分布棕褐色斑片,瘙痒剧烈,遂来本科就诊。皮肤科情况:额部、躯干、四肢弥漫棕褐色斑片,呈网状或波纹样,面颊、肩胛、双大腿伸侧褐色米粒大小丘疹,密集而不融合(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 鱼鳞病 褐色斑 临床资料 皮肤淀粉样变 皮肤科 原发性
下载PDF
多药耐药外排泵ABC基因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及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产生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静 奚志琴 +5 位作者 张谨宇 马彦 乔祖莎 王一如 陈晋宇 冯文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321-4324,共4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外排泵基因在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耐唑类药物中的作用,对假丝酵母菌属的耐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临床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使用实时荧...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外排泵基因在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耐唑类药物中的作用,对假丝酵母菌属的耐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临床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方法检测耐药和敏感菌株多药耐药外排泵基因(CDR1/CDR2/ABC1)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罗丹明6G为示踪剂了解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药物外排情况。结果临床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较高,均>80.0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70.00%;根据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实验获得的ΔCt值,经统计分析发现,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CDR1、CDR2mRNA的表达量高于敏感菌株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克柔假丝酵母菌中仅有一株耐药菌株出现高表达,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ABC1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罗丹明6G外排试验测定,随时间延长罗丹明6G外排明显增加,在CDR1/CDR2mRNA高表达的耐药菌株明显增高。结论外排泵基因CDR1、CDR2在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产生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说明外排泵基因ABC1在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产生中无作用,因样本量较小,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克柔假丝酵母菌 耐药 外排泵基因 基因表达 罗丹明6G
原文传递
临床体液标本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分子学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文莉 王艳青 +4 位作者 杨静 奚志琴 王艳 马彦 乔祖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PCR方法检测临床体液标本真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可疑侵袭性真菌感染者无污染体液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同时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86对临床体液标本进行PCR检测,分析二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临床含真... 目的探讨采用PCR方法检测临床体液标本真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可疑侵袭性真菌感染者无污染体液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同时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86对临床体液标本进行PCR检测,分析二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临床含真菌体液标本直接进行PCR扩增的片段大小均与阳性对照DNA扩增结果一致。且PCR扩增的阳性率与真菌直接镜检、培养方法阳性率相近[38.3%(23/60)V833.3%(20/60),P〉0.05]。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采用真菌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能准确、快速地检测出致病真菌,其方法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 体液 微生物学 真菌病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皮肤镜及荧光染色镜检在甲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冀英 马彦 +3 位作者 岑雯 乔祖莎 高燕 冯文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2823-2825,2829,共4页
目的比较皮肤镜及荧光染色镜检在甲真菌病诊断的应用,并探讨各临床亚型与皮肤镜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例疑似甲真菌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皮肤镜与荧光染色镜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皮肤镜模式与不同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82... 目的比较皮肤镜及荧光染色镜检在甲真菌病诊断的应用,并探讨各临床亚型与皮肤镜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例疑似甲真菌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皮肤镜与荧光染色镜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皮肤镜模式与不同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82例(71.93%)荧光染色镜检阳性的病甲被诊断为甲真菌病。当参照真菌培养结果时,皮肤镜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8%和24.59%,荧光染色镜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7%和44.26%。确诊病甲中常见的皮肤镜模式及发生率为甲纵纹(81.71%)、远端锯齿状改变(78.05%)和甲下角质堆积(47.56%),此3种模式更易见于远端侧位甲下型(P<0.05)。结论皮肤镜可作为诊断甲真菌病的重要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皮肤镜 荧光染色镜检 敏感度 诊断
原文传递
VVC患者临床分离白念珠菌Cap1、Mrr1和MDR1在唑类药物交叉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静 冯文莉 +4 位作者 杨璐 祝欣 奚志琴 乔祖莎 岑雯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3-362,共10页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基因突变/高表达及外排泵基因MDR1的mRNA表达水平在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交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疑似外阴...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基因突变/高表达及外排泵基因MDR1的mRNA表达水平在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交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疑似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分离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获得试验用白念珠菌耐药和敏感菌株共68株。采用PCR方法扩增68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Cap1、Mrr1基因,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突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和外排泵基因MDR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ap1测序中1株ITR、VRC交叉耐药菌株出现P311S错义突变。Mrr1测序中1株F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出现5个错义突变(T917M,I'923I,E1020Q,F1032L,S1037L);F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组中Cap1/Mrr1/MDR1的mRNA表达量分别高于敏感菌株组;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组Cap1和MDR1(r=0.173,P=0.571),Mrr1和MDR1(r=-0.091,P=0.766),Cap1和Mrr1基因(r=0.025,P=0.936)的mRNA表达量不相关(均P〉0.05)。结论Cap1和Mrr1的突变可能和唑类药物交叉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念珠菌 白色 转录因子 外排泵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临床分离白念珠菌 ERG4基因高表达与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
16
作者 冯文莉 杨静 +4 位作者 王一如 陈晋宇 乔祖莎 奚志琴 马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 ERG4基因高表达与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 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4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抽提白念珠菌 ERG4基因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 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FQ...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 ERG4基因高表达与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 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4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抽提白念珠菌 ERG4基因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 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FQ-RT-PCR)方法检测 ERG4基因 mRNA 表达水平。结果白念珠菌耐氟康唑菌株组 ERG4基因表达量(4.20±2.56)高于敏感组(1.72±1.33)(t =3.99,P 〈0.05);耐伊曲康唑组(3.60±2.47)高于敏感组(1.66±1.61)(t =3.71,P 〈0.05);耐伏立康唑组(3.99±2.72)高于敏感组(2.07±1.58)(t =2.91,P 〈0.05);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同时耐药菌株组(4.49±2.73)显著高于敏感组(1.69±1.82)(t =3.81,P 〈0.05)。结论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耐药菌株 ERG4基因高表达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及交叉耐药有关,但白念珠菌 ERG4基因高表达在耐药中的作用还有待于通过基因下调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基因 抗药性 真菌 抗真菌药 基因表达 ERG4 ERG4
原文传递
匍行性血管瘤1例
17
作者 张聪良 乔祖莎 +1 位作者 张谨宇 马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0,共2页
患者女,37岁,左侧躯干及上下肢弥漫性红色斑片30余年,无不适。皮肤科情况:左侧躯干及上下肢可见泛发不规则红色斑片,右腰背部可见小面积受累,边界清楚,压之退色,其间可见不规则片状正常皮肤。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内可... 患者女,37岁,左侧躯干及上下肢弥漫性红色斑片30余年,无不适。皮肤科情况:左侧躯干及上下肢可见泛发不规则红色斑片,右腰背部可见小面积受累,边界清楚,压之退色,其间可见不规则片状正常皮肤。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内可见扩张的管腔,腔内充满红细胞,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部分内皮细胞肿胀。诊断:匍行性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行性血管瘤 皮肤镜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