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8月南海典型空心台风“木兰”的诊断分析及高分辨率模拟
1
作者 王静瑶 于恩涛 +3 位作者 马洁华 汪君 陈冬 陈科艺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9,共14页
利用站点观测、FNL分析数据和融合降水等多源资料,对2022年8月南海空心台风“木兰”的特征及成因开展系统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木兰”属于南海的季风低压发展而成的弱台风,具有季风低压的特征,整个台风过程无明显台风眼,前期气旋环流... 利用站点观测、FNL分析数据和融合降水等多源资料,对2022年8月南海空心台风“木兰”的特征及成因开展系统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木兰”属于南海的季风低压发展而成的弱台风,具有季风低压的特征,整个台风过程无明显台风眼,前期气旋环流中有多个小环流。虽为弱台风,但其东北侧的低空东南急流配合南海充沛的水汽输送,以及陆地局部的强对流活动,造成了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等地的大风和暴雨天气。使用中尺度模式WRF开展分辨率为9 km和3 km的嵌套模拟,结果显示模式能合理再现“木兰”的环流结构特征和演变过程,但模拟的副热带高压南侧季风槽偏强,风速偏大。模式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整体上较为吻合,与FNL分析资料的结果相比,WRF对降水量的模拟有显著改进,此外,WRF模式分辨率的提高可降低模拟降水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木兰”台风 诊断分析 空心台风 高分辨率模拟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未来气候变化高分辨率预估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恩涛 孙建奇 +2 位作者 吕光辉 陈活泼 向伟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9-437,共9页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WRF,基于CMIP5计划中MIROC5输出结果,进行了我国高分辨率(30 km)的历史模拟及未来预估。针对我国西部干旱区,在模式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未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历史模拟结果显示WRF对我国西部干旱区有较...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WRF,基于CMIP5计划中MIROC5输出结果,进行了我国高分辨率(30 km)的历史模拟及未来预估。针对我国西部干旱区,在模式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未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历史模拟结果显示WRF对我国西部干旱区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结果较MIROC5有明显改进。21世纪西部干旱区将持续增暖,末期的增温幅度明显高于中期。和全国平均相比,西部干旱区21世纪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间分布上,年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新疆南部增温高于新疆北部,山区的增温高于盆地。气温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夏季增温集中在山区,而冬季增温则更多集中在盆地。西部干旱区降水在21世纪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夏季降水减少更为明显,这和全国平均的降水增加并不一致。空间分布上,降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山区降水减少,其中夏季山区降水减少十分明显,而盆地降水则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气候变化 高分辨率 未来预估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大气水汽时空分布特征及收支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恩涛 向伟玲 +2 位作者 师庆东 常顺利 吕光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基于中尺度区域模式RegCM3计算出艾比湖流域2006年大气中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收支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和高程数据定性分析地表状况等因素对艾比湖流域水汽输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下垫面状况是影响可降水量年度分布的... 基于中尺度区域模式RegCM3计算出艾比湖流域2006年大气中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收支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和高程数据定性分析地表状况等因素对艾比湖流域水汽输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下垫面状况是影响可降水量年度分布的重要因素。艾比湖流域水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艾比湖湖区、东部谷地、东北沙漠区、南部山区;(2)1月和7月的水汽含量与温度的分布十分吻合,表明热量是影响水汽季节分布的重要因素;(3)艾比湖水汽通量存在明显的月、季分布特征,春季水汽收支表现为"亏损";冬季为"盈余";夏秋季波动很大;(4)艾比湖流域经向、纬向水汽输送特征明显,全年水汽输送量基本上仅由纬向水汽输送量提供,经向水汽输送量接近零值。(5)从全年尺度上计算,艾比湖流域全年度水汽收支为负,水汽收入为-51 418.048 mm,全流域平均水汽收入为-1.078 mm/km^2,大气收支显"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REGCM3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模式集合的中国西部干旱区极端温度未来预估 被引量:12
4
作者 于恩涛 孙建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7,共12页
利用CORDEX-EA计划11个区域模式模拟结果,集合预估了中国西部干旱区16个极端温度指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区域模式基本上能够再现近30 a西部干旱区极端温度的空间分布。2)多模式集合预估的西部干旱区21世纪中期霜冻日... 利用CORDEX-EA计划11个区域模式模拟结果,集合预估了中国西部干旱区16个极端温度指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区域模式基本上能够再现近30 a西部干旱区极端温度的空间分布。2)多模式集合预估的西部干旱区21世纪中期霜冻日数(FD)和冰封日数(ID)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热夜日数(TR)和夏季日数(SU)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3)未来异常暖昼持续指数(WSDI)和生长期(GSL)呈现增加趋势,异常冷昼持续指数(CSDI)和日较差(DTR)则呈现下降趋势。4)未来气候增温导致冷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增加,而暖昼日数(TX10p)和冷夜日数(TN10p)减少。5)未来月最高温度极大值(TXx)、月最低温度极大值(TNx)、月最高温度极小值(TXn)和月最低温度极小值(TNn)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西部干旱区未来发生极端低温事件的概率减小,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则会增大,但不同的极端温度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布并不均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模式集合 西部干旱区 极端气温 未来预估
下载PDF
克拉玛依景观审美价值评价初探
5
作者 于恩涛 向伟玲 吕光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08-111,115,共5页
基于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在获取克拉玛依不同时期景观数据后,试图在景观指数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多期景观进行审美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多期景观审美价值逐年提高,克拉玛依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现状依然严峻.
关键词 景观审美价值 景观指数 层次分析法 克拉玛依
下载PDF
降尺度方法在东亚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建奇 马洁华 +3 位作者 陈活泼 汪君 于恩涛 田宝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6-822,共17页
东亚气候变异十分复杂,全球动力预测系统对该地气候异常的预测能力偏低,如何进一步提高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预测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现实需求问题。为此,近些年一系列的动力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得以发展。本文主要回顾了这些降尺度... 东亚气候变异十分复杂,全球动力预测系统对该地气候异常的预测能力偏低,如何进一步提高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预测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现实需求问题。为此,近些年一系列的动力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得以发展。本文主要回顾了这些降尺度方法在东亚气候预测研究和实时预测中的应用。首先,文中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应用于实时预测的全球动力预测系统及其性能,这是开展降尺度的科学和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评估与遴选、区域模式在东亚气候预测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对于动力降尺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回顾;在统计降尺度的综述中,本文主要关注了东亚夏季汛期和冬季气候异常的预测,特别是针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本文中提出了新的高效的统计与动力相结合的预测方法。最后,展望了短期气候预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全球动力预测系统 区域气候模式 统计降尺度
下载PDF
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及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洁华 孙建奇 +2 位作者 汪君 于恩涛 何爽爽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9,共7页
基于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及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风险进行了超前4个月的实时预测试验。与实测结果相比,该系统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的预... 基于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及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风险进行了超前4个月的实时预测试验。与实测结果相比,该系统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的预测与实况基本相符,但大部分地区存在明显低估;滑坡泥石流的预测结果与目前统计的由于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的分布基本吻合。此次预测试验表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发展的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对我国夏季极端降水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具有实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滑坡泥石流 动力降尺度 实时预测 短期气候预测
下载PDF
WRF模式分辨率对新疆异常降雨天气要素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吕光辉 于恩涛 +1 位作者 向伟玲 张广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6,共12页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气候数值模式WRF对中国西北干旱典型地区——新疆2000年10月的异常降雨事件进行模拟,主要研究了不同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以及不同积云参数化过程对气温、降雨和土壤温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的模拟基本...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气候数值模式WRF对中国西北干旱典型地区——新疆2000年10月的异常降雨事件进行模拟,主要研究了不同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以及不同积云参数化过程对气温、降雨和土壤温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的模拟基本上均模拟出了地面气温的分布特征,且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模式模拟能力显著提高,对地面气温值、分布范围的模拟渐趋合理,同时模式对于地形引起的温度分布变化的模拟更加趋近实际。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同样改善了模式对降水的模拟能力,分辨率的提高不仅改进了模式对降雨分布区模拟的精度,也增强了对于地形引起的降雨变异的模拟能力。在土壤温度模拟上,不同分辨率的试验均能模拟出土壤温度的分布特征,较高水平分辨率有利于描述土壤温度分布细节,但更容易出现"数值点风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异常降雨事件 水平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
下载PDF
荒漠杜加依林冠层水热变化及CO_2交换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学敏 吕光辉 +4 位作者 秦璐 李岩 杨晓东 杨建军 于恩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2-1062,共11页
选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杜加依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通量塔连续观测数据分析新疆艾比湖流域内杜加依林冠层界面水热垂直变化和CO_2交换特征,进一步比较了冠层界面湍流碳通量、植物冠层储存碳通量及净碳交换量,探讨了不同... 选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杜加依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通量塔连续观测数据分析新疆艾比湖流域内杜加依林冠层界面水热垂直变化和CO_2交换特征,进一步比较了冠层界面湍流碳通量、植物冠层储存碳通量及净碳交换量,探讨了不同时间和垂直空间序列下杜加依林冠层界面温湿廓线与CO_2交换过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新疆艾比湖流域内杜加依林冠层上方大气稳定度生长季的6—9月为中性(z/L=0.009),非生长季为不稳定(z/L=-0.449),全年总体呈不稳定水平(z/L=-0.194);冠层界面上气温垂直变幅小于5℃,随高度呈递增趋势,湿度垂直变幅超过40%;地-气碳通量呈秋冬小春夏大规律,年碳收支高于干旱区平均水平,为-0.026 mg CO_2m^(-2)s^(-1),表现为碳汇;垂直空间尺度上垂直温湿度差与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Net Ecosystem Exchange)拟合较好,温度拟合结果为R^2=0.7350(P﹤0.01),湿度拟合结果为R^2=0.3627(P﹤0.01),水热变点分别为5%和1℃,而季节尺度上温度拟合结果较好,温度拟合结果为R^2=0. 5221(P﹤0. 01),湿度拟合结果为R^2=0.1716(P﹤0.01),变点为55%和18℃。生长季较小的冠层垂直温差有利于杜加依林对大气CO_2的吸收,而冠层高湿环境则会抑制杜加依林对CO_2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加依林 垂直变幅 水热变化 冠层 涡度相关
下载PDF
新疆生态服务价值功能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光辉 杨建军 +1 位作者 于恩涛 孟吉翔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62,共5页
了解和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保证新疆生态安全与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新疆1989年、1996年、1999年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评价了新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变化,并对变化原因做了分析。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功能 生态系统 新疆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苟娇娇 王飞 +1 位作者 于恩涛 金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0-859,共10页
区域尺度土地覆盖变化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结果,同时又对区域气候环境产生反馈。利用欧洲中值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RegCM4.5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了两个时间段(1980-2014、2005-2014)的数值模拟试验。... 区域尺度土地覆盖变化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结果,同时又对区域气候环境产生反馈。利用欧洲中值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RegCM4.5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了两个时间段(1980-2014、2005-2014)的数值模拟试验。以1∶250 000土地利用图为基础,结合植被图、土壤图制作具有高精度、极强现势性的土地覆盖资料,区域模式中陆面过程模式采用BATS,模拟了现实的土地覆盖改变对气候要素的影响,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1)RegCM4.5不但能够较好描述黄土高原气温、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也能够模拟土地覆盖变化对黄土高原局地气候变化的反馈。(2)不同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对气候反馈作用不同,荒漠化会引起局部地区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并通过正反馈机制,致使自然植被生长发育受阻;水域旱化会导致夏季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从而加剧干旱洪涝灾害风险;草地覆盖增加会导致春夏季降水量与气温的降低,秋冬季降水量与气温升高。(3)土地覆盖变化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在夏季较强。该研究可促进对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环境效应的理解,也能深化对土地利用-气候变化之间互馈作用的过程认识,并为区域生态建设对策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土地覆盖变化 气候反馈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1960-2019年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洋 于恩涛 +1 位作者 杨建军 黄文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0,89,共7页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西北干旱区50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ranger-Gray模型(GG模型)估算研究区的实际蒸散发,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气...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西北干旱区50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ranger-Gray模型(GG模型)估算研究区的实际蒸散发,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气象因子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0—2019年西北干旱区年平均实际蒸散发约为586.9 mm,夏季大而冬季小;研究区西南部和东部的ET_(a)较高,西北部和中部较低。(2)60 a来西北干旱区实际蒸散发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其变化速率为0.24 mm/10 a;ET_(a)在春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在夏季和秋季则呈下降趋势。(3)ET_(a)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均对实际蒸散发有影响。总体来说,西北干旱区实际蒸散发在1960-2019年间呈增加趋势,其变化主要受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Granger-Gray模型(GG模型) 西北干旱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主要盐生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银山 于恩涛 +3 位作者 何雪芬 何静 徐敏 吕光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5-250,共6页
该文分析了艾比湖湿地13科、25属的28种主要盐生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24种C3植物的δ13C分布范围为-25.67‰~-29.59‰,平均值为-27.85‰,比全球范围调查的植物平均δ13C值(-28.74‰)明显偏正。4种C4植物的δ13C为-16.63‰~-17.39... 该文分析了艾比湖湿地13科、25属的28种主要盐生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24种C3植物的δ13C分布范围为-25.67‰~-29.59‰,平均值为-27.85‰,比全球范围调查的植物平均δ13C值(-28.74‰)明显偏正。4种C4植物的δ13C为-16.63‰~-17.39‰,平均值-16.88‰,均属于藜科植物,分布的科较集中。总体上藜科植物适应干旱的能力较其它科植物适应干旱的能力强。灌木/半灌木植物的δ13C值为-27.69‰。灌木/半灌木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明显高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次之。说明盐生灌木/半灌木比一年生草本更适宜于干旱、盐生生境。此外,乔木的δ13C值(-28.16‰)并不是最高,可能是采集物种较少或物种间遗传上的差异造成的。6月和8月的δ13C值比较,总体来看13种植物6月δ13C值明显高于8月,表明6月到8月的生存环境状况或水分条件呈变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盐生植物 稳定碳同位素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MIROC/WRF嵌套模式的中国气候降尺度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树舟 于恩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1-692,共12页
开展了基于嵌套的全球模式MIROC和区域气候模式WRF的动力降尺度模拟试验,检验该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性能,得到以下结论:全球气候模式MIROC和WRF都能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下文简称气温)分布。WRF模式对气温场的描述更为细致... 开展了基于嵌套的全球模式MIROC和区域气候模式WRF的动力降尺度模拟试验,检验该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性能,得到以下结论:全球气候模式MIROC和WRF都能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下文简称气温)分布。WRF模式对气温场的描述更为细致,模拟出了四川盆地高温和中国最北方区域的低温。两个模式总体上对南方降水模拟好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MIROC模式模拟的年平均和各季节降水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在0.79~0.83之间,表明它对降水的模拟较好。WRF模式模拟的降水空间分布好于MIROC模式。MIROC模式在青藏高原东南侧存在虚假降水中心,WRF能有效改进该地区降水的模拟。两个模式对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均较差,WRF模式相对MIROC模式有一定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降尺度 地表气温 降水 年际变率
下载PDF
基于MIROC/WRF嵌套模式的中国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树舟 于恩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2,共12页
开展了基于全球模式MIROC嵌套区域气候模式WRF的动力降尺度模拟试验,预估了IPCCSRESA1B排放情景下中国21世纪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的气候变化。2l世纪中期:全国大部分区域年平均地表气温(下文简称气温)上升2~4... 开展了基于全球模式MIROC嵌套区域气候模式WRF的动力降尺度模拟试验,预估了IPCCSRESA1B排放情景下中国21世纪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的气候变化。2l世纪中期:全国大部分区域年平均地表气温(下文简称气温)上升2~4。C,升温幅度较大的是在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年平均降水在华南和东北大部基本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少,在西北及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有所增加。气温的标准差总体上是北方大于南方,全国的大值区位于青藏高原,表明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气温年际变率较大。降水年际变率较大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21世纪末期:全国大部分区域升温在4。C以上,升温幅度较大的依然是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其中,青藏高原大部升温超过7。C。从季节来看,春季和冬季升温要多于夏季和秋季。降水整体上是增加的,在南方部分地区有所减少,特别是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南部。气温年际变率依然是北方大于南方,全国的大值区同样位于青藏高原。华北和西北还是降水年际变率较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估 地表气温 降水 年际变率
下载PDF
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影响东北夏季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博翰 孙建奇 +3 位作者 于恩涛 王会军 张梦琪 华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8-280,共13页
利用区域数值模式WRF-ARW(V3.9)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对该地区夏季降水的单独和共同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两大山脉地形可以显著影响东北及其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降水。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利用区域数值模式WRF-ARW(V3.9)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对该地区夏季降水的单独和共同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两大山脉地形可以显著影响东北及其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降水。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夏季偏南气流在两个山脉的迎风坡一侧堆积,引起局地水汽增加并产生上升运动,因此两个山脉的迎风坡一侧降水增加;而在两个山脉的背风坡一侧,局地水汽减少并伴随下沉运动,因此两个山脉的背风坡一侧降水减少。大兴安岭地形的存在使得其东侧到松嫩平原地区夏季降水增加1.09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增幅为30%),而使其西侧蒙古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0.69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减幅为24%);长白山地形的存在使得长白山南侧到朝鲜半岛地区夏季降水增加1.76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增幅为26%),而使其北侧三江平原地区夏季降水减少0.81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减幅为22%)。当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同时存在时,两者的协同作用会减弱蒙古东部、松嫩平原和朝鲜半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响应,而增强三江平原地区夏季降水的响应。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东北地区当代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模式 地形影响 大兴安岭 长白山 夏季降水 东北
下载PDF
高分辨率融合降水驱动下的WRF/WRF-Hydro耦合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维 刘佳 +3 位作者 李传哲 于恩涛 王一之 邱庆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为了满足陆面水文模式和数值大气模式耦合构建降雨径流模拟系统的需求,构建了基于天气雷达与雨量站观测降水的3种高分辨率降水数据(雷达估测降水、雨量站插值降水和基于雷达与雨量站观测数据的融合降水),采用雨量站插值降水和融合降水... 为了满足陆面水文模式和数值大气模式耦合构建降雨径流模拟系统的需求,构建了基于天气雷达与雨量站观测降水的3种高分辨率降水数据(雷达估测降水、雨量站插值降水和基于雷达与雨量站观测数据的融合降水),采用雨量站插值降水和融合降水数据对陆面水文模式WRF-Hydro的关键产汇流参数进行率定,探讨了不同降水驱动WRF-Hydro开展径流模拟在我国北方山区中小尺度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融合降水的误差指标相比传统插值降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融合降水的时空准确性也更为突出;采用雨量站插值降水和融合降水均可有效改善WRF-Hydro的关键产汇流参数,其中融合降水率定参数组的洪水模拟效果要优于雨量站插值降水;以高分辨率融合降水数据为驱动,可获得更准确的WRF-Hydro关键产汇流参数,有效提高WRF/WRF-Hydro陆气耦合系统在研究流域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模拟 高分辨率融合降水 雨量站插值降水 WRF WRF-Hydro 天气雷达
下载PDF
硅霍尔传感器失效率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幼学 于恩涛 秦永烈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13,41,共4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通过可靠性加速寿命试验建立起来的硅霍尔传感器失效率模型的方法。该模型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为我国在“八五”期间硅霍尔传感器的可靠性水平提高1~2个数量级(即λ=10^(-6)/h~10^(-7)/h),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 霍尔传感器 失效率 模型 可靠性
下载PDF
A Simulation Study of a Heavy Rainfall Process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Using the Two-Way Nesting Approach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树舟 于恩涛 王会军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31-743,共13页
In this study, the major features of a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on 3-7 June 2011 and its event-relate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d predictability were studied. Both observational analysis and m... In this study, the major features of a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on 3-7 June 2011 and its event-relate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d predictability were studied. Both observational analysis and model simulation were used, the latter being based on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forced by NCEP Global Forecast System (GFS) datasets. It was found that, during 3-5 June,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pparently extended to the west and was much stronger, and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trough was slightly weaker than in normal years. The east-west oriented shear line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favorable for the transport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water vapor, and the precipitation band was located slightly to the south of the shear line. During 6-7 June,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retreated eastward, while the trough over the Okhotsk Sea deepened. The low vortex in Northeast China intensified, bringing much more cold air to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hear line over this area moved slightly southward. The convection band moved southward and became weaker, so the rainfall during 6-7 June weakened and was located slightly to the south of the previous precipitation band. Many of the observed features, including background circul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were reproduced reasonably by the WRF, suggesting a feasibility of this model for forecasting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Yangtze River valley heavy rainfall shear line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季节降雪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恩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0-698,共9页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了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评估了WRF模式对季节降雪的模拟能力,并探讨了模式水平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雪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WRF模式可以合理地模拟冬...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了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评估了WRF模式对季节降雪的模拟能力,并探讨了模式水平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雪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WRF模式可以合理地模拟冬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和观测吻合较好.该模式可以合理地模拟东北地区季节降雪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显示了该模式较强的模拟性能.水平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雪模拟有重要影响,高分辨率模拟结果更接近观测;相对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式对陆面过程和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季节降雪 高分辨率模拟 WRF 物理过程 参数化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