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深部地质特征及其盆地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44
1
作者 云金表 殷进垠 金之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5-608,共14页
对松辽盆地深反射地震资料的分析表明 ,该盆地地壳不仅具有层圈结构 ,而且具有明显的块断构造 ,这些块断的边界是深部热流体的网络通道。以深反射地震资料研究为基础 ,结合区域地震层析成像、火山岩地球化学等对壳幔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 ... 对松辽盆地深反射地震资料的分析表明 ,该盆地地壳不仅具有层圈结构 ,而且具有明显的块断构造 ,这些块断的边界是深部热流体的网络通道。以深反射地震资料研究为基础 ,结合区域地震层析成像、火山岩地球化学等对壳幔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 ,通过地壳层圈与块断结构、构造变形史以及盆地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 ,认为松辽盆地的形成过程是 :库拉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作用导致的地幔隆起促使地壳拆沉减薄、地壳“三明治”结构形成 ,同时导致上地壳伸展沉降及其后期的热沉降。正因如此 ,盆地整体凹陷与地幔凸起成镜像关系 ,而断陷与拆离带凸起成偏镜像关系。强烈的壳幔作用是形成松辽盆地大规模沉降的动力学基础 ,也是盆地油气 (包括无机物质 )富集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 地球动力学 深反射地震特征 深部构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反射结构及其盆地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云金表 金之钧 +2 位作者 殷进垠 赵利华 庞庆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14,共8页
通过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反射地震剖面与世界典型深反射剖面对比,以岩石圈流变学模型为基础,结合浅层钻探资料可以发现,松辽盆地与世界典型裂谷盆地有相似的深反射特征,即层状结构十分明显。岩石圈横向分段性是另一个显著特点,由中... 通过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反射地震剖面与世界典型深反射剖面对比,以岩石圈流变学模型为基础,结合浅层钻探资料可以发现,松辽盆地与世界典型裂谷盆地有相似的深反射特征,即层状结构十分明显。岩石圈横向分段性是另一个显著特点,由中下地壳挤压"断裂带"和由热流底辟体组成的"岩浆底辟带"分开。下部块段控制上部层状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由此证明,裂谷演化过程中地幔上涌是主要动力。地壳"三明治结构"和热流底辟体的发育表明,盆地不仅有高热流的地质条件,而且深部存在无机物质"储库"与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岩石圈 深部油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主力烃源岩分布 被引量:29
3
作者 云金表 金之钧 解国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7-838,共12页
露头与钻探分析表明,烃源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水进过程是各类构造环境中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时期,从盆地伸展、稳定沉降到回返阶段烃源岩发育环境不断受到局限。伸展过程的广泛水进超覆最有利于烃源岩的大面积分布;稳定沉降过程烃... 露头与钻探分析表明,烃源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水进过程是各类构造环境中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时期,从盆地伸展、稳定沉降到回返阶段烃源岩发育环境不断受到局限。伸展过程的广泛水进超覆最有利于烃源岩的大面积分布;稳定沉降过程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台缘陆棚、台内坳陷环境;盆地回返过程只有台内凹陷、高能相带之后等闭塞环境有利烃源岩发育。沉积地层与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塔里木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经历了从盆地伸展到回返一个完整的开合过程,分别是寒武纪早期的伸展阶段、中寒武世—中奥陶世稳定沉降阶段和晚奥陶世—志留纪回返阶段,形成了3种不同特征的原型盆地。寒武纪早期是盆地伸展过程,最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目前盆地北部坳陷带和南部盆缘带陆棚与盆地相发育区,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中、下奥陶世盆地东西分异,滿加尔凹陷及阿-满过渡带是台缘与局限盆地相发育区;晚奥陶世除台缘高能相带外,阿瓦提凹陷及阿满过渡带是灰质沉积的台内凹陷,是烃源岩发育有利区。因此台盆区不同部位主力烃源岩发育具有分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盆地原型 主力烃源岩 下古生界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继承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47
4
作者 云金表 金之钧 殷进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9-385,共7页
松辽盆地沉积盖层发育三套断裂组合,即张性断块构造断裂组合、张性断块构造-滑脱型正断层组合断裂组合、扭动断裂组合。三套断裂组合主干断层具有继承发育特点,形成继承性发育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深部构造格局、中浅层沉积体... 松辽盆地沉积盖层发育三套断裂组合,即张性断块构造断裂组合、张性断块构造-滑脱型正断层组合断裂组合、扭动断裂组合。三套断裂组合主干断层具有继承发育特点,形成继承性发育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深部构造格局、中浅层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以及盖层的构造变形,而且对盆地油气系统中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继承性发育断裂带周围是盆地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样式 继承性继裂带 油气运移 聚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1井背斜带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5
5
作者 云金表 周波 王书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塔里木盆地玉北1井构造带形成过程与变形机制的解析,是揭示该带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展布规律的重要环节。断层及背斜轴面分析表明,该带发育两种类型构造。一种是贯穿南北的正花状构造;另一种上下构造层构造形态差异明显。上部为对称背斜... 塔里木盆地玉北1井构造带形成过程与变形机制的解析,是揭示该带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展布规律的重要环节。断层及背斜轴面分析表明,该带发育两种类型构造。一种是贯穿南北的正花状构造;另一种上下构造层构造形态差异明显。上部为对称背斜,受高角度走滑断层控制;下部为不对称背斜,受沿寒武系膏盐层发育的逆冲断层控制。研究表明,玉北1井构造带定型期为中加里东期,此后至少叠加了晚加里东期与海西晚期两次区域变形。构造带沿走向主干断层倾向发生变化,自北向南由逆冲向走滑构造转变。在两条主干断层交汇部位背斜最发育,其核部有寒武系膏泥岩的汇聚,形成了剪切-挤压断层转折背斜。由此推断,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不仅存在加里东期、晚海西期两期隆升剥蚀,而且在剪切-挤压背斜顶部、层间发育的高角度、低角度裂缝都为岩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制 构造样式 储层类型 玉北1井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CO_2气藏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20
6
作者 云金表 庞庆山 +2 位作者 徐佰承 赵荣 李玉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2-84,共3页
CO2 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天然气 ,其成因和富集规律与烃类气有着显著的差别 .运用CO2 气碳同位素、伴生气等地球化学资料 ,探讨了松辽盆地CO2 气的成因 ,分析了CO2 气藏分布与深断裂带、区域盖层、深部侵入岩、火山岩分布关系 ,指出了长... CO2 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天然气 ,其成因和富集规律与烃类气有着显著的差别 .运用CO2 气碳同位素、伴生气等地球化学资料 ,探讨了松辽盆地CO2 气的成因 ,分析了CO2 气藏分布与深断裂带、区域盖层、深部侵入岩、火山岩分布关系 ,指出了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深部热流底辟、良好盖层是CO2 气藏的成藏条件 ,给出了CO2 气藏成藏模式 ,进而指出松辽盆地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二氧化碳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断裂带对油气运聚控制作用探讨:以塔里木台盆区阿克库勒凸起与塔中低隆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云金表 周波 金之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将断裂带分作高渗带和低渗带,利用逾渗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渗透性断裂带油气运移特征。不管将断裂考虑为低渗带还是高渗带,断裂都对油气运移有阻挡、汇聚作用。凡是在断裂投影范围内的运移路径都汇聚为一条运移路径,也就是说,断裂控制了其... 将断裂带分作高渗带和低渗带,利用逾渗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渗透性断裂带油气运移特征。不管将断裂考虑为低渗带还是高渗带,断裂都对油气运移有阻挡、汇聚作用。凡是在断裂投影范围内的运移路径都汇聚为一条运移路径,也就是说,断裂控制了其投影范围内的油气运移,增强了油气运移的效率。高渗带断裂和低渗带断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油气运移路径抵达高渗带时,直接进入断裂带内部,且沿着断裂带的上缘发生运移;而油气运移抵达低渗带时,运移路径并不进入断裂带内部,而是沿着断裂带下缘外部汇聚并向上运移。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多个断裂带并存的条件下,塔中隆起油气主要聚集于塔中Ⅱ号带以北,且各块体分散聚集,油气分布规律复杂。而阿克库勒地区,只要断层是油气的通道,最终油气都要在高点或封堵好的圈闭聚集。但与鼻隆大角度相交的断层具有阻挡和截流聚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油气运聚 塔里木盆地 逾渗理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油藏形成模式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云金表 宋海明 +2 位作者 冯兴强 贺旎妮 陈元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3-769,共7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S9油藏形成过程的物理实验模拟,探讨了该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油气成藏模式: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为油气源,断裂带为主要输导体,且活动期主要为志留纪晚期和二叠纪2期,也是2期主要成藏期。物理模型结构与... 基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S9油藏形成过程的物理实验模拟,探讨了该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油气成藏模式: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为油气源,断裂带为主要输导体,且活动期主要为志留纪晚期和二叠纪2期,也是2期主要成藏期。物理模型结构与研究区S9油藏目标层段的地质结构相似。设计了下部充注、断层输导、连续稳态与幕式充注的物理模拟实验。其中油气充注以幕式充注为主,设计5,10,15 MPa等3种充注压差;稳态充注为辅。断层设计了2种物性(高渗透率和低渗透率)与变渗透性(相对封闭)2种形式。研究断层物性、充注压差、充注方式变化对油运移路径和聚集量的影响,分析2个主要成藏期地质过程中的必要条件。结果表明,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储层具有志留纪—泥盆纪与二叠纪—三叠纪2期叠加成藏富集条件,存在早期大规模成藏聚集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物理模拟 志留系 顺托果勒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及北围斜区断裂体系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云金表 周波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笔者探讨了断裂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它是制约塔中隆起及北围斜区油气分布规律的关键因素。基于地震资料断裂解析,塔中隆起及北围斜区断裂体系主要由北西—南东延伸的压扭性断裂带与北东—南西延伸的走滑断裂构成。断裂体系主要形成于中... 笔者探讨了断裂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它是制约塔中隆起及北围斜区油气分布规律的关键因素。基于地震资料断裂解析,塔中隆起及北围斜区断裂体系主要由北西—南东延伸的压扭性断裂带与北东—南西延伸的走滑断裂构成。断裂体系主要形成于中晚加里东中期,此后经历了晚加里东、晚海西和喜山期的继承性活动与改造。中加里东中期构造是该区构造的主要定型期,断裂不仅控制了构造带发育,也是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相储层、热液溶蚀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关键因素。断裂带后期活动为油气运聚提供了通道,北北东断裂是油气由北部坳陷向隆起长距离运聚的主要通道。断裂带的复杂性造就了研究区油气具有沿断裂带分布,成藏模式多样,差异富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 断裂体系 断裂演化 油气运聚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沙箱模拟与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云金表 赵利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3-121,共9页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是渤海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油气最富集的区域。该构造带走向近东西,为北陡南缓两翼不对称的隆起带,上部发育"塌陷式"地堑断裂系统。由于构造受北缘断层控制,具有同沉积与逆牵引(reversedrag)特点,故勘...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是渤海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油气最富集的区域。该构造带走向近东西,为北陡南缓两翼不对称的隆起带,上部发育"塌陷式"地堑断裂系统。由于构造受北缘断层控制,具有同沉积与逆牵引(reversedrag)特点,故勘探早期将其认为滚动背斜。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钻井揭露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增多,研究者普遍认为是盐泥底辟构造。本次工作,是在进行详细的地震、地质解释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假设,运用沙箱实验证实方法探讨了构造带成因。通过实验与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认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区域张扭力与重力联合导致的伸展—底辟作用的产物;盐泥底辟物质的形态、底辟与伸展作用的强度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形态与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构造带 底辟 伸展 沙箱模拟实验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构造成因、发育史与含油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云金表 赵利华 +1 位作者 孙淑琴 朱春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81,共3页
正向局部构造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钻探目标 .通过分析局部构造成因类型、构造发育史 ,并结合石油地质特征 ,阐述了研究区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构造带的含油气性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局部构造是基底隆起、扭动反转、岩浆底辟作用和差... 正向局部构造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钻探目标 .通过分析局部构造成因类型、构造发育史 ,并结合石油地质特征 ,阐述了研究区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构造带的含油气性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局部构造是基底隆起、扭动反转、岩浆底辟作用和差异压实多种机制下形成的 .将局部构造分为长期、中期和晚期 3种发育类型 .基底长期隆起区具有多层位含油气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构造 构造成因 发育史 含油性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陆东断陷构造演化与局部构造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云金表 罗笃清 +1 位作者 赵荣 卢宏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1,共5页
陆东断陷是松辽盆地西南隆起区的一个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于白垩系盖层较薄,因此是解剖断陷层构造的有利地区。通过地震反射剖面、构造平面展布与组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与探井地质资料分析,断陷基底岩石为古生代褶皱变质岩系,盖层由... 陆东断陷是松辽盆地西南隆起区的一个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于白垩系盖层较薄,因此是解剖断陷层构造的有利地区。通过地震反射剖面、构造平面展布与组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与探井地质资料分析,断陷基底岩石为古生代褶皱变质岩系,盖层由侏罗系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与阜新组地层组成。盆地经历了沉积发展与后期改造两大发展期。同沉积断层及同沉积构造决定了断陷构造格局与沉积相带的展布。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完成了构造反转过程。盆地演化的不同时期,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的方式、强度的变化对盆地周围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和基底先存构造薄弱带给予了积极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 构造样式 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圈闭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构造演化与成油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云金表 罗笃清 李玉喜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45,共6页
中国东北地区在早白垩世发育了广泛分布的陆相断陷盆地,石油、煤田勘探已证实这些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东北中生代断陷盆地群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深部物质运动所导致的地壳上部垂向运动、层圈伸展拆离与地壳水平运动共同作用的... 中国东北地区在早白垩世发育了广泛分布的陆相断陷盆地,石油、煤田勘探已证实这些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东北中生代断陷盆地群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深部物质运动所导致的地壳上部垂向运动、层圈伸展拆离与地壳水平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全区具有统一的地壳运动规律,以张性断块构造样式为特色,具有独特的断陷型沉积特征和火山岩发育特征。在伸展拆离背景下发育的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断陷的样式、断陷内构造岩相带的展布,对其油气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构造 演化 圈闭 东北地区 中生代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德惠凹陷局部构造成因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云金表 刘灵芝 +2 位作者 姜贵周 罗笃清 李玉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38,共4页
德惠凹陷区是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重要油气勘探须域,然而由于该区构造断裂复杂,造成油藏类型与富集规律认识的困难,作者以数字地震资料的重新解释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区构造特征,德惠凹... 德惠凹陷区是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重要油气勘探须域,然而由于该区构造断裂复杂,造成油藏类型与富集规律认识的困难,作者以数字地震资料的重新解释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区构造特征,德惠凹陷深层受控于张性断块构造,形成构造转换带,断块构造与滚动背斜等局部构造,其中构造转换带导致的长期隆起是形成基底岩性气藏与披覆构造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晚期扭动构造的发育是西侧断凸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扭动背斜、压性断层下盘及次级正断层控制的滑陷背斜是该区次生断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圈闭,德惠构造是早期正向构造转换带与后期扭动背斜的叠合部位,应是油气最为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惠凹陷 局部构造 油气分布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辽河外围西部断陷沉积盆地群油气成藏条件及盆地力学探讨
15
作者 云金表 王东坡 王新 《吉林地质》 1999年第4期19-23,共5页
辽河外围西部发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它们经历了前裂谷盆地期、同裂谷盆地期、后裂谷盆地期,以及盆地形成后的改造期四个阶段。在裂谷体制作用下,它们形成了相似的断陷构造样式。但基底结构的差异产生了盆地沉积建造与后裂... 辽河外围西部发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它们经历了前裂谷盆地期、同裂谷盆地期、后裂谷盆地期,以及盆地形成后的改造期四个阶段。在裂谷体制作用下,它们形成了相似的断陷构造样式。但基底结构的差异产生了盆地沉积建造与后裂谷阶段的重大差异。盆地盖层的发育主要决定于后者,因此在裂谷型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演化呈分带与成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成藏要素 动力学 沉积建造 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付晓飞 云金表 +1 位作者 卢双舫 付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17,共4页
文章通过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的富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控制即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区域深大断裂制约着无机气分布区;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莫霍面埋藏较浅部位,并与深大... 文章通过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的富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控制即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区域深大断裂制约着无机气分布区;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莫霍面埋藏较浅部位,并与深大断裂、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热异常相伴产出。松辽盆地共有4期无机气释放时期即断陷期、坳陷期、构造反转期及新生代释放期,后3期为主要成藏时期,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火山岩圈闭和气源断层控制的位于区域性盖层之下的圈闭为无机气聚集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无机成因气 分布 富集 规律 控制 因素 莫霍面 规律研究 特征研究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雅布赖盆地侏罗纪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30
17
作者 吴茂炳 刘春燕 +1 位作者 郑孟林 云金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57-863,共7页
雅布赖盆地侏罗系为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整个侏罗系表现为一个沉积水体由浅—深—浅的演化过程。中—下侏罗统青土井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段:第一段为断陷早期沉积的扇三角洲相;第二段为河流、湖盆发育时期产生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滨... 雅布赖盆地侏罗系为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整个侏罗系表现为一个沉积水体由浅—深—浅的演化过程。中—下侏罗统青土井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段:第一段为断陷早期沉积的扇三角洲相;第二段为河流、湖盆发育时期产生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亚相等沉积;第三段是在湖泊范围明显增大时期形成的扇三角洲—半深湖亚相沉积。上侏罗统沙枣河组为盆地萎缩时期形成的滨浅湖、冲积扇—河流沉积。认为青土井群二段、三段是主力烃源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圈闭条件分析,认为萨尔台凹陷为有利的勘探区,黑沙构造带、黑茨湾地层不整合带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沉积相 盆地演化 勘探方向 雅布赖盆地 内蒙古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岫岩 云金表 +2 位作者 罗笃清 滕玉洪 林铁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42,共5页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盆地盖层厚度可达万米,其中侏罗系浅海相地层占50%以上。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阶段、三叠纪陆间裂谷阶段、侏罗纪大陆边缘沉积阶段和...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盆地盖层厚度可达万米,其中侏罗系浅海相地层占50%以上。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阶段、三叠纪陆间裂谷阶段、侏罗纪大陆边缘沉积阶段和侏罗纪末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以来的构造反转挤压、长期剥蚀改造阶段。盆地中三叠系与侏罗系广泛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且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但储集层、盖层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差。与同一构造的波斯湾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相比,它只具备多期大陆边缘发育时期,缺少后期,特别是第三纪以来的前陆发育时期。盆地内部生储盖组合具全,构造变形较弱,发现中小型油气田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盆地 动力学 沉积 油气聚集 地质演化
下载PDF
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春燕 林畅松 +2 位作者 吴茂炳 云金表 巩固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4-51,共8页
中国生物礁从震旦纪至新近纪均有发育,分布范围广,并有泥盆纪、二叠纪和新近纪3个主要造礁期。不同地史时期造礁生物及其附礁生物的组合不同,形成的礁体具有不同的类型、规模和特征。生物礁的发育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环境控... 中国生物礁从震旦纪至新近纪均有发育,分布范围广,并有泥盆纪、二叠纪和新近纪3个主要造礁期。不同地史时期造礁生物及其附礁生物的组合不同,形成的礁体具有不同的类型、规模和特征。生物礁的发育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环境控制,同时也受造礁生物兴衰演化的控制。生物礁与油气藏、金属矿床空间上关系密切,成因上可有联系。笔者系统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生物礁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指出利用多学科综合方法能较成功地预测隐伏生物礁的发育和分布,寻找礁型油气藏和礁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古地理环境 油气藏 中国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古生界油气盖层动态演化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仲培 王毅 +3 位作者 李建交 刘士林 云金表 李京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9-852,共14页
为实现动态评价经历过多旋回构造变动的海相油气盖层,基于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大量盖层样品的实验测试结果和盖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地质演化为主线,综合考虑其宏观变化、物性演化、应力应变特征,探讨和重建自形成至今其封盖性能的演化过... 为实现动态评价经历过多旋回构造变动的海相油气盖层,基于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大量盖层样品的实验测试结果和盖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地质演化为主线,综合考虑其宏观变化、物性演化、应力应变特征,探讨和重建自形成至今其封盖性能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巴-麦地区多期差异隆-拗演变对盖层封盖性能演化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在海西晚期,大部分地区石炭系泥岩盖层具有封油能力。但因差异抬升,埋深浅于2 100 m的西北区域为差盖层区。之后,石炭系泥岩盖层封盖性能在西北部不断变差,东南部变好。中-下寒武统膏盐岩盖层在早奥陶世开始具备封油能力。玉北地区西南部,在海西早期因埋深浅于其封闭能力形成的初始埋深1 230 m而评价为差盖层区。结合其他油气成藏条件,提出了石炭系巴楚组泥岩是重要的区域性盖层,多套盖层对油气聚集起控制作用。麦盖提斜坡、巴楚南缘构造带及隆起大型断裂带间的区域是油气好保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演化 力学性质 盖层 巴-麦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