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锲而不舍》——一本值得阅读的脊柱学术与人文专著
1
作者 郑召民 杨惠林 +1 位作者 海涌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0-1120,共1页
2023年教师节前夕一部讲述脊柱侧凸内固定奠基人哈灵顿的学术和人文译著以中英文双语出版,为脊柱外科工作者提供了脊柱外科专业知识和人文学习机会。该书由杨惠林、郑召民、海涌和仉建国4位教授主译;由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骨科王金熙... 2023年教师节前夕一部讲述脊柱侧凸内固定奠基人哈灵顿的学术和人文译著以中英文双语出版,为脊柱外科工作者提供了脊柱外科专业知识和人文学习机会。该书由杨惠林、郑召民、海涌和仉建国4位教授主译;由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骨科王金熙(哈灵顿冠名教授)、邱勇教授等主审,国内82位同道参与译校,全书共952千字,近800页。由唐天驷教授,邱贵兴院士和2023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脊柱外科主任Serena Hu等教授作序。四位主译为本书撰写了中文版前言,介绍了本书的内容和以中英文出版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哈灵顿 美国斯坦福大学 脊柱侧凸 美国堪萨斯大学 唐天驷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韩炳泰 杜悠 +1 位作者 王升儒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37,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发病年龄在10~16岁,通过询问病史、神经检查和一系列诊断性检查等排除椎体形成异常、神经系统异常、综合征等常见病因的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亚类。绝大多数AIS...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发病年龄在10~16岁,通过询问病史、神经检查和一系列诊断性检查等排除椎体形成异常、神经系统异常、综合征等常见病因的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亚类。绝大多数AIS患者可正常生活,但有些患者侧凸进展伴有肺功能下降和后背痛,影响正常生活,所以应早期积极治疗以阻止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异常 诊断性检查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发病年龄 常见病因 前路手术治疗 肺功能下降 侧凸进展
下载PDF
Ehlers-Danlos综合征的临床遗传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可欣 李国壮 +6 位作者 李晴 尹相杰 方堃 吴志宏 仉建国 系统解析脊柱侧凸及相关合并症(DISCO)国际多中心协作组 吴南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3期295-303,共9页
Ehlers-Danlos综合征(ED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关节过度活动、皮肤过度伸展和组织脆弱为主要特征。EDS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较强,误诊、漏诊均较为常见,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式。EDS部分亚型已有初步的基因型-表型关... Ehlers-Danlos综合征(ED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关节过度活动、皮肤过度伸展和组织脆弱为主要特征。EDS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较强,误诊、漏诊均较为常见,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式。EDS部分亚型已有初步的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结果,或是引入了疾病谱系的概念。这些研究加深了病因学理解,对临床疾病管理起到一定提示作用。2023年发布的《中国Ehlers-Danlos综合征诊疗指南》推荐对达到临床诊断标准或疑诊EDS的患者结合深度表型评估进行基因检测。但应当注意,患者的临床诊断与分子诊断可能并不一致。此外,对于未获得明确分子诊断的患者,可考虑通过定期数据重分析、整合RNA测序与家系全基因组测序、第三代测序等方式寻找致病性变异。本文简要概括EDS的临床遗传学研究进展,为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最大程度提高EDS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LERS-DANLOS综合征 临床遗传学 基因型-表型关联 全基因组测序 RNA测序 深度表型评估
下载PDF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4
作者 仉建国 邱贵兴 +2 位作者 杨波 金今 任玉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及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分组的方法,对29例接受内窥镜下手术和29例接受开放手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在突出水平、方向、纤维环的完整性、手术时间、术后镇...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及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分组的方法,对29例接受内窥镜下手术和29例接受开放手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在突出水平、方向、纤维环的完整性、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花费及随访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内窥镜下手术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5ml,而开放手术组为101ml,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d和7.4d(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5d和13.6d(P<0.001),内窥镜下手术组均比开放手术组明显缩短。术后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34.6d和307.6d,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4.4%和1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和开放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能够明显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并显著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是一种符合微创原则且行之有效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腰椎间盘摘除术 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脊柱上胸段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5
作者 仉建国 孙武 +3 位作者 邱贵兴 王升儒 赵玉娟 赵丽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段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我院共收治半椎体所致脊柱上胸段侧后凸畸形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1~15岁,平均13岁。3例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均行后...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段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我院共收治半椎体所致脊柱上胸段侧后凸畸形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1~15岁,平均13岁。3例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拍摄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与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JO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50个月,平均22.8个月。手术时间150~420min,平均278min。术中出血量500~3500ml,平均1787ml。固定融合节段4~11节,平均8.5节。冠状面局部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5.5°矫正至术后1周的14.4°;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7.9°矫正至术后1周的21.6°;3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平均JOA评分由术前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分。1例连接器固定患者术后10个月随访时发现细棒断裂,翻修后随访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对于先天性脊柱上胸段畸形,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段 脊柱畸形 半椎体切除 内固定
下载PDF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 被引量:9
6
作者 仉建国 邱贵兴 +2 位作者 于斌 王以朋 杨新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完成的10例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年龄11 ̄17岁,平均13.3岁。对手术...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完成的10例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年龄11 ̄17岁,平均13.3岁。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初步矫形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h,固定融合节段5 ̄7个(平均6.3个)椎体,每一节段手术时间0.75 ̄1.70h(平均1.1h),手术总失血量200~600ml(平均360ml)。手术前后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4.0°和16.4°,手术矫形率63.2%;手术前后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9.0°和12.9°,自动矫形率54.4%。随访6 ̄24个月,平均14.7月,随访时胸、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0.1°和19.6°,分别丢失3.7°和6.7°。手术前后主胸弯的顶椎偏距分别为28.6mm和9.6mm,腰弯的顶椎偏距分别为14.1mm和8.6mm。手术前后矢状面上胸后凸的Cobb角分别为12.3°和23.9°。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小切口美容效果,对轻中度侧凸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但矫形容易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前路融合 胸腔镜 内固定 矫形融合术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仉建国 叶启彬 邱贵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脊柱外科 内窥镜 胸椎间盘摘除术 胸椎病灶清除术
下载PDF
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仉建国 卢文灿 +3 位作者 邱贵兴 王以朋 于斌 任玉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评价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前路矫形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AIS病例35例,男4例,女31例;年龄12~17.5岁,平均14.6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Ⅰa型1例,Ⅰb型6例,Ⅰc型3例,Ⅱc1... 目的:评价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前路矫形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AIS病例35例,男4例,女31例;年龄12~17.5岁,平均14.6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Ⅰa型1例,Ⅰb型6例,Ⅰc型3例,Ⅱc1型1例,Ⅱd1型24例。采用前路三维矫形手术,融合3~7节椎体,平均4.4节。内固定器械包括CDH21例、Isola12例、TSRH1例、Moss Miami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自体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有无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等内置物并发症。结果:随访12~75个月,平均29个月,融合弯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76.5%,其中21例随访超过2年者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4.2°;固定融合节段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93.6%,随访超过2年者末次随访时丢失平均1.7°;固定融合节段矢状面Cobb角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86),随访超过2年者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2.3°。13例胸腰段后凸患者术前后凸平均8.3°,术后矫正为前凸5.6°,1年随访时保持前凸4.2°。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假关节形成和内置物并发症。结论:在AIS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采用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融合率高,能获得并维持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矫形,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植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前路融合 结构性支撑植骨 肋骨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上胸弯的处理及其与术后双肩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发展以及矫形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椎弓根螺钉的广泛应用以及直接去旋转技术(direct vertebra rotation,DVR)的出现,AIS...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发展以及矫形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椎弓根螺钉的广泛应用以及直接去旋转技术(direct vertebra rotation,DVR)的出现,AIS的矫形效果得到较大提高,但在如何识别并处理上胸弯方面仍存在争议。由于上胸弯的处理对术后双肩平衡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影响较大,笔者将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上胸 平衡 术后 矫形技术 内固定器械 椎弓根螺钉 旋转技术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及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2
10
作者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7-358,共2页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常见,已为脊柱外科医师所熟悉,而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临床上较少见,尽管两者有时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后者常具有畸形发生早、发展快、侧弯僵、术中出血多、术后假关节发生率高等特点,在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术式选...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常见,已为脊柱外科医师所熟悉,而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临床上较少见,尽管两者有时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后者常具有畸形发生早、发展快、侧弯僵、术中出血多、术后假关节发生率高等特点,在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术式选择等方面两者有着很大不同,因而不能等同对待。为让广大脊柱外科医生对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有全面了解,本刊特邀请了几位有经验的脊柱外科专家,对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的分型、自然史、治疗方法选择、术后并发症处理、伴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作一全面介绍与讨论,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神经纤维瘤病 手术并发症 自然转归 瘤病性 营养不良型 脊柱畸形 椎体楔形变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矫形率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49-650,共2页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脊柱侧凸的矫正标准和影响脊柱侧凸矫正的因素,并提出在治疗中应注意躯干的平衡,全面评估矫形手术对患者肺功能和术后综合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达到同时改善美观和功能的目的。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发,对脊柱侧凸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并发症 特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矫形 青少年 周围神经损伤 手术并发症 内固定器械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仉建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27-332,共6页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时期体节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早发性脊柱侧凸,其畸形多严重且呈进展性,通常伴发其他系统的畸形(肾脏、心脏或椎管内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因素方...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时期体节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早发性脊柱侧凸,其畸形多严重且呈进展性,通常伴发其他系统的畸形(肾脏、心脏或椎管内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因素方面,研究已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拷贝数变异以及TBX6基因突变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的重要致病因素。环境因素方面,孕期缺氧、酒精摄入、维生素缺乏等可能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相关。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诊断,X线、CT以及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除了影像学检查之外,基因学检测(包括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及全基因组测序)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早期诊断并帮助判断畸形的预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多呈进展性,随访观察是监测畸形进展预后的重要手段。系列石膏、支具以及牵引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先天性脊柱侧凸,而对于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需要进行外科干预。在选择术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生长潜力、畸形所处位置以及类型,常用的术式包括骨骺阻滞、半椎体切除或者截骨短节段融合术、高级别截骨矫形融合术、非融合手术以及融合与非融合的混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病因学 早发性脊柱侧凸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对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行选择性胸椎融合还是非选择性融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8-269,共2页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选择性胸椎融合 非选择性融合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脊柱侧弯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14
作者 仉建国 叶启彬 +2 位作者 王以鹏 邱贵兴 吴志宏 《实用骨科杂志》 1997年第1期18-22,共5页
脊柱侧弯的较有效的治疗,是50年代开始的Risser氏石膏矫正法及后融合术。60年代初Harrington手术法的问世,使脊柱侧弯的治疗得到了质的飞跃。我国的脊柱侧弯治疗工作于70年代末期,才开始引进Harrington手术。但近10年多来,已取得了长足... 脊柱侧弯的较有效的治疗,是50年代开始的Risser氏石膏矫正法及后融合术。60年代初Harrington手术法的问世,使脊柱侧弯的治疗得到了质的飞跃。我国的脊柱侧弯治疗工作于70年代末期,才开始引进Harrington手术。但近10年多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后路手术:Harrington手术、Luque手术、联合Harrington—Luque手术、Galveston手术、C—D手术;前路脊柱松动术,前路半椎体切除术、Dwyer手术及Zielke手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Harrington手术 IDIOPATHIC Zielke手术 椎弓根 内固定 Luque手术 植骨融合 矫正法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不忘初心,深耕杏林七十载 牢记使命,精益求精攀高峰——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脊柱畸形诊治工作发展之路
15
作者 仉建国 王升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7-579,共3页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前身是北平协和医学院骨科,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骨科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之一.我国许多外科学界骨科专业的老前辈如方先之教授、孟继懋教授、王福权教授、宋献文教授、张光铂教授等都曾在这里执教和工作...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前身是北平协和医学院骨科,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骨科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之一.我国许多外科学界骨科专业的老前辈如方先之教授、孟继懋教授、王福权教授、宋献文教授、张光铂教授等都曾在这里执教和工作过.在历任主任和前辈的努力下,协和骨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学术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专业 脊柱畸形 杏林 诊治 学术特色 医学院 外科学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物组合形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矫形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仉建国 于斌 +8 位作者 邱贵兴 王以朋 赵宇 沈建雄 赵宏 余可谊 李其一 杨新宇 赵丽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物组合形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的矫形效果。方法根据内固定物组合形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组A:内固定钩组;组B:混合组(内固定钩+椎弓根螺钉);组C: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物组合形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的矫形效果。方法根据内固定物组合形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组A:内固定钩组;组B:混合组(内固定钩+椎弓根螺钉);组C: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矫形效果。结果:共57例患者,组A 9例,组B 30例,组C 18例。平均年龄14.3岁,平均随访时间19.6个月。三组患者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分别为49.0°、48.8°和47.4°,术后分别矫正到15.1°、13.7°和6.8°,随访时分别为19.0°、17.0°和9.5°,胸弯矫形率分别为62.1%、64.6%和79.0%,矫形率组C优于组A与组B(P=0.014,P=0.003),组B与组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术前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32.4°、32.6°和35.2°,术后分别矫正到12.0°、8.6°和8.3°,随访时分别为16.3°、10.3°和11.1°,随访时腰弯自动矫形率分别为48.9%,66.8%和69.9%,矫形率组B与组C优于组A(P=0.012,P=0.008),组C优于组B(P=0.003)。结论不论使用何种内固定物组合形式,主胸弯和腰弯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但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胸弯和腰弯矫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选择性胸椎融合 内固定器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AIS弹性内固定应用病例的思考
17
作者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8-869,共2页
本例患者为13岁女性,诊断为AIS,PUMC分型为ⅡC1,Lenke分型为5C。术者采用了Dynesys系统为其进行了后路矫形手术,目前随访效果良好。AIS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为矫正畸形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功能。对于畸形严重、骨骼发育接近... 本例患者为13岁女性,诊断为AIS,PUMC分型为ⅡC1,Lenke分型为5C。术者采用了Dynesys系统为其进行了后路矫形手术,目前随访效果良好。AIS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为矫正畸形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功能。对于畸形严重、骨骼发育接近成熟的患者来说,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目前的标准手术方式,但其缺点是脊柱融合导致了融合节段生长受限以及运动功能丧失。因此,对于骨骼发育未成熟的患者,在控制畸形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患者脊柱以及胸廓的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术 骨骼发育 生长受限 融合节段 脊柱融合 AIS 弹性内固定 Lenke分型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翁习生 邱贵兴 +7 位作者 张嘉 李书纲 杨新宇 王以朋 仉建国 叶启彬 林进 田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脊柱疾病 疾病预防
下载PDF
2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赵太茂 邱贵兴 +6 位作者 仉建国 王以朋 翁习生 沈建雄 田野 赵宏 胡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12-815,共4页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166例,年龄28 ̄89岁,平均60.2岁。对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狭...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166例,年龄28 ̄89岁,平均60.2岁。对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狭窄范围,分为2组,单节段狭窄组149例;多节段狭窄组1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腰痛最常见,间歇性跛行(86.6%)、腰痛(82.8%)、下肢麻木(60.1%)为常见症状;临床体征以腰背部压痛(58.8%)、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58.0%)、腰椎活动受限(43.3%)和下肢肌力减弱(42.3%)多见。大小便功能异常发生率单节段狭窄组为0.67%,多节段狭窄组为5.63%,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前者为32.9%,后者为52.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变化多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多节段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下肢肌力减弱和马尾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表现 单节段狭窄 多节段狭窄
下载PDF
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海峰 邱贵兴 +6 位作者 吴志宏 王以朋 仉建国 沈建雄 费琦 汪学松 赵丽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患...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经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观察,其中43例同时行MRI扫描。通过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影像进行分析,确定其椎管狭窄部位、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并与术中所见及MRI比较。结果:①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表现:DLSS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复杂,除与关节突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有关外,还与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移位压迫神经根等因素有关。②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6%和92.8%,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率为95.3%;对于不同弯度的DLSS,二者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③与MRI比较:在弯度较大的DLSS中,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RI。结论:脊髓造影和与CT脊髓造影的联合应用于DLSS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弯度较大的DLSS诊断正确率优于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脊柱侧凸 脊髓造影 影像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