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右心房起搏建立犬心房颤动模型和植入式心电监测器的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璐露 华宝桐 +5 位作者 陈丽玲 蒲里津 代荣俗 徐永玄 郭涛 赵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5,共9页
目的通过在传统常规高频心房起搏建模的方法中,创新性地运用精细的电极导线、先进的导管操控系统及植入式心电监测器追踪房颤发作情况,观察房颤模型建立的高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只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心房颤动模型... 目的通过在传统常规高频心房起搏建模的方法中,创新性地运用精细的电极导线、先进的导管操控系统及植入式心电监测器追踪房颤发作情况,观察房颤模型建立的高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只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心房颤动模型组(AF组,6只)。AF组运用SelectSecure系统植入直径仅为4.1 Fr的细双极实心电极导线3830主动固定电极,连接专用房颤模型起搏器建立心房高频起搏系统,术后采用AOO起搏模式下的快速心房起搏的方法建立心房颤动模型,并运用植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追踪器实时追踪房颤的发生。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发射频率2.5 MHZ对实验犬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经心尖四腔测量左、右心房收缩末期心房面积。对左心房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12只实验犬中,AF组在建模过程中死亡2只,其余10只实验犬完成实验。成功建立房颤模型的时间为(10.63±2.13)周;房颤模型建立成功时,在AOO模式下,高频房颤模型起搏器心房刺激频率为(588.75±11.26)次/min。所运用的植入心电监测器可精确、高效地追踪记录AF组房颤负荷。房颤模型制作成功后,左心房面积较建模前显著增大[(8.20±0.83)cm^2与(3.80±0.08)cm^2相比,P<0.05];右心房面积较建模前增大[(4.52±0.44)cm^2与(2.75±0.96)cm^2相比,P<0.05];AF组左心房面积较对照组增大[(8.20±0.83)cm^2与(3.72±0.15)cm^2相比,P<0.05];右心房面积较对照组增大[(4.52±0.44)cm^2与(2.78±0.18)cm^2相比,P<0.05]。通过对心房颤动模型犬及空白对照实验犬进行左心房组织切片形态学观察提示心房颤动实验犬心房结构发生了重构。结论运用高频心房起搏可成功建立稳定的心房颤动模型。运用SelectSecure系统植入3830双极实心心房起搏电极,这一方法可精准植入电极并提高在实验犬中电极植入成功率。运用植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实时动态监测房颤负荷,可提高实验监测效率,高效、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比格犬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心脏再同步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璐露 郭涛 +5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代荣俗 丁旭萌 蒲里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498-3499,共2页
患者男,5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再发加重1周"于2017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轻微活动后感气促,呼吸困难,不伴咳嗽、咳痰,胸痛,晕厥等不适。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入院后动态心... 患者男,5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再发加重1周"于2017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轻微活动后感气促,呼吸困难,不伴咳嗽、咳痰,胸痛,晕厥等不适。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入院后动态心电图(Holter)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0次/min及130次/min的PR间期分别为220 ms及180 ms,QRS波时限为15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 双腔起搏器 房室延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同步 心脏 扩张型心肌病 QRS波时限
下载PDF
基于双腔起搏器右心房-左心室间期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蒲里津 赵璐露 +5 位作者 何忠荣 王钰 华宝桐 代荣俗 丁旭萌 赵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系统基于右心房-左心室间期(RAS-LVS)自动优化单左心室起搏房室间期(AVI)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算法。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CRTⅠA类适应证并植入双腔起...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系统基于右心房-左心室间期(RAS-LVS)自动优化单左心室起搏房室间期(AVI)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算法。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CRTⅠA类适应证并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11例,延长AVI后测定RAS-LVS,基于该间期在超声心动图下优化单左心室起搏的AVI,比较术前及术后间期优化后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主肺动脉射血前时间差(IVM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QRS时限的差异。计算单左心室起搏优化的AVI与RA-LV间期比值(左心室优先系数ε)。结果与术前比较,AVVTI[(22.84±2.15)cm对(16.43±2.31)cm,P<0.05]、LVEF(37.2%±3.88%对27.61%±4.20%,P<0.05)、TS-SD12[(93.92±24.59)ms对(122.06±22.23)ms,P<0.05]、IVMD[(65.27±11.29)ms对(82.64±14.74)ms,P<0.05]、MRA[(3.10±1.12)cm^2对(4.28±1.25)cm^2,P<0.05]、QRS时限[(135±11)ms对(187±21)ms,P<0.05]均明显改善,RAS-LVS为(300±41)ms,优化的AVI为(151±18)ms,ε为0.55±0.09。结论双腔起搏器基于RAS-LVS优化AVI可实现CRT,最佳AVI为RAS-LVS的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原文传递
心房纤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代荣俗 蒲里津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心房纤颤(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复杂事件的增加与AF有关连,AF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AF发病机制的研究离不开理想的动物模型,由于缺乏足够高质量数据的动物模型,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虽然受到限制... 心房纤颤(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复杂事件的增加与AF有关连,AF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AF发病机制的研究离不开理想的动物模型,由于缺乏足够高质量数据的动物模型,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虽然受到限制,但AF发病机制在诸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为止,国内外已建立了众多AF动物模型,其动物模型载体及建立方法各不相同,各种动物模型已被用于研究AF的病理生理学,包括分子基础、离子电流决定因素、解剖特征和宏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心房纤颤 起搏 电刺激
原文传递
一种自动优化实现双室再同步的双腔起搏系统
5
作者 赵璐露 赵玲 +4 位作者 华宝桐 何忠荣 代荣俗 丁旭萌 蒲里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5期420-422,共3页
应用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设置短而固定的房室间期(AVI),废弃了房室结生理性房室延迟功能;另外,右室起搏非生理性,而且植入右室电极不但增加患者及术者X射线暴露及手术难度,还干扰三尖瓣闭合引发三... 应用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设置短而固定的房室间期(AVI),废弃了房室结生理性房室延迟功能;另外,右室起搏非生理性,而且植入右室电极不但增加患者及术者X射线暴露及手术难度,还干扰三尖瓣闭合引发三尖瓣返流,可导致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如果双室再同步的获益不能抵消这些损害,将可能导致CRT无应答。最后,三腔起搏要求100%双室起搏,较为耗电,且其价格超过双腔起搏器的2倍以上,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很多患者常因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昂贵的CRT。通常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CHF患者,其房室结及右侧希-浦系统传导正常,无需起搏右室,提示可研发一种双腔起搏器,通过单左室起搏与从右侧希-浦系下传的自身激动融合即可实现CRT。该双腔起搏系统由硬件及软件两个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双腔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右房及左室两根电极。软件系统包括:(1)基于心房-心房间期推导右房-左室(RA-LV)间期的算法;(2)优化左室优先系数ε(默认值为0.55);(3)基于RA-LV间期优化起搏器AVD的算法,即AVD(n)=RA(n)-LV(n)间期×ε。该自动优化实现双室再同步的双腔起搏系统可代替目前的三腔起搏系统,对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及向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学 双腔起搏 自动化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