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呈贡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研究及应用示范——基于呈贡区校地合作的实践
1
作者 郭继勇 何春明 沐倩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1期151-153,157,共4页
通过对呈贡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服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构建“高校联盟+产业带”的科技创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关注新兴行业和前沿技术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孵化具有市... 通过对呈贡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服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构建“高校联盟+产业带”的科技创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关注新兴行业和前沿技术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孵化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体系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这些建议,期望提高呈贡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贡区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模式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高温合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1 位作者 刘超 卢智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根据高温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对压裂液性能的要求,从聚合物分子结构分析入手,以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合成新型耐高温聚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剪切3 h后,压裂液黏度降低1.4 mPa... 根据高温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对压裂液性能的要求,从聚合物分子结构分析入手,以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合成新型耐高温聚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剪切3 h后,压裂液黏度降低1.4 mPa.s,剪切稳定性良好,并且剪切恢复性较好。随着温度的增加,压裂液交联时间逐渐缩短。该压裂液耐温可达170℃。在60℃时,聚合物压裂液破胶困难,可以通过提高破胶剂加量以提高压裂液破胶效果。聚合物压裂液的残渣率为0.83%,对岩心的伤害率为16.7%,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小于植物胶压裂液。适合高温低渗储层的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瓜尔胶 聚合物 高温 性能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变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1 位作者 刘岚 翟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4期84-86,共3页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能够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的新方法,依靠酸液特殊的变黏特性实现酸液的自主分流,提高分流酸化设计针对性以及施工成功率和有效率。从影响VES自转向酸黏度变化的pH值以及无机盐入手,通过系...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能够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的新方法,依靠酸液特殊的变黏特性实现酸液的自主分流,提高分流酸化设计针对性以及施工成功率和有效率。从影响VES自转向酸黏度变化的pH值以及无机盐入手,通过系统实验发现:在无CaCl2等无机离子的情况下,酸液pH值变化能使VES自转向酸具有较高的黏度,在鲜酸环境下,加入CaCl2对酸液黏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在残酸环境下,加入CaCl2使酸液黏度明显增加;此外,与不加CaCl2的残酸相比,加入CaCl2后酸液达到最大黏度所对应的pH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分流酸化 VES自转向酸 变黏机理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体系流变性能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1 位作者 赵洪涛 刘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7,共4页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的新方法,VES自转向酸体系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把室内合成的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作为稠化剂,优化形成VES自转向酸体系,并对VES自转向酸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的新方法,VES自转向酸体系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把室内合成的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作为稠化剂,优化形成VES自转向酸体系,并对VES自转向酸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测试了酸液体系的pH值、环境温度以及剪切速率对残酸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VES自转向酸体系的表观粘度都能保持在100mPa.s以上,能够保证分流酸化施工的顺利进行。酸液主要添加剂(缓蚀剂以及铁离子稳定剂等)都使残酸体系表观粘度有一定的下降,所以在优选酸液体系过程中必须进行酸液体系配伍性测试。当VES自转向酸体系中的铁离子质量浓度超过1g/L后,体系发生相分离或者絮凝,失去分流转向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分流酸化 自转向酸 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 流变性
下载PDF
乳化酸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翟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简述了酸岩反应实验方法,讨论了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动力学测定采用旋转岩盘法,岩盘直径2.54 cm,使用塔河油田灰岩岩心(碳酸钙含量大于98%)和加有铁离子稳定剂、缓蚀剂、助排剂的油外相乳化盐酸,实验温度90℃,实验压力8 MPa... 简述了酸岩反应实验方法,讨论了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动力学测定采用旋转岩盘法,岩盘直径2.54 cm,使用塔河油田灰岩岩心(碳酸钙含量大于98%)和加有铁离子稳定剂、缓蚀剂、助排剂的油外相乳化盐酸,实验温度90℃,实验压力8 MPa。实验过程中盐酸浓度(H+浓度)由Ca2+、Mg2+浓度测定值求出。取岩盘转数为500 r/m in,测定4个初始酸浓度(和4个反应时间)下的酸岩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对数与初始酸浓度的对数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求得乳化酸与灰岩之间的反应级数m为1.3269,反应速率常数为7.6595×10-7(mol/L)-m.(mol/cm2.s)。乳化酸与灰岩间的反应速率仅为文献报道的胶凝酸1/2-1/3,普通酸的1/5-1/8。取初始酸浓度分别为5.674、4.475、3.813 mol/L,反应时间180 s,改变岩盘转数(300-1000 r/m in),视乳化酸为幂律流体,求得实验乳化酸与灰岩之间的有效传质系数分别为2.314×10-8、8.363×10-9、2.978×10-9cm2/s,仅为文献报道的胶凝酸的1/10-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酸 盐酸液 酸岩反应 灰岩 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 有效传质系数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转向酸化技术现状与最新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王文耀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增产增注的重要手段。酸化施工成功的关键是在整个产层均匀布酸,转向是解决均匀布酸的唯一途径。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在酸化过程中,由于酸与储层岩石反应产生大量酸蚀蚓孔,进一步加大了储层间的渗透率差异,使...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增产增注的重要手段。酸化施工成功的关键是在整个产层均匀布酸,转向是解决均匀布酸的唯一途径。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在酸化过程中,由于酸与储层岩石反应产生大量酸蚀蚓孔,进一步加大了储层间的渗透率差异,使碳酸盐岩储层的转向相比于砂岩储层来说更为困难。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机械转向和化学转向技术,并对转向机理、技术特点以及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外转向技术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基质酸化 机械转向 化学转向 纤维增强转向
下载PDF
瓜胶压裂液携砂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春明 才博 +2 位作者 卢拥军 段贵府 刘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通过对瓜胶压裂液进行静态支撑剂沉降实验、动态黏弹性测试、屈服应力测试、分子结构表征,研究了瓜胶压裂液的宏观性能、分子结构与压裂液携砂性能间的关系。支撑剂沉降实验表明,压裂液黏度的变化与支撑剂沉降速率呈非线性关系,用黏度... 通过对瓜胶压裂液进行静态支撑剂沉降实验、动态黏弹性测试、屈服应力测试、分子结构表征,研究了瓜胶压裂液的宏观性能、分子结构与压裂液携砂性能间的关系。支撑剂沉降实验表明,压裂液黏度的变化与支撑剂沉降速率呈非线性关系,用黏度指标很难准确表征压裂液的携砂性能。动态黏弹性测试表明,压裂液损耗模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支撑剂沉降速率,而储能模量的大幅度提高赋予流体弹性特征,这才是支撑剂能够长时间保持均匀悬浮状态的根本原因。压裂液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压裂液基液具有杂乱、松散、多孔洞的网络堆砌结构,而交联压裂液具有均匀、紧密的整体堆砌结构,该结构赋予交联压裂液弹性,使其携砂能力发生本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携砂性能 黏弹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酸蚀蚓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何春明 郭建春 +1 位作者 王文耀 刘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储层最早使用的解除储层污染的增产技术之一。但现场实践表明,对于微裂缝不发育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效果往往不佳。该文利用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实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岩心驱替实验。通过改变酸液注入速...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储层最早使用的解除储层污染的增产技术之一。但现场实践表明,对于微裂缝不发育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效果往往不佳。该文利用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实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岩心驱替实验。通过改变酸液注入速率、实验温度及使用不同酸液体系等方法,对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基质在酸化过程中蚓孔产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致密碳酸盐岩,由于基质渗透率非常低,在10 MPa的驱替压差下,酸液仍然很难进入岩心基质,所以酸岩反应仅能在岩石表面进行,即使部分酸液进入基质孔隙内,由于残酸难以快速滤失,所以鲜酸难以迅速补充,使得酸岩反应的类型仅能停留在密集型溶蚀阶段,难以形成深穿透的酸蚀蚓孔。此外,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比,分析了高渗露头及致密岩心的流动反应特点,证实酸液在高渗透岩心表面及天然裂缝发育处能形成酸蚀蚓孔。最后,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对于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很难形成深穿透的酸蚀蚓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基质酸化 酸蚀蚓孔 致密碳酸盐岩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1 位作者 刘岚 刘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46-249,253,共5页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新方法。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对预测酸液变粘时间以及变粘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试验在90℃、8MPa的实验条件下,利用旋转圆盘仪来测定VES自转向酸体系酸岩反应动... VES自转向酸分流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新方法。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对预测酸液变粘时间以及变粘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试验在90℃、8MPa的实验条件下,利用旋转圆盘仪来测定VES自转向酸体系酸岩反应动力学的相关参数。研究表明:在不同酸液浓度下反应速率方程中反应级数m=0.7079,反应速率常数k=5.8439×10-6(mol/L)-m.mol/s.cm2。对不同浓度酸液体系的系统传质速率研究表明,在三种不同酸液浓度下系统传质速率分别为:1.0475×10-5mol/cm2.s、8.6567×10-6mol/cm2.s和5.3371×10-6mol/cm2.s,从实验数据看,在高温下VES自转向酸体系反应速率较快,体系pH值上升快,酸液进入储层后迅速建立起粘性堵塞,达到转向分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酸化 VES自转向酸 非牛顿流体 反应动力学 传质速率
下载PDF
测定橡胶Mooney-Rivlin模型常数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23
10
作者 何春明 郑慕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Mooney-Rivlin模型常数测定方法,并对坦克负重轮橡胶的3个试样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用于对试样进行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关键词 橡胶 非线性 有限元 力学分析 M-R模型
下载PDF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体积酸压技术精细化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春明 才博 +1 位作者 唐邦忠 刘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紧密围绕如何实现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高产、稳产的系列难题,以储层改造对象精细化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以及电镜扫描实验,明确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通过岩石力学实验认识了储层可压裂性。以储层特征为基础,... 紧密围绕如何实现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高产、稳产的系列难题,以储层改造对象精细化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以及电镜扫描实验,明确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通过岩石力学实验认识了储层可压裂性。以储层特征为基础,提出了针对脆性较强、裂缝发育段"先疏后堵、主缝沟通、支缝补充"的体积酸压改造模式,结合"大排量、大液量及高低黏酸液组合"的改造工艺,研究成果在大牛地气田X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压后试气产量达到5.2×104 m3/d,是周围直井的10倍以上,这为同类型储层体积酸压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碳酸盐岩 脆性 体积酸压改造 低伤害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破胶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春明 雷旭东 +1 位作者 卢智慧 刘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4期60-63,96,共4页
VES自转向酸具有"变黏、缓速、降滤、无伤害"的特征,其分流转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新方法,在国内外分流转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使用VES自转向酸施工后需要很长返排期才能达到最大产能、体... VES自转向酸具有"变黏、缓速、降滤、无伤害"的特征,其分流转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新方法,在国内外分流转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使用VES自转向酸施工后需要很长返排期才能达到最大产能、体系存在破胶困难的问题,本文模拟了不同剪切速率以及处于不同区域的VES流体的破胶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具有黏弹性的VES流体的破胶速率及破胶程度与剪切速率有关,且存在临界剪切应力——流体的屈服应力;在中、高剪切速率下VES流体能快速完全破胶,而在低剪切或不剪切的环境下,VES流体破胶很困难;处于多孔介质内的黏弹性流体破胶同样非常困难,但可以通过增加后置互溶剂用量,提高VES流体的破胶效果,减小对储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分流转向技术 VES自转向酸 破胶
下载PDF
酸液对灰岩力学性质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春明 郭建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016-3021,共6页
通过岩芯静态溶蚀试验、岩芯动态流动试验并结合三轴力学测试及岩芯微观结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不同酸液对岩石力学强度破坏问题。动静态溶蚀试验表明,胶凝酸以点状溶蚀为主,而变黏酸主要以表面溶蚀为主。三轴力学测试表明,胶凝... 通过岩芯静态溶蚀试验、岩芯动态流动试验并结合三轴力学测试及岩芯微观结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不同酸液对岩石力学强度破坏问题。动静态溶蚀试验表明,胶凝酸以点状溶蚀为主,而变黏酸主要以表面溶蚀为主。三轴力学测试表明,胶凝酸溶蚀后岩石抗压强度降低18%,杨氏模量降低26%,高于变黏酸对岩石力学强度的破坏。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反应后岩芯的压实致密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岩芯表现出更强的塑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胶凝酸反应后在岩芯内部形成大量酸蚀孔洞,而变黏酸主要以均匀溶蚀为主,对岩芯内部结构破坏较小,酸液对岩芯内部溶蚀结构的差异是产生力学强度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于高闭合应力储层,在酸液选择方面应更多考虑酸液对岩石力学强度的破坏,选择控制滤失能力强的酸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酸压 灰岩 三轴力学测试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蚓孔分布及刻蚀形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春明 郭建春 刘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79-582,625,共4页
酸液沿酸蚀蚓孔的滤失是酸液滤失的主要控制因素,酸液滤失严重制约了酸蚀主裂缝的延伸,减小了与远井优势储集体沟通的几率,影响酸压改造的有效率。利用长岩心平板流动实验,模拟酸压改造中酸液在裂缝内的二维流动反应过程。实验发现,酸... 酸液沿酸蚀蚓孔的滤失是酸液滤失的主要控制因素,酸液滤失严重制约了酸蚀主裂缝的延伸,减小了与远井优势储集体沟通的几率,影响酸压改造的有效率。利用长岩心平板流动实验,模拟酸压改造中酸液在裂缝内的二维流动反应过程。实验发现,酸蚀蚓孔的数量及尺寸主要与酸液注入速率有关,而蚓孔的产生位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主要沿天然裂缝生长发育。通过变裂缝开度酸刻蚀实验研究了酸液不同开度微裂缝中的流动反应过程,实验发现岩面的主要刻蚀形态包括:大于1mm尺度裂缝对应的全岩板均匀溶蚀;1mm~0.5mm尺度裂缝对应岩板大面积非均匀刻蚀;0.1mm左右尺度裂缝对应的局部较深、较窄圆柱形溶蚀通道。实验测试结果对针对性地采取降滤失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酸蚀蚓孔 天然裂缝 滤失 刻蚀形态
下载PDF
变参数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春明 郭建春 刘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评价酸压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测试是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主要采用鲜酸进行的,实验结果仅能表征近井筒区域的裂缝导流能力,影响了酸压效果的准确判断。采用变参数导流能力实验方法研究了沿缝长方向不同酸液质量分数、...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评价酸压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测试是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主要采用鲜酸进行的,实验结果仅能表征近井筒区域的裂缝导流能力,影响了酸压效果的准确判断。采用变参数导流能力实验方法研究了沿缝长方向不同酸液质量分数、温度、流速、裂缝宽度下的裂缝导流能力。结果表明,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最高的区域出现在距井筒一段距离的区域,沿缝长方向酸液质量分数的变化是引起裂缝导流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裂缝宽度以及酸液流速的变化可能导致酸蚀裂缝的有效作用距离大幅度缩短。实验证明,酸液质量分数、裂缝宽度、注入速率等因素的综合变化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沿缝长的分布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压裂酸化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变参数 酸蚀缝长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变黏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春明 郭建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66,共4页
从胶束聚集体结构、尺寸的表征入手,通过动态光散射仪、激光粒度仪、冷冻刻蚀透射电镜研究酸液浓度、无机盐对胶束尺寸及酸液变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增加,VES自转向酸黏度先增加后降低,酸质量分数为10%时溶液黏度达到72 ... 从胶束聚集体结构、尺寸的表征入手,通过动态光散射仪、激光粒度仪、冷冻刻蚀透射电镜研究酸液浓度、无机盐对胶束尺寸及酸液变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增加,VES自转向酸黏度先增加后降低,酸质量分数为10%时溶液黏度达到72 mPa.s。盐酸质量分数为15%、10%、5%时胶束聚集体的水动力学平均直径分别为58.1、75.3、66.9 nm,胶束形态为短棒状。胶束聚集体的水动力学尺寸变化与溶液黏度的变化具有对应关系。加入CaCO3后,胶束中值粒径由0.8μm增至1.0μm,无机盐促进了胶束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VES自转向酸 分流转向技术 变黏机理
下载PDF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春明 胡峰 刘哲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5期5-9,75,共5页
从压裂裂缝与储层匹配性角度提出将酸压改造纳入油井的钻井、完井设计考虑中,根据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以缝洞体识别为主的分段优化依据和原则以及以地震资料识别为主的缝洞体识别技术,并介绍了水平井分段改造主要使用的工具... 从压裂裂缝与储层匹配性角度提出将酸压改造纳入油井的钻井、完井设计考虑中,根据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以缝洞体识别为主的分段优化依据和原则以及以地震资料识别为主的缝洞体识别技术,并介绍了水平井分段改造主要使用的工具,通过分段酸压技术的系统研究在塔中号气田62-11H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改造后初期日产油量接近200 tPd,而产水量却下降到40 m3Pd,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控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 水平井 分段酸压 缝洞体识别
下载PDF
一种低渗稠油油藏储层改造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春明 吴刚 +5 位作者 卢昊 钟小军 张明 孟杰 郭朝霞 周旭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针对低渗稠油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高,常规压裂改造效果差的难题,形成了以"储层改造+流体改质"为核心的储层改造技术。通过降黏剂评价实验,优选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的降黏剂,优化降黏剂用量为3%。物模实验表明,降黏... 针对低渗稠油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高,常规压裂改造效果差的难题,形成了以"储层改造+流体改质"为核心的储层改造技术。通过降黏剂评价实验,优选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的降黏剂,优化降黏剂用量为3%。物模实验表明,降黏剂发挥最优降黏效果所需时间1~3d。优化形成超低浓度(0.18%)低伤害压裂液体系,60℃、170 s^(-1)剪切120 min压裂液黏度保持在100 mPa·s,形成以端部脱砂为主体的高导流压裂改造技术。该技术在华北油田X井进行现场应用,压后初期产油量为10.06 t/d,产水量为1.54 m^3/d,是邻井产量的3倍以上,压后3个月累积增油量达518 t,取得了好的改造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储层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降黏剂 低渗油藏 稠油油藏压裂液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春明 杨瑞金 刘祥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68-468,共1页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春明 杨红娟 《中国市场》 2010年第48期54-55,66,共3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企业员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健康和健康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企业进行健康管理的作用和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员工健康...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企业员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健康和健康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企业进行健康管理的作用和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员工健康管理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健康 健康管理 企业健康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